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 发表于 2011/7/5 15:42:22

回复 当归当归 的帖子

       你说芍药甘草汤,“药服下来,下肢有明显松快下来的感觉,但胃有点隐隐的不适。记得本草经上介绍芍药时是说过“胃虚寒者忌”,但郝先生和其他高人介绍芍药甘草汤时都没提到对胃的影响,不知道我这是个案呢还是普遍现象。”

       芍药确实是“胃虚寒者忌”。芍药性寒,《伤寒论》中凡脾胃虚寒腹泻者,药方中都要去除芍药。不管是芍药甘草汤,还是新加汤,芍药甘草的比例可以自己调整。你用的芍药甘草汤是郝万山的比例,而不是原方比例。如果平常脾胃阳气不够,会对脾胃有伤害;新加汤由于有桂枝汤做底,芍药的分量虽大,伤害的程度会降低(如果平常胃火够的话就没问题)。根据你的情况,应该调整芍药和桂枝的比例,使用1:1或者3:2,因为不伤胃,效果可能会更好。《伤寒论》用药的原则不就是“存胃气,保津液”嘛!使用伤寒方,要根据自身情况作调整,才是灵活运用经方;否则,也许只能算生搬硬套。
       以上意见,有部分来自我自己用药的实践,也有我对《伤寒论》的理解。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112384075 发表于 2011/7/16 11:15:38

真羡慕你 找到这么好的培训班
我也好想找个培训班 学习学习

112384075 发表于 2011/7/16 11:18:00

如果谁知道西安哪里有这样的培训班 介绍下 非常感谢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20:02

回复 儒释道 的帖子

检讨,学习不努力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22:06

回复 天然之果 的帖子

不好意思,能不能告诉我这句话在哪篇文章中?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31:20

回复 不懂就问 的帖子

所谓"有病方为贵",试药的机会真的太少了,靠自己那一点点经历来调整用药比例真是太不容易了,所以,你的经验尤为珍贵,受教了.

"新加汤"已配好了,却没机会试药,想想也不能为试药而服药,毕竟是药三分毒.要抓住每次试药的机会,多悟多学,再次谢谢!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32:58

回复 112384075 的帖子

呵呵,其实这个培训班很一般,感觉真正要学中医还得靠自己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36:05

回复 yxll 的帖子

相信你这种情况下学医的效率是最高的

当归当归 发表于 2011/8/2 21:39:54

自学中医手记(65)——刮痧(一)

       小时候夏天在老家经常看见一些光着膀子的男人后背有一道道红印子,一些女人的眉间也会有一道红印子,大人说那是人家“黑痧”了,那些红的印子是刮的痧。自己体质比较差,夏天经常“黑痧”,免不了被老妈抓了刮痧,怕疼,不让刮,就听老妈讲故事,说她小的时候有个邻居小伙子,黑痧了,也是怕疼,不敢让人刮,家里人就说只要他能吃下去两碗“老麦饭”(那时人们还吃不到白米饭),就可以不用刮痧,他真的当着大家的面吃了两碗饭,但转身就悄悄地到“西山头”(房子西面)吐掉了,第二天竟然死掉了,死后全身都是暗黑色的,那是痧啊!所以,黑痧了一定要把痧刮出来。好象家家户户的主妇都是会刮痧的。

   后来知道“黑痧”就是中暑,除了刮痧外,还可以口服“十滴水”、“薄荷米”(浸在薄荷油里的米)。再后来又听说有一部电影叫“刮痧”,讲述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事情。不管人家是否理解或接受,刮痧在我的老家确是行之有效的治疗中暑的方法,而且非常普遍。

    及至自学了中医,才知道刮痧真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手段,已流传两千多年,并不只局限于治疗中暑。看了“中里巴人”的博客后,更颠覆了小时候对刮痧的记忆,明白刮痧虽好,却不是人人适合的,真正出痧是气血自然推出来的,而不是用强力刮出来的。他的观点让我对刮痧有了新的认识。

   从小疰夏,当然少不了刮痧,但一般出痧都不多,只是刮过后比较舒服。现在注意保养注意修炼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去年开始,有几次中午练过瑜珈后,上臂内侧有点痒兮兮的感觉,轻轻用指甲背划过去,竟然立马出痧,沿着心包经走,出过痧后,清楚地感觉到热血涌动,很舒服,不过在其他地方即使稍微用点劲刮,也没有这么流畅的痧,大多根本就不出痧。

   大约2个月前,有点空闲,就去门诊部料理一下长久不舒服的颈椎。学过针灸后,除了偶尔自己扎两针治治小小不适外,没有体验过针灸医生扎针,正好借此机会感受一下。总共开了三次理疗单,打算依次体验针灸、刮痧、按摩。其实接受治疗是一方面,我更感兴趣的是与医生聊聊,看看基层中医对传统中医理论有些什么认识。有趣的是,作为曾经在日本执业的针灸医生,他竟然不认可经络的存在,不崇拜黄帝内经,不积累医案,不分析研究,只把行医作为一种不太理想的职业。看他取穴的方法,只有近取,基本上属于哪里不舒服就治那里的一类。

   那天上午扎针时,有点闷涨,没别的感觉。到了下午,大约3点钟左右,脖子右侧的大筋涨得厉害,我顺手就拿刮痧片刮了几下,很快浮起了一条又红又粗的痧,刮透后(也就几分钟),脖颈非常轻松舒适,趁兴再关照一下右手上那三条阳经,都没什么反映。

   第二次去理疗,是医生刮痧,也没怎么出痧。第三次因故没有按摩,又做了针灸,没有第一次那样的反应。后来自己又多次在脖子手臂试刮,都没出痧。

   终于明白,要出痧的时候,身体是会通知我们的,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



                                                                2011-7-31

qixiangwanqian 发表于 2011/8/3 09:41:39

关于颈椎的不适我有个如下体验   每天早晚坚持推拿后颈部(大椎两边)   然后提捏肩部(提筋)   一般有十天半个月    颈椎和肩周的疼痛基本可以消除    我一个公安的朋友   也是颈椎难受    到医院做过牵引    也打过吊针    后来用我推荐的办法    一星期下来就感觉好多啦    只是首先采用时   感到心里作呕    我建议他先去掉内寒    他吃了些五积散什么的   就慢慢尝试自己推拿按摩   应该说    有两个多月啦   自述已没有什么不舒服啦
当归在刮痧文中提到在日本行过医的医生不崇拜内经和否认经络的存在    应该说是在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来了个肯定之否定和否定之肯定   即不照搬   也就是实用主义者    个人觉得    门外人学中医    要进得去还要出得来   用现代的眼光读懂中医更加重要
前来学习
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查看完整版本: 自学中医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