《彭静山针灸秘传十绝招》针灸治疗PDF格式
小的我刚刚学医 看到大家都那么大公无私 真是敬佩! 我这两天刚刚整理好老师借我的一本关于针灸治疗的书 但很遗憾此书两边没皮 也就不知道书名了 下面大概介绍一下目录(身柱妙用、针刺后遗痛、大接经、腰痛针术、截根疗法、痛点止痛法、快速降压、失眠特效穴、治脑三穴、翳风治牙疼、首尾循经治疔毒、四缝穴的效验、皮内针十法、甩针挂钩疗法、肝肾四穴、腹结通便、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慢性喉炎) 由于不知书名 暂定《刘老师的针灸书》希望有知道书名的朋友给与更正! 下面一个连接是我整理好的pdf文件 一个是书中的一些图片jpg还有目录! 希望对医者有所参考价值! 注:如有转贴请注明《民间中医》http://www.37tcm.net/bbs/ 谢谢! 感谢屈指描太极 书名以更正![ Last edited by 空档螺旋 on 2006/3/5 at 21:54 ] 书中开始内容:
一、 身柱妙用
身柱 shen zhu 督脉第十二号穴
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
(一)增加强壮
1. 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
2.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
3. 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
1. 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
2. 感冒流行发生季节;
3. 同室的人有感冒时;
4. 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
1. 感冒高烧至39C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 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
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连续3—7天。
病例举要:
1高烧
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
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
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
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
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曾去询问原治疗医生,无法解决。针处既无红肿,医生也无责任,但其疼不止,眼药无效。我试用相对缪刺而愈。类似这样的病例不胜枚举。
三、大接经
《内经·海论》中叙述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分布周身各处,上悬贯于脑,内联于脏腑,畅气血往来,各经保持相对的平衡,自然无病。经络不平衡,人就会生病,经过针灸多次而不效的疾病,可用大接经的针刺方法。
具体做法是,只用一根l寸长的28号针,每次只针一侧,针刺十二经的原穴和络穴,依照经络循行的顺序各穴只刺一下而不留针。每次只针一侧,下次针另一侧。共针4次,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一)由原穴到络穴
肥原太渊一大肠络偏历一胃原冲阳一脾络公孙一心原神门一小肠络支正一膀胱原京骨一肾络大钟一心包络大陵一三焦络外关+胆原丘墟一肝络蠡沟。
(二)由络穴到原穴
肺络列缺一大肠原合谷一胃络丰隆,脾原太白一心络通里一小肠原腕骨一膀胱络飞扬一肾原太溪一心包络内关一三焦原阳池一胆络光明一肝原太冲。
例举要:
刘X男40岁某设计院会计师
主诉:近3个月来,四肢倦怠,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周身无力,大便秘,小便涩少,经治不愈,而且日渐加重。近来并出现早泄、遗精。
诊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舌润无苔,神情寞落,六脉沉细,右关左尺,尤为明显。
辨证:四肢倦怠,饮食减少,脾胃两虚。睡眠不安,尿涩早泄,病原肝肾俱亏。宜用针刺补法。取神门以治心,太溪以补肾,是三里健胃,三阴交助脾。久治不效,脉更无神。改用大接经由原到络,由络到原各2次。逐渐好转,再针前述各穴5次,面色红润,精神旺盛,饮食增加,二便通畅,遗精、早泄消失,睡眠香甜,神完气足,而病痊愈。
四、腰痛针术
人身的经络都是前后呼应,左右相通。任脉为前正中线,相对督脉脊椎正中线,肾经对华佗夹脊(今名脊穴),胃脉对膀胱第一行,肝、脾对膀胱第二行,手足六经亦前后相应。所以缪刺取穴,往往速效。
治疗腰痛缪刺法:在腰痛部位,用手按压找出最小而最痛的部位,如大面积一片疼痛而找不到最小痛点的不适用此法。
找好痛点,以最痛处一点涂以红-至些为标记,再找到命门穴为计算总穴。例如最痛点在命门左15厘米,再下6厘米。让病人仰卧,量脐左15厘米再下6厘米米处腹部针入1.5寸,恐痛点对得不准,将针刺入,提出1/2,再向四周探刺,不留针。让病人翻身俯卧,按压痛点消失,腰痛即愈。
命门Mingm6n督脉第四号穴
部位:
俯卧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前方与脐相对,然而练气功的人则脐向下移少许。
此法颇有立功效之妙,但找痛点要准,与腹部痛点相对处要准,针刺要准。掌握三准,应手而愈。
病例举要:
夏XX男45岁某工厂司机
患腰痛9个月,俯仰维艰,行步腰椎不敢活动,痛苦很大,不能工作。各处治疗,眼药280多付,西药也不少,针灸70多次,其痛不止,焦躁万分。
诊见痛苦病容,面色微暗,精神不振。舌润微黑,脉来沉迟、两尺无力。诊为肾经虚寒之所致。让其俯卧,指头大痛点在命门左3厘米,指压时其痛难忍。画一记号,让其仰卧,翻身时十分吃力。针脐左3厘米,把针提出1/3向前后左右探刺已毕,让其翻身,两脚踏床面竟能抬腰离床5、6厘米,口中连呼“轻快”,俯卧再按其痛点已消失。
当时行走俯仰均未觉痛,大喜而去。第二天来复诊,自己开车来的,满面笑容说:“休息9个月,现在上班了。只觉腰部稍微不适,疼痛全无。”压其痛点,略有微痛,又依法针刺而痊愈。
这位患者,还有一个插曲。那时候《辽宁中医杂志》方行试刊。我写了这篇报道,而“文革”虽已过去,人们余悸犹存。编辑派人到该厂调查属实,回来以后,仍不放心,又去二次调查。惹得患者气愤,亲自来找编辑部说;“你们为什么对大夫、病人全不相信。我和大夫素无一面之识,患病痛苦,九个月不愈,经大夫两次治愈,我第二天就上班了,现在已经完全好了,你们三番两次的调查是什么意思?”经有关人员说明“发稿子要实事求是,反复调查,不过求实,请您不要误会。”这才双方欢喜而结束了这一段小风波。 此书是《彭静山针灸秘传十绝招》书名有点俗,不过内容很好,是彭静山先生的女儿整理出版的,有部分内容见于《针灸秘验》一书,有些则是首次面世。
彭老为人为学为医,真是让人敬佩
彭老为人为学为医,真是让人敬佩啊!!!顺便告诉大家一下:书中提到的辽宁中医学院,今年更名辽宁中医药大学成功!
彭老泉下也欣慰啦!!!
大家为中医的兴盛之情让我们后辈汲取不少力量!!! 好方法啊,希望10招都能看到啊,也希望还有更多的绝招介绍!十分感谢! 非常不错,针对性极强。 谢谢,我要用于實践 这样的好书不多见,每人发点真东西,这个坛子就会富有吸引力 楼主:先表示感谢,但下载后打开为何没法看,全是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