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赵开美翻刻的<仲景全书.伤寒类证>共三卷
艰难找到的明.赵开美翻刻的<仲景全书.伤寒类证>共三卷,已全扫描存盘,查大量医籍未见其名.反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记载,但不知是真否.现传一二页让有识之士予鉴别.有结果请联系QQ:89509855[ 本帖最后由 清风淡月 于 2007/3/15 18:20 编辑 ] 不好意思,不知道如何上传图片,请先知者指点后再上传. 原帖由 清风淡月 于 2007/3/15 14:42 发表
不好意思,不知道如何上传图片,请先知者指点后再上传.
从一楼文看来,您大概已知怎么上传了吧?图似乎较小,有点不清晰…? 谢谢古月先生,只是一下能贴,一下又贴不上,现在好一点了,对环境熟悉一些了吧。
原书书名为《仲景全书:伤寒类证、运气掌诀》,《运气掌诀》看来不是仲景原作,是序为道光十八年所作,序前列出了一大堆日本人名。
本人才疏学浅,虽自学中医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接触伤寒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即真正进入门道也就一年多点的时间,学习这本《伤寒类证》真如赵开美在《刻仲景全书序》所说:“......又故纸中检得《伤寒类证》三卷,所以[隐木]括仲景之书,去其烦而归之简,聚其散而汇之一。其于病证脉方,若标月指之明且尽,仲景之法,于是粲然无遗矣,乃并附于后。”。内容为表格形式,查验类比方便,试想若能做成电子表格,临床、学习不是更为方便。本人正在努力为之,事成之日一定上传,回馈民间中医。 不知怎么老是出现错误,且上传好慢。 伤寒类证序窃闻天地师道,以覆载圣人立医以济物,道德医药皆源于一医。不通道无以知造物之机;道不通,医无以尽养生之理。然,欲学此道者,必先立其志,志立则格物,物格则学专,学虽专也必得师匠,则可入其门矣,更能敏惠爱物、公正无私方合其道,夫掌命之职其大矣哉,且圣智玄远自有枢要,强欲穿凿徒劳皓首。僕于常山医流张道人处,密受通玄类证,乃仲景之钤法要也,彼得之异人,而世未有本。切念仲景之书,隐奥难见,虽有上士所见博达,奈以一心日应众病,万一差误岂不忧哉。今则此书总其微言、宗为直说,使难见之文明于掌上,故曰:举一纲而万目张,标一言而众理显,若得是书以补废志其济于世也,不亦深乎。故命工开版庶传永久。
峕 大定癸未九月望日河内宋云公述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分为五十门,差为四百八十四法,但见一证则所患自明,而用药不不疑也。
伤寒活人略例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尺寸俱沉细,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
尺寸俱弦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己入于腑,可下而已。
辰太阳、卯阳明、寅少阳、丑太阴、子少阴、亥厥阴。类证钤首标辰卯寅丑子亥者,便是内外六证也。钤中或言先救里后攻表,尽是两感伤寒之例。
仲景全书伤寒类证目录
卷上
呕吐门第一
头痛门第二
头汗门第三
头眩门第四
目门第五
衄血门第六
口门第七
白胎门第八
身疼门第九
自汗门第十
恶风门第十一
恶寒门第十二
发热门第十三
寒热门第十四
潮热门第十五
卷中
厥门第十六
喘门第十七
咳门第十八
渴门第十九
咽痛门第二十
项强门第二十一
胸满门第二十二
结胸门第二十三
心下痞门第二十四
心下满痛门第二十五
心下悸门第二十六
胁满门第二十七
腹满门第二十八
腹痛六第二十九
少腹满门第三十
下利门第三十一
下利脓血门第三十二
大便硬门第三十三
大便难门第三十四
不大便第三十五
小便不利门第三十六
小便难门第三十七
小便数门第三十八
小便自利门第三十九
小便清门第四十
卷下
胃门第四十一
烦门第四十二
躁烦门第四十三
发狂门第四十四
心中懊憹门第四十五
发黄门第四十六
不得眠门第四十七
身瞤门第四十八
哕噫门第四十九
杂症门第五十 伤寒类证卷上 仲景全书明虞山人 赵开美校刊辨呕吐门第一 二十八法
六经方数条数一症二症三症四症五症六症方药辰中三
一
呕不下痢
太阳阳明合病葛根半夏汤八味辰中五十
四二
呕胸胁满十三日不解日晡潮热柴胡加芒硝汤八味辰下十五
三
呕发热医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小柴胡汤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解,结胸大陷胸汤,痞半夏泻心汤辰下十六
四
呕逆下利表解可攻之十枣汤卯十七
七
呕不大便胁满舌上胎小柴胡汤七味子十八
八
呕咳渴六七日下痢烦不得眠猪苓汤五味亥十七
七
呕小便自利身有微热见厥难治弱四逆汤三味亥十九
八
呕发热小柴胡汤七味辰下十二
九
微呕发热微恶寒支节疼心下支结柴胡桂枝汤九味辰中四十
八十
喜呕中风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满心烦不欲食小柴胡汤七味辰中三十八
十一
若呕虚烦心中懊憹不得眠发汗吐下后栀子生姜汤七味辰下三十四
十二
若呕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五味辰下三十五
十三
欲呕腹痛胸中有热胃中有邪黄连汤七味卯二十九
十四
食谷欲呕属阳明吴茱萸汤四味辰上一
十五
干呕汗恶寒发热中风鼻鸣阳浮阴弱桂枝汤五味辰中十
十六
干呕发热咳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小青龙汤八味
寅一
十七
干呕寒热太阳痛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不能食尚未吐下沉紧小柴胡汤七味子十四
十八
干呕利不止厥逆无脉白通加猪肝汁汤五味若只下利脉微白通汤主之亥十八
十九
干呕吐涎沫头痛吴茱萸汤四味辰上十六
二十
吐逆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厥咽干燥烦浮甘草干姜汤二味;若厥愈更与芍药甘草汤其脚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调胃承气汤;重汗烧针四逆
辰中三十七
二十一
水入则吐六七日不解欲水发热腹痛烦有表里证五苓散五味亥十
二十二
吐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若食入则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四味辰下二十七
二十三
呕吐汗发热心下痞下利大柴胡汤八味亥二十
四
蚘呕吐蚘厥烦为脏寒得食而呕吐乌梅丸十味子八
二十五
吐利厥欲死者躁烦吴茱萸汤四味霍乱四二
十六
吐利汗出恶寒发热厥四肢拘急四逆汤三味霍乱
吐利大汗出下利小便利内寒外热脉微欲绝四逆汤三味劳复
欲吐伤寒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七味辨痛门第二 九法
六经方数条数一症二症三症四症五症六症方药辰上二
一
头痛汗恶风发热桂枝汤五味辰上十五
二
头痛发热项强心下满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汤六味辰中五
三
头痛身疼恶风发热喘无汗麻黄汤四味辰中二十二
四
头痛有热六七日不大便
承气汤看热多少用小承气汤辰中二十二
五
头痛有热不大便
小便清知不在里可发汗桂枝汤五味辰下八
六
头痛心下痞
太阳少阳并病眩冒剌肝俞肺俞不可发汗,汗之则谵语不止当剌期门亥十八
七
头痛干呕吐涎沫吴茱萸汤四味湿
五八
头痛身疼发热面黄而喘鼻塞而烦腹中和无病大故内药鼻中则愈霍乱
二九
头痛身疼发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头汗门第三 五法
六经方数条数一症二症三症四症五症六症方药辰下十三
一
头汗寒热往来胸胁满渴不呕小便不利发汗复下之心烦柴胡桂枝干姜汤七味辰下十四
二
头汗手足冷恶寒大便硬心下满不欲食五六日细为阳微结非少阴小柴胡汤七味卯十五
三
头汗懊憹手足温不结胸不能食下之外有热得快吐止后服栀子豉汤二味卯二十二
四
头汗小便不利黄茵陈蒿汤三味湿
三五
头汗口燥白胎渴哕胸满大青龙汤七味
[ 本帖最后由 清风淡月 于 2007/4/4 19:49 编辑 ] 用word 吧,这样看起来好累 原帖由 酸杏 于 2007/4/4 10:04 发表
用word 吧,这样看起来好累
我是用WORD做的,由于是第一次粘贴表格,字号被改,现在作了恢复,效果好了点吧。
原著未有表头,是我根据内容添加的,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在保持原著原貌的同时,对表中明显不对的地方,参照郝万山等校对的《伤寒论》进行了少量改动。序言等部份的断句标点由我所加,差错肯定不少,还望指教。 一、楼主所得之《仲景全书》,是不是一开始就有一篇〈重刊仲景全书叙〉?
该篇第一行:余幼不知医…
该篇最后一行:大清光绪十八年九月望日武阳胡乾元子善氏序
原帖由 清风淡月 于 2007/4/4 20:17 发表
原著未有表头,是我根据内容添加的,可能存在不当之处。在保持原著原貌的同时,对表中明显不对的地方,参照郝万山等校对的《伤寒论》进行了少量改动。序言等部份的断句标点由我所加,差错肯定不少,还望指教。
二、窃以为:整理古医籍,不可在没注明根据的情况下按已意擅自加减文字,如果有明确、非订正不可的原因,必定要以加注方式说明你的根据是什么。要不然,后人不知道哪些是你加的,或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加(改)去的,将造成以后学习者的问题,这是有历史责任的。
像你自己加的表头“六经 方数 条数 一症 二症 三症 四症 五症 六症 方药”,浅见以为不妥。“参照郝万山等校对的《伤寒论》进行了少量改动。”改了什么地方也没说,以后会有问题的。
三、按您9楼文之意,4楼图原书上的标点,似乎是您所加的?6楼文中的标点是从4楼图上来的吧?浅见以为有误,似当断为(抱歉我个人偏好以更简约的句号断句):
“窃闻天地师道以覆载。圣人立医以济物。道德医药皆源于一。医不通道无以知造物之机。道不通医无以尽养生之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