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18黄师关于少阳相火蜇藏于癸水的体会
手少阳三焦从手走头,以上行为顺;足少阳胆经从头走足,以下行为顺。肝气条达,脾升胃降,手足少阳相火蜇藏于癸水,阴平阳秘,人则体健身康;相火不能蜇藏于癸水,则必外泄。足少阳胆火外泄,则甲木上逆,君相二火升炎,上焦诸火生焉。甲木上逆,手少阳三焦必下陷,其下陷于少阴经,则足心热,下陷于膀胱之腑,则小便黄涩痛(乙木郁陷生热,陷于膀胱亦会膀胱生热)。肝气郁滞,即欲下泄,相火欲泄而未泄,则性欲强、易勃起、早泄等;相火外泄,则遗精、滑精、带下、上焦火炎、膀胱热涩、上热下寒、亡汗失血等。呵呵,再瞎掰一句:我认为,出脚汗多也是相火外泄之表现。此时并不一定肾气不足,而是藏力不足(不一定用附子)。相火外泄,当责之于二。其一,责之于乙木郁陷而不升,其欲疏泄;其二,责之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则甲木无下行之路而上逆。乙木郁陷、胃气上逆缘于脾湿,脾湿缘于水寒。责之乙木郁陷而不升者,十之七八;责之胃气上逆者十之二三。故古代先贤说,风木者,五藏之贼,百病之长。仲圣处方中有大量桂枝与白芍、地黄、阿胶、当归相配,黄师处方中亦有很多桂枝配白芍等,均为疏木清风之意。龙骨、牡蛎、薯蓣、山茱萸等均有蜇藏相火于癸水之力。
请教:胆经不降的原因有几个? 贤阳 发表于 2013/6/25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胆经不降的原因有几个?
胆经不降之因:
胆寒不降胆热不降 胆瘀不降 酸枣仁四钱,川芎三钱,知母二钱,炙甘草三钱,茯苓三钱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脉象虚浮者。
此升肝经以降胆经之法也。人身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阳入于阴者,相火下行也。相火下行,须得胆经右降,胆经不降,多由于热。此病之胆经不降,则由于胆经之寒。肝胆升降,互为其根。胆经降则肝经升,肝经升则胆经降。肝阳弱而升气不足,胆经遂寒而不降。
方用川芎温补肝阳以助上升,以培胆经下降之根源。酸枣仁补胆经相火,以助胆经下降之气。胆经不降,则生虚烦,烦者热也。知母以清虚热,使胆经易于下降。胆经不降,相火外泄,土气必湿。土湿则胆经更无降路,茯苓去土湿以通胆经降路。甘草培中气之旋转以降胆经。枣仁川芎,皆温补木气之热之药,知母则引木气之热下行之药。
此方与小建中汤证,为对待的治法。芍药性寒,川芎性热。胆木气热不降,故用芍药以降胆经。胆木气寒不降,故用川芎温升肝经以降胆经。肝经木气阳升,胆经木气自然不寒。此为治木气之对待治法中的互根治法。小建中汤清降胆经,肝经自升。此方温升肝经,胆经乃降也。脉象虚浮者,阳气不降之象。虚者,肝阳不足之象。 谢谢楼主,如何才能学好,感觉很难。 贤阳 发表于 2013/6/25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教:胆经不降的原因有几个?
不敢谈请教,相互交流。呵呵,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您的一句话点中要害。我认为:胃气上逆可引起胆经不降,然胃气上逆经常由脾湿引起;另,乙木郁陷亦可引起甲木不降,乙木郁陷十有七八是由脾湿、脾阳虚引起。乙木郁陷,即欲疏泄,尽管疏泄的方式有很多种,但足少阳胆火外泄亦是其中一种,其外泄,必上逆。
回复 zhzish 的帖子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