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堂
发表于 2013/5/27 00:08:59
難猜呀
zx_51553
发表于 2013/5/27 11:14:24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在看别人医案的时候,分析的时候也会用到很多医理去分析,对于这部分分析,刚开始的时候,怎么去辨别其分析的到底对不对呢?是实践来验证?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27 14:38:22
回复 zx_51553 的帖子
是否以四大经典 伤寒杂病论,内经,本经,难经的论据去分析。其他医家的临床论据只能做参考。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27 14:47:46
寻光 发表于 2013/5/26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先生,我的想法是“胆腹部胀”是因为肾水枯竭,导致肝胆木枯,水生木,母虚子弱。希望 ...
胆腹部胀一般认为是肝有实。母虚子弱,应该是形成肝虚,而不是肝实
寻光
发表于 2013/5/27 15:20:31
回复 水中火 的帖子
:mad:黔驴技穷了,只好坐等先生公布答案了
不知醫為不孝
发表于 2013/5/27 17:04:35
發熱,有汗,怕風,為有表。腰腿酸痛,新加湯?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27 20:50:18
病位在肝,像一些怕风,怕冷都与肝有关,病发热恶寒,发于阳。无热恶寒,发于阴。
damaoyuyu
发表于 2013/5/27 21:36:06
大泻肝汤:治疗胁下支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者
悟道
发表于 2013/5/28 09:03:19
水中火 发表于 2013/5/27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zx_51553 的帖子
是否以四大经典 伤寒杂病论,内经,本经,难经的论据去分析。其他医家的临床论据只能 ...
非常赞同,个人认为学习中医尤其走经方路线就应该以四大经典为主线进行学习,我学习的过程是经方医案和伤寒杂病论互相学习,然后内经、难经和本经穿插其中,以前比较差医案,先生推荐的《仲景方药古今应用》还有胡希恕医案和曹颖甫《经方实验录》都是好资料,想必医案也不缺了。
寻光
发表于 2013/5/28 10:33:55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冷,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脉沉者,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病位在肝,且为肝实,所以定当泻肝,记得先生说过,小柴胡汤也是泻肝的,所以方出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