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3:01

第十七节《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内经时代>补注》

《<内经>时代》补注    赵洪钧著金栋补注第十七节《内经》的体系和方法          ——作者研究《内经》的最后见解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3:36

金栋按:先生写的下面这两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一开始不很理解,为什么要讨论《内经》的体系和方法,而且是先生研读《内经》三十多年的最后见解。后来逐渐明白了。现在说一下我的理解过程和心得,算是对这两篇文章的补注。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4:19

我觉得,弄清楚怎样才算读懂了《内经》,就理解了这两篇文章的意义。那么,怎样才算读懂了《内经》呢?首先要承认,《内经》确实不好读懂。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4:46

比如,拿起此书立即就碰到拦路虎。“黄帝内经”四个字,对初学者来说,没有一个字是明白的。好在弄清楚它们不是很难,历代学者已经说得比较清楚。原来,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华夏公认的人文初祖。古人认为,很多文化,包括医学,是他创造的。西汉时,关于黄帝的传说最盛行,托名黄帝著述也成为风气,于是出现了《黄帝内经》这本托名著作。此书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记载,并列的还有《黄帝外经》等。内外二字没有什么深意,和我们现在把某书分为上下册差不多。“经”是汉代人对“圣人”留下的重要古代文献的称呼。比如诗有《诗经》,书有《书经》,《易》有《易经》。《春秋》也称经。其实在汉代之前,《诗经》就称《诗》,《书经》就称《书》,《易经》就称《易》。《书》称为《尚书》,也是汉代及以后的事,意思是上古之书。这样不但说起来顺口,也表示尊崇。至此基本上闹清了,“黄帝内经”四个字的意思。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5:25

然而,接着还有新的书名问题,因为《黄帝内经》又由《素问》和《灵枢》两本书组成。这两个书名更难闹懂。古人也说法不一。这里先不说了。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5:54

问题是,即便完全闹清了书名的意思,距离弄懂《内经》还是很远很远。加之《内经》用的是汉代及以前的文言,有的本子是繁体字,其中的很多字、词、句,对习惯了白话文和简体字的当代青年人来说,都很生疏。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6:21

有人会说:这不是问题,因为解放后出版过不止一种《内经语译》,即早已有人把《内经》翻译成了简体字白话文。当代人、即便是青年应该能读懂《内经》了。况且,还有好几版高等中医院校《内经》教材,都是为当代人学习《内经》精心准备的。教材集中了国内外《内经》专家的智慧和劳动,莫非没有把《内经》讲清楚吗?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6:49

我的回答是:这么多《内经语译》和《内经》教材,再加上古人的注本,还是远远没有把《内经》讲清楚。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7:12

三十多年前,我毕业于高等中医院校,无疑算是过来人。在校期间,系统地学过《内经》教材,毕业后用心读过不止一家的《内经语译》,还自学过好几本古代著名医学家的《内经》注本。但是,很遗憾,看到《<内经>时代》之前,心里还是很没底。问题和疑惑太多了。以上那么多书,除了《时代》都没有解决我的疑惑。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6/1/30 21:27:39

大家可能要问:古往今来,那么多专家学者的关于《内经》的著作,莫非都完全没有用吗?特别是,新中国办了那么多中医院校,养了那么多《内经》先生,他们的工作莫非对读懂《内经》没有帮助吗?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第十七节《内经》的体系和方法——《<内经时代>补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