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1 19:51:48

回复 天南星 的帖子

关键是要把患者的虚火打掉。不然吃什么都上火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2 13:55:26

凡病有来路,就有去路。我明天公布这则案例。

天南星 发表于 2013/5/2 19:34:45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你不会用麦门冬汤吧?

潇湘胭脂 发表于 2013/5/3 15:36:19

去年我也看到这个妈妈的求救,也看到有人批评她这样不对,那样不对,孩子病,好像她作为母亲错误好多啊,,,没想到现给先生搞掂了,太精彩了!
然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个妈妈的女儿跟我女儿一样也是肚脐眼外暴,好像肚子上也有青筋,也是手心发热不能放到被子里,老是在枕头下面摸,可能想抓凉的,我女儿也爱趴着睡,,,我也要找楼主去了

潇湘胭脂 发表于 2013/5/3 15:39:27

我女儿也是脸蛋红扑扑的,带出去,人都说水色好,缝熟人我还解释,这应该是脏腑有病吧,不是健康色,在老家人还觉得我谦虚到瞎说了,哎

潇湘胭脂 发表于 2013/5/3 15:39:42

歪楼了,抱歉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3 23:28:01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5/3 23:30 编辑

       患儿服用的是乌梅丸。是做成丸子吃的,汤药难以下咽。
       患儿肺气不降,故上面热,而下面凉,是因为肝气不升,经云:见肺之病,知肺传肝 此之谓。厥阴病的特点就是肺气不降,肝气不升,是该热的地方不热,不该寒的地方寒。形成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寒热错杂之势。仲景云: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为何厥阴病死症最多,现在通行的解释是厥阴病是六病传变的最后阶段,所以死症最多,这个是不对的,
正确的解释,其实仲景在《伤寒例》中言明:春秋二分,阴阳离,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厥阴病非常像春天,所谓乍暖还寒,正是因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在人寒热错杂死症最多,在天地乍暖还寒。六病都有死症,死药无药医。例如: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厥阴病的脏腑定位通常认为是肝。病有来路,就有去路。肝病由肺病所传,《黄帝内经》言明: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传,乘之名也。”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故这个患儿脾病,表现为虚火很重,吃一点油炸类的或糖果就上火。服用了乌梅丸现在想吃什么都不上火了。
   
    针对厥阴病寒热错杂的局面,乌梅丸可以說是正中其的。于临证中,乌梅丸实在是效用广大了,岂止为蛔之一症所设呢?在于有心者自己細心发现吧,为医者何不多用之?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党参六两,黄柏六两。

lwxyw 发表于 2013/5/4 07:23:38

楼主英明,我等太愚钝了。虚心向楼主学习之。

自在之心 发表于 2013/5/4 09:12:11

请教先生,肚脐突出,和青筋是什么原因呢?是下焦寒凉的原因吗?

dengtao610 发表于 2013/5/4 10:29:42

老师太厉害了,之前的思路只知道看症认为在哪,虽然知道病传但没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过问题。
关于这个症有两个疑问,希望老师可以指点一下:
第一个就是听倪海厦老师说市面上乌梅质量不好,老师使用是否是市面上普通的呢,如果是的话说明虽然质量不好但还是有效果的,那以后就可以放心用了
第二个,金匮里说的见肝之病则知传脾,是指肝实还是肝虚呢?还是不论虚实都会传?
谢谢老师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疑难杂症久治无效经方一剂知(答案已公布在58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