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臭肚脐的病症探讨

已有 553 次阅读2013/1/9 15:39 |系统分类:求医经历|

脐痈,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指生于脐中之痈肿。又名脐痈毒。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该病由心脾湿热火毒流入小肠经,或脐部搔抓染毒而成。症见脐部肿突,皮色或红或白,触之痛剧,甚者可伴见全身症状。治宜清火解毒,利湿。可用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加减,或导赤散加归尾、赤芍、银花。外治可参见外痈条。即脐部感染。

脐疮,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又称脐中生疮。多由脐湿(详该条)而致皮损,复感毒邪,壅郁局部而发。症见脐部红肿,轻者局限于脐部,重者可向周围蔓延,甚则糜烂,脓水外溢,兼有发热,烦躁,唇红口干。治宜清热解毒,佐以疏风止痒。轻者,用青黛散或金黄散扑脐;重者,须内外兼治,加内服五味消毒饮等。


【名 称】金黄散【组 成】黄芩、黄连、黄柏、五倍子、青黛、冰片。
  【性 状】中药散剂
  【功能主治】黄水疮,单纯疱疹,小儿湿疹。
  【用法用量】以植物油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处。涂抹金黄散之前先用花椒、盐水清理疮面。涂金黄散之后每次不必洗去原药可连续涂抹直至结痂脱落。
  【方 解】三黄(黄芩、黄连、黄柏)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五倍子、青黛燥湿、敛疣;冰片芳香防腐去浊秽。
  【临床应用】黄水疮多发于婴幼儿,表现为皮肤溃烂流脓水,另外还会伴有疱疹和婴儿湿疹。本方治疗黄水疮效果最佳,屡用屡效。小儿在治疗的同时应改变哺养乳品,减少油脂,调理小儿脾胃助消化。
  【注意事项】涂抹金黄散之前先用花椒、盐水清理疮面。涂金黄散之后每次不必洗去原药可连续涂抹直至结痂脱落。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10: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