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患者发烧,头、后脖子、后背出汗,还是属于太阳伤风。被艾灸误治成为坏病
伤寒太阳80: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新加汤主之。是否本例用的是新加汤?
桂枝汤加重芍药生姜,再加上人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12/22 18:07 编辑
患儿使用的处方桂枝新加汤 桂枝6 克 生白芍8克 炙甘草4 克 党参6克 大枣1枚(劈开)生姜8克病在太阳,应以汗解之。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千古真理。医见身热不退,不求病源施治而误用火法,会导致种种变证。烧针, 温针,艾灸皆火法也对于此种错误治疗,仲景早有告诫。《伤寒论》云: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太阳病二日,烦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火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形似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而发热脉浮者,解之,当汗出愈。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痺,名曰火逆。脉浮热盛,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故咽燥吐血。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新加汤主之。” “发汗后”,是告诉我们,病人发汗后津液散失,津血不足于荣养筋骨以致身疼痛。太阳病提纲条文明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而此条文师曰“脉沉迟”,是告诉我们邪已入里,所以不能再用桂枝汤。 患儿又是艾灸发汗,又是推天河水发汗,与发汗后津血不足的病机相同,所以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新加汤主之。 后学受教了,真是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我只看倒胸部按着疼,未注意到“腿按着也疼。”让我更加理解了陷胸汤与新加汤的区别。受益匪浅! 谢谢老师,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