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之周 发表于 2011/9/14 10:30:05

夏天刚过,病人应该是伤暑了,不过她无汗,不渴,与人参石膏汤似又不妥,想不太明白,请楼主明示!

昆仑之周 发表于 2011/9/14 10:37:10

凡病暑者,当汗出,不汗出者,必发热,发热者,必不汗出也,不可发汗,发汗则发热,烦躁,失声,此为肺液枯,息高气贲者,不治。
伤暑,夜卧不安,烦躁,谵语,舌赤,脉数,此为暑邪干心也,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主之。
黄连半夏石膏甘草汤方
黄连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阿致迪 发表于 2011/9/14 16:46:05

脾胃虚寒证,其治当温中散寒,调理气机,以理中汤加味

水镜先生 发表于 2011/9/14 20:28:06

此证,寒热、表里、虚实、上下症状错杂,就应该兼顾。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经方学子 发表于 2011/9/15 14:44:27

病症主象:
1、最近头老是晕晕沉沉的,手脚软软的,没什么精神。耳(鸣,痒)。【《灵枢·口问》:“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2、目(肿,黄,血丝,瘀斑,黑点)【肝热且淤】。
3、胸(闷,痛)。心(烦,悸,慌,紧,跳快))【阴虚且淤阻】
4、胃(胀,满,酸,凉)【胃阳不足,其实应归为脾肾阳虚才会胀,满,酸,凉】
肾气丸有温阳补髓、充阴祛瘀的作用,所以开方如下:
熟地黄24、山药24、山茱萸24、泽泻9、丹皮15【因热且淤,故加点量】、茯苓9、
桂枝6【助通阳化气,所以不用3克】、炮附子6
考虑到淤血重,还可适当配点抵挡丸。
版主见笑了。


伤寒经方学子 发表于 2011/9/15 14:46:28

山茱萸,张锡纯认为敛中有通,所以用上24克

伤寒经方学子 发表于 2011/9/15 15:03:03

感谢版主水中火先生,读你的文章,我进一步明白了方义的重要性【方义就如同文章的中心、主旨一样,我是教语文的】,可以说,方义为经方运用之入口机枢,明此,方可出入变化。
再看看市面中医,开方的层次、中心在哪?
我现在常常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天上掉下来的,否则,除张锡纯、叶天士等先明外,用教材的中医理论能开出那样的方子?连麻黄汤、桂枝汤都开不出。
像楼主一样,对伤寒杂病论情有独钟(我是自学的)。


laughingf 发表于 2011/9/19 00:37:52

芍药甘草汤主之。手脚酸软,血不荣经也。头重者湿也,血盛则湿自除。

水中火 发表于 2011/9/24 07:43:34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9/24 07:45 编辑

伤暑者,头不痛,头痛者风也,头重者湿也。
《内经》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内经》又云:脾虚则四肢不用 。
综上所述:病人是病在脾。故用白术附子汤治脾
生白术6 熟附子5 炙甘草3 生姜一片 大枣一枚(劈开)

laughingf 发表于 2011/9/24 22:07:0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难道这是仙丹?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经方治愈头晕重手脚酸软(白术附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