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针灸
中医里除了刮痧是许多人接受使用的方式外,针灸、拔罐也是常采用的中医治疗方式,但是这些都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中医师提醒,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些禁忌需要避免,如果正巧碰到这些禁忌,就要暂时停止不要进行治疗。刮痧、拔罐、针灸都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主要都是在穴道、经络的部位,将可能的疾病用刮痧、拔罐、针灸的方式治疗,由于中医的经络是器官反射区域,一般以治疗器官功能性问题为主,如尿失禁、便秘、肠胃不适、疼痛、酸痛等。依照治疗方式来看,最有效果是针灸,由于针灸是深入穴道深层;次之是拔罐,拔罐是将利用罐子里的空气作用疏筋通络;而刮痧只是刮表面皮肤的经络,利用刮皮肤经络通气血改善身体不适,效果较差,但侵入性较少。而有些部位因为不能刮痧、拔罐,就会改用针灸方式治疗,因此中医师会依照部位来选择治疗方式。
刮痧
常用在治疗中暑
刮痧是最多人在家自己使用的中医治疗方式,依照中医说法,(痧)是身体内部有疾病在身体皮肤上的表现,刮痧就是以物理方式将(痧)刮出来,通常一般人都用在中暑,中暑刮痧的部位以颈部两侧和脊椎两旁为主。
由上而下刮
刮痧的力道必须适中,若被刮痧者觉得痛就要减少力道,而刮痧方向必须由上而下,不要上下来回刮容易受伤,也要避开骨头的地方,一般刮痧出现暗红色即可停止,不必刮太久。最好等到刮痧暗红色退掉再进行第2次的刮痧,不要太频繁。
体质虚弱勿刮痧
1.体质虚弱、疲劳、太饿都暂时不要刮痧,很容易因刮痧而昏倒。
2.怀孕的妇女腰腹部也最好不要进行刮痧,避免造成胎儿早产或流产。
3.有伤口、皮肤病、肿痛也不适合刮痧,容易造成感染。
拔罐
治疗风湿扭伤
拔罐是用在行气活血、止痛消肿、拔毒排脓,多以玻璃跟塑料罐为主,玻璃罐用在脂肪较厚的地方。先用火烤或将罐内空气抽掉,使罐吸附在皮肤或穴位上,产生温热刺激,使被拔部位有充血瘀血。拔罐会选择肌肉范围较大的地方,如风湿痛、腰背痛或扭伤可拔罐腰背;风寒咳嗽可拔罐背部脊椎左右侧的俞穴,被毒蛇咬伤后若有拔罐用具,可使用来将毒液吸出,之后再紧急送医治疗。
停留5至15分钟
玻璃罐拔罐会先用酒精棉棒将罐内空气烧掉,再将玻璃罐按在皮肤,让罐内皮肤隆起呈红紫色,停约5到15分,塑料罐也一样,只是塑料罐有负压枪可以直接抽掉空气。
皮肤易过敏勿拔罐
1.易过敏、皮肤发红、起水泡者不宜。
2.精神病发作期也不宜拔罐。
3.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禁止拔罐。
4.孕妇下腹部及乳房不宜拔罐。
5.患者心肾或呼吸功能衰竭者不宜拔罐。
针灸
应用广效果较好
以特制的金属针,刺入人体的穴位,发生刺激作用,促使气血调和,经络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运用比起刮痧跟拔罐都广,因针灸刺激深层穴位,效果较好,可用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鼻炎、感冒、支气管气喘;胃肠系统疾病,如恶心、胃下垂、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偏头痛等、遗尿、肋间神经痛或是肌肉方面疾病,如肩膀酸痛、网球肘、坐骨神经痛、腰痛、关节炎等。
太饿太饱皆不宜
1.太饿或太饱都不能针灸,吃饱后至少要半小时再针灸对身体较好。
2.近中午时因气血旺盛,易影响到气血运作,要避免中午进行针灸治疗。
3.容易出血或是心脏病者也不宜进行针灸。
推拿治旅途失眠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无法入睡,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小编推荐:
没事就多多按按头皮
知道如何自己治疗落枕吗
学习做自己的推拿师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
6、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7、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8、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采用此法治疗失眠,有几点注意事项:
1、本法每天操作一次,在临睡前进行;
2、在头面部按摩时,手的力量不能太重,因为过强的刺激于助眠无益;
3、让病人多参加体育活动,避免情绪紧张,解除焦虑;
4、临睡前不宜喝浓茶和咖啡。 原帖由 酒大黄 于 2007/6/3 15:56 发表
火罐的来源|罐的种类|吸拔方法与运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怎样避免烫伤|适应症、主穴与禁忌症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 ...
请问楼主你在"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2/3-1/2)。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提到牛皮癣。是指白庀(银屑病)吗?用什么中药方剂?多谢指教! 学习!谢谢酒大黄
回复 #24 申邃 的帖子
牛皮癣是一种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的常见皮肤病,即现代医学的神经性皮炎。以青壮年患者为多,因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故命名。发于颈部者,又称“摄领疮”。损害为扁平圆形或多角形的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脊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主要病因病理:
初起多为风湿之邪阻滞肌肤,或衣着硬领,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起。
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
血虚肝旺,情绪波动不安,过度紧张,忧思烦恼者,更易发病,往往反复发作。
辨证论治:
证型 :共同症状、 证型特性 、针灸、拔罐,内治, 外治 等。
治则: 方药 。
风湿热 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呈淡褐色,表面光滑。日久皮损融合成片,逐渐增大,皮肤增厚干燥,形成席纹状,可稍有脱屑。常有抓痕,血痂。
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
好发于颈部及肘窝、腘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部位。
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愈,容易复发。 伴有部份皮损潮红、糜烂、润湿和血痂,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疏风清热利湿 消风散加减 三黄洗剂(黄莲、黄苓、大黄)外擦,一日3~4次。
白庀是(银屑病)。用的中药方剂是以血虚风燥 或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状如白庀领之皮,症状;苔薄、脉濡细。 养血祛风润燥 四物消风汤或当归饮子加减 2号癣药水外擦,一日2次。或疯油膏加热烘疗法,局部涂药膏后,热烘10~20分钟,之后将药膏擦去,每日一次。 (刮痧、针灸、理疗、拔罐、推拿)本是同源。医而不泥古,不非今,斟酌损益,以求合乎今人之所宜,而后可以愈病。楼主的文章是主张消除门户之见,那有拔罐针炙之分呢。楼主的取彼之长,补它之短说;有谓医学近黄坤载一派,其实我觉的象楼主一样毫无所谓派,不过与傅青主、陈修园、徐灵胎诸人略为心折而已。这帖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