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丫 发表于 2011/1/13 20:53:39

都看那么深了?我四气调神还没看完呢

肖蠡 发表于 2011/2/6 11:15:38

回复 天天布衣 的帖子

“其生五,其气三”据王冰注,是“形之所存,假五行而运用,微其本始,从三气以生成,故云,其生五,其气三,气之三者,亦副三元。”三元即为天,地,人。不过,据上文言“生之本,本于阴阳。”却似有偏颇,可参张志聪的“三阴者,寒燥湿也;三阳者,风火暑也。”

笨小丫 发表于 2011/3/8 15:43:23

我在看生气通天论。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
想请问老师:攘 字应该什么解释。大筋小筋如何理解啊

明天更美好@@ 发表于 2011/3/11 21:21:43

能不能来看一下

cl50325970 发表于 2011/3/24 16:19:23

回复 笨小丫 的帖子

应与“攘外必先安内” 同   去除的意思

笨小丫 发表于 2011/3/25 06:45:47

cl50325970 发表于 2011/3/24 16: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笨小丫 的帖子

应与“攘外必先安内” 同   去除的意思

多谢解答:handshake

慧光 发表于 2011/3/25 09:40:50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25 10:40 编辑

攘:一般是指对外侵之邪敌而言,自内将邪敌驱除出去外面,不一定要消灭。原句:“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湿气自体外侵,如裹,被包着,湿热不攘(无法驱除)。如此一来,则正邪明显,应对分明。假若将攘字解作去除或换成别的字则可能意境变浅了或换作其他意思,没有表达出邪之来龙去脉,也无法指导出应对之法。经典一字一句非常严谨的、丝毫不苟,且圣贤的意境较深,读到意境上非常妙。

fanjunh 发表于 2011/6/17 12:15:40

回复 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帖子

黄师说:本味为泻,对宫之味为补

yjpl 发表于 2011/6/24 14:22:15

请问九针十二原中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什么是悬阳和两卫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11/7/27 08:09:37

回复 yjpl 的帖子


《尔雅。释诂》:“在,察也。”杨上善曰:“悬阳,鼻也。鼻为明堂,五藏六府气色皆见明堂及眉上两衡之间。故将针者,先观气色,知生死之候,然后刺之。”据《甲乙经》“卫”作“衡”。后世注家确有作“心”解悬阳者。似不若《太素》所解通。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征集《黄帝内经素问》学习中所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