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与性格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明知自己犯错了,就是打死都不认错,或总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大家探讨一下他应该是哪一个脏腑有问题? 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明知错误却不承认,是为不智。智当统于心,而“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由此看来应该是肝不足致而缺少谋虑,缺少谋虑而变得不智。即肝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血不足。另外打死也不认错,即为固执,而胆主决断,当是胆气过旺。
以上纯属臆测,大家一笑置之。 回复 灶心土 的帖子
有道理! zhoulanxi 发表于 2013/5/1 2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灶心土 的帖子
有道理!
上面这些内容出之黄帝内经,虽然都是一些大道理,并不能直接用来治病,但却是中医理论的精华,平时多用心学习体会,多在这个网站看看贴子,虚心向别人求教,学不会治病,至少也可以学一些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用这些知识来调理你的小孩,再结合治疗,我相信你小孩的哮喘是一定可以治好的。 回复 灶心土 的帖子
你的论述很有道理,你是一个很有医学功底的医生,佩服。 回复 灶心土 的帖子
我只我太愚笨,没悟性,等我学会,得耽误孩子多久啊,当务之急,先把孩子的症狀解了,让孩子少受些苦,有没有能治愈我儿子的高人啊,能让我登门拜访求医吗? 实践检验真理,真理指引方向,大方向不错,则无大恙也!! 分析问题不能太机械和教条,或许并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或许是因为青春期的逆反,或许是因为别人的态度或方式方法不够恰当,或许……世间的事物或许就是这样错综复杂。做一个好医生——难!做一个好父母——也难!我的经验是对孩子也需要宽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给他一些鼓励也许更好。 脏腑不一定有问题,但一定是从小父母教育不当,没有家教,或说是父母宠出来的毛病。在真理面前,越狡辩,想象力越丰富,其付出的代价会越大。 是啊,我就见过这样的人,太可恶了,除了教育的问题,应该和脏腑也有关系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