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9 16:05:40

小儿外感病通治方

本帖最后由 独孤园丁 于 2015/12/9 20:18 编辑

小儿外感病通治方(独孤园丁) 据《石室秘录》所载,小儿外感,或伤风伤寒,或咳嗽,或发热,或不发热,或头痛,或鼻塞,或痰多,或惊悸,或角弓反张,皆以此方通治之,无不神效。方用:柴胡七分,甘草三分,桔梗五分,半夏三分,黄芩三分,白芍二钱,白术二钱,当归五分,陈皮二分,茯苓五分,水煎服。头痛,加蔓荆子三分;心痛手不可按者,乃实火也,加栀子一钱;按之不痛者,乃虚火也,加甘草八分、贯众五分、广木香三分、乳香一分;胁痛者,加芍药三钱;腹痛者,以手按之,手按而疼甚者,乃食也,加大黄一钱,按之而不痛者,乃寒也,非食也,加肉桂三分、干姜三分;有汗出不止者,加桑叶一片;眼痛而红肿者,乃火也,加黄连三分、白蒺藜一分;喉痛者,加山豆根三分。对此方的理解:此方虽冠士铎之名,实乃青主所制,书中谓岐天师是也,其中故事曲折,不再赘述。小儿的界定,女儿应该在7岁以下,男儿应该在8岁以下,符合《内经》生长第一周期之数。方中剂量转换:一钱约为3克,一分约为0.3克。方解:此方由五方简化组成。柴、芩、夏、草--治少阳(小柴胡汤)。桔、草--治少阴(甘桔汤)。术、苓、草--治太阴(四君子汤)。归、芍、草--治厥阴(当归四逆汤)。夏、陈、苓、草--二陈汤,化痰湿,防止邪与痰互结,变生它证。小儿稚嫩,十病九虚,实者占一,故药宜补为先。观方之组成,六经中治了四经,并有二陈汤辅之,可谓尽善尽美,然为何外感不治太阳?邪若在太阳,四经已治,断邪进路,不会深入为患,而四经治,正气得足,可驱太阳之邪外出,太阳经即可自解。此外,众多因素,致当今小儿体质较差,而邪遛太阳时间短,一但感冒,在施治时,往往已传它经,如果仅治太阳,则为时晚矣,故需多经同治,御邪以外。况且,当今时空(1984年-2044年)为风火行令,故邪感太阳之时,必感少阳,或兼感厥阴,故青主(360年前,亦生活在风火行令之时)以圣人之慧眼,观邪之来路,治少阳、厥阴为主,兼治太阴、少阴而解太阳,邪无乃而去。真圣贤之法也!若邪已入里化热成阳明证(约十占一),则需明辨,另觅小儿阳明病治方,此方万不可用。余之体会,及观察众多医者案例,多有教训。当今小儿外感,若仅套用伤寒之方治之,以麻、桂之热,往往病愈后留有余热,仍需以竹叶石膏汤、四君等善后。否则,后遗症往往长期难消,久之,或转为它证,或为坏证,成为内伤。诸证之变,总体反映在小儿从此饮食不佳,气色黃白无光泽,精力软弱,正气不足,经常得病,体质下降。至于采用输液等现代医学疗法,则相当于中医之清法、下法。清而不补损伤正气,下则无异于引邪深入藏腑,“国土”沦丧。发烧等证虽没了,但后果可想而知,在此不愿详论。要知仲圣作《伤寒论》时,其时空处于第48甲子,乃太阳寒水大司天,太阴湿土大在泉之时,即寒湿行令。故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他在《伤寒例第二》中也说: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当时多次大疫都以伤寒为病,因而方中善用麻桂姜附等,因此,才有《伤寒论》这部伟大著作的诞生。星移斗转,当今时空已进入第79甲子,即风火行令之时,故治病应谨遵仲圣之法度,适时而变通,此知常达变也。此方,余经使用,屡治屡验。特推荐流传,望圣贤之方能切中当今医疗时弊,解除广大小儿多有患外感病的疾苦,尽登仁寿之域。

小满 发表于 2015/12/9 18:45:54

要辩证,不能以一个方子治所有小儿外感。中医是一人一方,不是众人一方。

ybyqt 发表于 2015/12/10 09:23:04

有没有实际的病例?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10 15:43:00

ybyqt 发表于 2015/12/10 09:23
有没有实际的病例?


有。只是,圣贤之方不必以俗人之案证之!

ybyqt 发表于 2015/12/11 08:33:21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10 15:43
有。只是,圣贤之方不必以俗人之案证之!

那请问:圣贤创立的方子是给谁用的呢?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11 16:21:09

ybyqt 发表于 2015/12/11 08:33
那请问:圣贤创立的方子是给谁用的呢?



我,俗人。

Veiggie 发表于 2015/12/12 15:20:15

分析得非常好,解了我对仲景所言,伤寒疫伤人如此凛励的疑惑,是因为时令使然。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14 13:33:15

Veiggie 发表于 2015/12/12 15:20
分析得非常好,解了我对仲景所言,伤寒疫伤人如此凛励的疑惑,是因为时令使然。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金史》称: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和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平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

独孤园丁 发表于 2015/12/14 13:36:33

Veiggie 发表于 2015/12/12 15:20
分析得非常好,解了我对仲景所言,伤寒疫伤人如此凛励的疑惑,是因为时令使然。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lanlanxyz 发表于 2016/2/23 20:21:51

其实文中说了要辩证啊," 若邪已入里化热成阳明证(约十占一),则需明辨,另觅小儿阳明病治方,此方万不可用。"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小儿外感病通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