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飞瀑 发表于 2008/3/13 00:26:23

原帖由 尼可可 于 2008/3/12 13:09 发表
谢谢先生!现在我们没有医生接受了,也只能每天给个安宫牛黄丸和西黄丸让妈妈吃,明白秦师父不可能接诊,调理方我们也看了可是我们不是医生哪些药方我们看了还是不知如何放量?拿给中医看他们又不认同,所以我们 ...

药方拿给中医看他们又不认同,那么就应给出可行方子呀!开不出可行方子,就没有资格淡不认同哦!搞不好又是真西假中的。

石梁飞瀑 发表于 2008/3/13 00:29:32

原帖由 zangzhy 于 2008/3/12 11:48 发表
各位先生好,我这里有个问题困扰了很久,就是关于针灸按摩带出的所谓病气是否对施法者本人有害的问题。
我一直喜欢鼓捣医学,四处看了东西学习,有时也上阵操练一番,当然限于水平有限,不会开药了,多的是按 ...

真气内存邪不可干。反之随处皆有病秽可扰。

石梁飞瀑 发表于 2008/3/13 01:09:23

原帖由 ham2006 于 2008/3/12 07:59 发表
先生,您好!想向您请教一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阳常不足,这两种论述,那种是正确的?
有本书上说这两个都是对的,只是描述的东西不同,不理解。
请先生阐述一下这个问题,谢谢!


讨论有余不足没有多少意,容易把初学者带进死胡同。
我师父曾训斥我们:
“你们一批书呆子,争什么有余不足,这有余不足不是常态,不是数学公式上的系数K。阴阳有余不足之论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治病中总结出来的。古代、现代不同,男女不同,从业性质不同,生活习性不同等等,这个动态平衡过程在个体身上都不同。古时生活模式差异少、小,故用常字形容也算八、九不离十;现代生活模式个体差异大,这个常字就不能用了。   人的健康在于阴阳平衡,至少能迅速地达到动态平衡。如果不平衡过了承受点,则显为病态,久则成疾。要知道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过犹不及,强平衡、弱平衡都比不平衡好。对不足的也不一定补,可以抑制有余的,同样能治病。就大多数今人而言,多为阳亢而致阳不足,阳亢耗阴亦致阴不足,但这二个不足不是同时发生的,先为耗阳而不足,后为耗阴而阴不足,故病程延绵,假像交替,而致医者无从下药。学医千万不要死多书,不要拘泥,华陀读了多少经络脏腑学?张仲景写伤寒论之前读了那一家的伤寒论?!   古人要是像现在学中医读背几十、上百本书,那一个名医都出不了,书没读完,自己快完蛋了。要医外学医,闭目悟医……。”

gu86521 发表于 2008/3/13 12:00:23

太深刻了

原帖由 石梁飞瀑 于 2008/3/13 00:09 发表



讨论有余不足没有多少意,容易把初学者带进死胡同。
我师父曾训斥我们:
“你们一批书呆子,争什么有余不足,这有余不足不是常态,不是数学公式上的系数K。阴阳有余不足之论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治病中总 ...

先生和秦大师的这些话够我一辈子学的。其中的医理太深刻了。先生以后有时间时多给我们说些秦大师的话,这些话胜过我们读多少医书。谢谢先生。

lixm299 发表于 2008/3/13 15:15:22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烟过 发表于 2008/3/13 18:35:14

肝火犯肺 肠胃失和 外感夹湿 还有尿频 面苍

灸麻黄2 苍耳子5 辛夷花10 桔梗5 藿梗10 光杏仁10(后下) 云茯苓10 前胡10 白前10 苏子10 化红10 百部5 紫苑5 桑枝12 桑寄生20 苍术10 血余碳6(布) 黛蛤散5(布) 条黄芩6 赤芍5 白芍5 六一散15(布) 炒枳壳5 半夏曲10 白芷10

麻烦先生帮我看下 我已经看了6个多月了一直都没改善 我也不知道是换医生还是不换 请先生指点

gu86521 发表于 2008/3/13 19:55:42

#5575
无法回答。因为中医组方一方可冶多病,一帖一煎、二煎三煎,饭前饭后,上、下午、夜,热饮、温饮、凉饮……都有不同功效。我们还有妇科药治男性疾病,用壮阳药治妇科疾病呢。

gu86521 发表于 2008/3/13 19:56:41

问先生个方子
黄连6 肉桂6 天冬25 苍术15 陈皮15 青黛(包)6   良姜10 五灵脂15 灸乳香5 雷丸15 黄柏20 茯苓20 炮姜15 生甘10另外?果 10 仙鹤?20
   这个组方有何功效
#5575q
无法回答。因为中医组方一方可冶多病,一帖一煎、二煎三煎,饭前饭后,上、下午、夜,热饮、温饮、凉饮……都有不同功效。我们还有妇科药治男性疾病,用壮阳药治妇科疾病呢。

vovi 发表于 2008/3/13 20:26:41

感谢先生,秦师傅和先生的话我谨记于心,多多思考

原帖由 石梁飞瀑 于 2008/3/13 00:09 发表



讨论有余不足没有多少意,容易把初学者带进死胡同。
我师父曾训斥我们:
“你们一批书呆子,争什么有余不足,这有余不足不是常态,不是数学公式上的系数K。阴阳有余不足之论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治病中总 ...

vovi 发表于 2008/3/13 20:28:34

先生辛苦了,感谢先生

原帖由 石梁飞瀑 于 2008/3/12 23:21 发表
动功:双手上下拉动平衡功。
这一功法属于平衡功,是外动功的最基础最简单又十分重要的功法。

基本动作:
(1)、姿势:面对大树或意念想像大树,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臂前伸,虚腋,两掌心对树 ...
页: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查看完整版本: 民间中医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