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人的书写方式,“凡此十一藏”或许是“凡此土藏”,取决于胆也。
论点:
《藏像论》中,是“土”藏取决于胆也,而非“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藏像论》中,唯“土藏”为“至阴”,其余“周天”的四时藏皆为阳(天为阳,地为阴)。至于周天的“阳中”,再分太少阴阳,那已经是第二层面问题,那又是在“周天"的四时之中再分四象。天为阳,地为阴的五行模式,可以理解”周天“的四象皆为”阳中之**“的藏像模式。
论据:
1 建立在阴阳出入基础之上的---五藏藏像模式。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当为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
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阳中之少阴(原文作”阴中之少阴“,误传)。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此土藏,取决于胆也。”
2 古人书写习惯是纵向书写,”十一“误解”土“情有可原,尤其是在不明阴阳五行天地模式的传抄者更有可能。读书要从道理上明白,在纵向书写的文献中,后人把“土”解读为“十一”,还是解读作“土”,古人是不负这个责任的,文论俱在,在乎读者焉。
3说“凡土藏取决于胆”,一个“凡”字,可知“土“藏确实包括的比较多,几乎所有的五藏六腑(肉体)都包括在内了,所谓“器” (形而下者为之器,已经不同于形而上的像),故曰“仓廪之本,营之居也”。一个凡“土藏”其实包括了“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具体的脏器(退一步说,就是再加上上面的不是脏器的四时藏,也才只有十个,而不是十一藏,这确实更是“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论者的难题。)
[ 本帖最后由 华夏小草 于 2009/7/26 09:40 编辑 ] ***因此,在胆之下,十一椎的脾,十二的胃,十三的三焦,十四的肾,十六的大肠,十八的小肠,十九的膀胱皆属于阴。故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阴之类。”这就是胆的取决作用。好,现在我们重新来看上面的经文。按胆之上为阳,胆之下为阴;春气为少阳,夏气为太阳,秋气为少阴,冬气为太阴这个决断法,就可以确定各版本的正误。心在胆之上,心通于夏气,故“心为阳中之太阳”为正确。肺在胆之上,通于秋气,故“肺为阳中之少阴”为正确。肾在胆之下,通于冬气,故“肾为阴中之太阴”为正确。肝在胆之上,通于春气,故“肝为阳中之少阳”为正确。***
所以,这段论据也应该改:
心者,为阳中之太阳
肺者,为阳中之太阴
肾者,为阳中之少阴(原文作”阴中之少阴“,误传)
肝者,为阳中之少阳
《藏像论》中,唯“土藏”为“至阴”,其余“周天”的四时藏皆为阳(天为阳,地为阴)。至于周天的“阳中”,再分太少阴阳,那已经是第二层面问题,那又是在“周天"的四时之中再分四象。天为阳,地为阴的五行模式,可以理解”周天“的四象皆为”阳中之**“的藏像模式。
-----以上摘自《明于阴阳》第61页,作者:黄岐建中汤(刘宝义),山东齐鲁医院呼吸内科,中医博士。 好贴呀,好贴,比喻很好 很有道理,谢谢指教! (根据古人的书写方式,“凡此十一藏”或许是“凡此土藏”,取决于胆也)————有道理,学习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