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慈诚洛珠堪布系列教言

已有 294 次阅读2009/7/5 10:03 |个人分类:佛道修行与中医

慈诚洛珠堪布系列教言

   一、唯识和中观的基本观点
   二、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三、堪布慈诚罗珠关于 “如来藏”的开示
   四、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简传
  
     ***  ***  ***  ***
  
   一、唯识和中观的基本观点
  今天,我们就唯识和中观方面的一些观点,做一个简单的开示。
  一、“九乘”佛法的概念
  在我们宁玛巴的论典中,提到了“九乘”佛法;而在一般的佛教经典中,只提到大乘和小乘,我们称其为“二乘”佛法;还有,在一些论典和续部中,会讲到“五乘”佛法等等;当然,还有数不胜数的不同提法。之所以体现出这些“概念”上的差别,是因为我们众生拥有千差万别的根基,所以佛转法轮的“深度”也就会不一样。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九乘”的概念。
  在“九乘”的概念中,从声闻到大圆满的境界,全部都属于出世间的,修解脱的法,其中不包括“人天乘”。
  我们在《大幻化网》中讲到过“人天乘”。“人天乘”的观点和见解,是指在相信前世今生和因果的基础上,去行善断恶。然后,在来世会以此善根而得到人天的福报受用,即人天果位。故尔,人天乘也称为世间乘。接下来,比“人天乘”再高一个档次,就是“出世间”的法。而在“出世间”的法中,从显宗到密宗,可以分为九乘:
  1、声闻乘;2、缘觉乘;3、显宗的菩萨乘;其中声闻乘和缘觉乘属于小乘,唯识和中观以上的法就属于菩萨乘(大乘)。大乘又可以分为显、密二宗,其中密宗又可分为外密及内密,外密包括:4、事部;5、行部;6、瑜伽部三个层次;内密可分为:7、玛哈瑜伽(生起次第为主);8、阿努瑜伽(圆满次第为主);9、阿底瑜伽(大圆满)三种次第。

  从人天乘到密乘,各乘的关系大致如下:
  最低的层次是“人天乘”,再往上是“声闻乘”。声闻乘是在人天乘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比如,生死轮回和因果的观点,声闻乘和人天乘都承认,但人天乘认为“有我”,声闻乘则推翻了这一观点。声闻和缘觉的见解基本上差不多;唯识在声闻和缘觉的基础上,又是有“继承”,有“扬弃”。比如,声闻乘宣讲的“人无我”,唯识宗也如此承认。但对于声闻乘认为外境“地水火风”四大实有存在的观点,唯识宗则予以了否定。
  此外,唯识宗说诸法唯心所造,中观也认为如此。但是,中观不承认“有一个实有的阿赖耶识”。中观的见解高于唯识宗的见解。(此指“四宗派”中的唯识宗,并不是指楞伽经等经典中所讲的部分唯识见解。)龙树菩萨的中观和世亲菩萨、无著菩萨的唯识著作中,比如《中论》、《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这些法本在汉地也流通),都很清楚地表明中观的见解的确在唯识之上。密宗的见解又超胜于中观,这样,各乘之间自下往上,层层递进,既有承接又有破立。
  当然,只有那些专门研究宗派的人才会如此刨根问底,如果我们想肤浅地了解一下也可以,但并不是最重要。对我们而言,当务之急是必须具备学佛人应有的正知正见。即,应该对生死轮回、宇宙、人生以及世间万事万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至少也应该对事实真相有个了解。因为这是解脱的基础,即使谈不上有所证悟,但了解是必须的。
  二、如何抉择无我
  首先,我们要扪心自问,每天24小时,我们所接触的事物,到底是什么?所有的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观点,它并不依赖于环境或他人的教导,而是和我们的肉体一起诞生的,在佛教中称为“俱生的我执”。所谓“俱生”,即不是受之于父母或老师,而是生来即有;所谓“我执”,即执着于时时刻刻都有一个我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就是围绕着这个“我”的存在展开的;假如没有这个“我”的存在,那我们现在生活中为了自己的大小事务都可以不做了。
  那么,如何去推导这个“我”是不存在的呢?
  譬如我们想了解一辆汽车,从外观而言,就是有四个轮子、一个车架等等。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汽车,就应该打开引擎盖,看看里面的构成。如果再进一步,可以拆下配件来研究。如此一来,才能谈得上比较了解这辆汽车。反之,如果仅仅由外表而视之,那就只能建立一个“四轮的交通工具”的概念。
  又比如说,有一座房子,仅仅从外观而论,就是一个可以住人的建筑物。而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的话,我们就还需要知道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构建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建筑材料也做进一步的考察。然后,我们才会知道这座房屋究竟是木房子、石头房子还是钢筋水泥的房子。
  可见,要了解某个事物,必须学会由表及里一层层地观察思维的方法。同理,如果我们想去了解自身和外境,那我们就必须去观察、思维:外面的世界如何构成?我们人本身心又是由哪些因素合成的?只有通过细致地观察,我们才会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作为人的我又是什么样的。
  至于观察方法,就如前面所讲的汽车和房子的例子。但要注意一点,我们在了知了房子的构成,是石头或钢筋水泥的基础上,还应再进一步去观察,钢筋水泥又是什么等等?一般的人往往只需知道房子是什么建的就满足了,不会进一步观察和思维。对他们而言,这些问题显得无意又烦琐,但对于我们而言,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维。
  那么,佛经上是如何教我们思维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加以明示。假如,我们有一块布,用肉眼观察这就是一块布,可以用来做衣服御寒。但如果我们把这块布拆开来看,就变成了一堆线。当我们面对这一大堆线的时候,刚才那块布去哪里了呢?这时,我们就应该去思维,刚才我们肉眼看见的是否根本就未曾存在过呢?或者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布就消失了呢?如果说从未有过布,那么请问“我们平日里买来做衣服的材料,不是布是什么?”如果说拆之前有布,拆之后就没有,那么请问“布去了哪儿?”请大家注意,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维的,并不是某一个教派的主张或说法,而是关系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下面,我们继续一拆到底,来探究一下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布拆了以后,通过观察,我们得出结论:布是由线组成的;再把其中的一根线拆开,又得出一个结论:线又由更细微的线、丝或羊毛组成。
  又请问,这根被拆的线去了哪里?它存在过吗?如果不存在,那拆之前我们看见的是什么?构成布的又是什么?如果拆之前存在,拆之后就消失了吗?消失到哪儿去了呢?……这样先有后无,难道不是象彩虹一般如梦如幻吗?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是无边无际的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时侯这最小的微尘不能再分。又有人说:可分无边无际。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不能分”是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同样,如果一秒的时间也可以被无穷无际地一分再分,这一秒就会无始无终,永远走不完;那一分钟就更长了,还有小时……对于我们而言,就不会存在白天和夜晚的分别了。对于物质世界的人而言,1秒钟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在其它时空中就不尽然了。比如说,1毛钱可以分成10分钱;我们从第一分钱开始,直到用到第十分就完了,这是数得清的。而从时间上来说,1小时由60分钟组成,1分钟有60秒,而每1秒中所含括的数字是无法用数量来形容的,它们就象苍穹中的星星,不计其数;如此说来,过了一夜、两夜....百夜、千夜,仍然没走出这1秒。这1秒是用不完的,因为它无始无终,没有穷尽。所以,这1秒钟对于我们而言,是永远的1秒钟。我们此时在这儿相聚,在这1秒钟里;过一会儿,你们到别的地方去了,仍然在1秒钟里,这是肯定的;如果你们离开时,1秒钟就过去了,那还叫什么无穷无际呢?故尔,我们可以说明天仍是昨天的1秒钟。
  这是从时间上来分析的,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成为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上毫毛和房子的体积、重量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象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像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做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所谓的分完就是空性。
  一般的人,如果你想使用一张桌子,你就不要去做什么观察思维,只需使用就行了。如果你要去观察――桌子由木板构成,木板又再往下分...…一直分到最后,你就将得不到桌子――桌子被分完了。就象我们前面分车、分房一样,被我们一分再分,就“失踪了”。
  由此理推及世界、宇宙,如果我们想清楚地了解其真相,就用以上的方法去思维,观察到最后,会发现一切都象天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月称菩萨的观点。他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获得事物,便不要去观察它,观察之后,你将一无所得,就会“失望”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了达,在每天的24小时内,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数据所显示的虚幻世界之中。我们以前认为接触到的那些实有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再向内观察这个所谓的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也是由微尘组成的,这个“我”与外境一样,都不是实有的,都是不存在的。眼识至意识的六识或八识也都是空性。
  三、证悟空性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路
  作为凡夫,如果想继续拥有桌子,就用不着去观察,只需在轮回和因果的取舍上下功夫就足够了,不用再触及其它。这也是“人天乘”的观点。但如果要进一步修习中观或唯识的见解,仅仅拥有“人天乘”或“声闻乘”的见解和修证就显得过于简单了。
  世界就是这样,无论是外境还是内心,只要我们不去观察,它们就会存在。一旦用心去观察,就会一无所获。这是物质世界原本具有的自然规律,是它的本质。不是佛祖冥思苦想杜撰出来,让我们去观想的。如果这仅仅是规定,那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去接受它。如果接受,就是生搬硬套,就是教条。而真理是有根有据,经得起考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同样,如果你希望有我,就切忌去思考关于“是否有我”的问题。因为,如果你去找,就一定得不到“我”。无始以来,在错误观点的指引下,我们以为找到了“我”,从而种下了生死轮回的根。只有空性的观点,即向外不存在一个实有的世界,向内不存在一个实有的我,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走向解脱。
  于此,我们奉劝那些希望拥有外境的人,千万不要去观察和思维。就好比,如果你想继续“黄粱美梦”,就不要醒来。一旦你学会观察和思维,就会如同大梦初醒,“失去”梦里的一切!所以,要想圆满世间物质享受的人,就不用去作观察和思维。当然,这样走下去,永远都无法脱离痛苦!
  虽然从表面上看,中观或唯识的修行,到最后证悟时,是什么都没得到。其实,我们所要的就是这个“什么也没得到”,这就是证悟空性。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丢了一个东西,结果却什么也没找到,就会极其失望。而证悟空性找的就是“什么也没有”,有了这种见解,在修行的过程中,就算没有彻底证悟,至少也能做到对空性有所了解。
  四、缘起性空与量子物理
  可能有人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证悟空性的见解和修行,是一种教条,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对于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内容,如果是一名公正的学者或科学家,就应该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仅仅用宗教或迷信来概括佛教的观点,是欠考虑的。科学家们探索的内涵,具体体现在外在地对物质状态进行研究,比如说,原子、原子核、基本的粒子:电子、中子、质子、光子等一系列的粒子,再到波。现在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分到波,就无法再划分了。其实这种结论还是不可靠的。现在,利用先进的粒子加速器,科学家们发现了目前已知的粒子和波。如果以后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他们就会发现新的物质状态。但是,借助于仪器,他们永远无法证悟心的奥秘。
  作为现代人奉其为圭臬的科学,的确对人们意识领域或内心世界的奥秘束手无策。从经典力学,飞跃发展到今天对量子力学的研究,对于物质存在状况的每一次研究成果,所建立的代名词,在佛的经典中虽然有着不同的称呼,但却有着极其相近的定义。但是,量子物理总是将目光停留在基本粒子之上。佛教却认为:没有什么可称得上是基本的粒子,所有粒子都可以分尽变空。因此,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量子力学。然而,同样建立在探究物质世界的基础上,释迦佛祖因抉择了“无我”,而将众生引往解脱;令人遗憾的是,科学却选择了制造核武器等等自取灭亡的道路。若深闭固拒、执迷不悟,而不早日翻然醒悟,必将咎由自取,将发明科学的人类本身引向毁灭。这是佛教与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五、自证空性,自得解脱
  知道了空性,仅仅是种下了善根。但证悟空性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身体力行才有用。证悟空性的修行过程,就是削弱我执的过程。习惯成自然,渐渐地“我执”就会越来越少,而“无我”的智慧就会慢慢增长。这就是走向解脱。仅仅烧烧香,磕磕头,就自以为在修解脱道,那是自欺欺人。要想解脱,就应该像人走路一样,眼睛要看路,两条腿要动。光看不动,遥遥无期;没有眼睛,寸步难行。所谓看,就是要建立空性的见解;所谓动,就是要如理如法地修持空性。修行不是平日里闲来无事时,翻翻中观的书,了解一下空性的道理,嘴上空谈着“诸法无我”……。知道的再多,只是纸上谈兵,不去亲历亲证,就不能解脱。
  佛教是讲缘起的。无论是心还是外境都是因缘合而成的。我们生生世世身陷轮回,也有身陷轮回的因缘。如果不需要因缘,那岂不成了连佛也会流转轮回?可见,无因不果,无缘不生,凡事产生的背后皆有因缘二字。轮回的因缘中以无明和贪著二者为首。无明,不是什么都不懂,如果是这样,那墙和石头也有无明了。无明是指因不懂真理而执着于某些错误的观点――我执。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世间的依恋,即贪著。这样一来,因缘皆俱,必定沉溺轮回。
  由此可知,要脱离生死轮回,就必须精通“无我”,这好比有了一双慧眼,可以看清解脱的通衢大道。接下来,就应该迈步前行,也就是修行。其实,修行“无我”并不难,在座各位,只要去做,个个都可以解脱。只可惜,知道的人多如牛毛,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我们都自以为是,以文明的现代人自居。何为文明?孰重孰轻,根本辨别不清。在短短的一生中,把最重要的东西视若草芥,弃之不顾,抱着最没有价值的东西辗转于生死轮回。这就是无明,就是颠倒。要知道,对于我们凡夫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追求解脱。但是,放生或持咒的解脱行却被我们当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和摆设。有的人在山上修行才几天,因为洗不了澡,就回家了。请问,解脱和洗澡相比,哪个最重要?可见,不是什么外在的因素,正是我们自己不让自己解脱!如果只是这样徒托空言,永远也休想解脱。
  有的人常常念叨“加持”二字,佛当然是有加持力的,加持也不是没用的。释迦佛曾说过“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就是告诫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星。”如果我们不自救,指望别人来拯救,是不可能解脱的。有人说,佛很慈悲,他悲愍众生心切,会救我们出离轮回的。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贤愚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以前,在僧团中有一位负责僧众后勤工作的僧人。一次,一位施主交给他一个珠宝用以供养僧团,他却私自将珠宝占为自有。后来,僧众知道了此事,就规劝他:要么卖了珠宝,给僧团买粮食;要么将珠宝还给僧团。这位僧人仍然坚持已见,不修正自己的行为......如是因必得如是果。这位僧人为此承受了巨大的苦果――他先后长时沉沦于地狱和旁生道。在释迦佛住世时,他转生为一种有四条腿的鱼类,生活在一个池沼里。一天,释迦佛带领弟子们来到池边,将其投生的前因后果一一宣讲。并告诉弟子们,在我之前的三尊佛,也曾带他们的弟子来到池边,讲这条鱼的身世。而且,在我之后的各尊佛,也将带他们的弟子来到这里,给弟子宣讲同样的内容。但是,贤劫千佛都度不了他。这一切,皆因他自己的业力所致。
  只有依靠渴求解脱的心和如理如法地修行,才能救护自己,其他的人是爱莫能助的。譬如:表面上,好象是阿弥陀佛在度我们,可是,我们自己必须要真正地发心,真正地断恶修善,痛改前非。竭尽全力地观想,念佛,如是努力地真修实干,才是阿弥陀佛能度我们的因。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阿弥陀佛也不可能度我们。并不是佛无慈悲心或他的慈悲心不平等,而是他没有办法,度不到那些心行都与解脱背道而驰的人。佛只能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做或不做,全在于自己。如果你不做,佛也无能为力。当我们确实觉得学佛好,想发心好好学佛的时候,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又总让我们抓不住重点,老去追求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永远这样,何时才能有出期呢?
  有的人自命不凡地认为:我听过《上师心滴》或者其他大圆满的法,灌了很多顶,见过那么多的活佛,肯定不修行也很快就会成佛吧!然后就开始守株待兔,以为解脱会自己从天而降,这简直是白日做梦!

  能得到大圆满法的灌顶和传承,确实非常殊胜,是我们无数劫以来积累了无量福报才能获得的。若不犯密乘戒律,七世之内会得解脱。但是,请冷静地自我观察,听了大圆满的法以后,我们的习气还存在吗?我们的戒律清净吗?内心有变化吗?其实,有没有变化,一眼就看出来了。就从肉眼可及之处而言,原来感兴趣的,听了法以后,仍然趋之若骛、乐此不彼;原来不想做的,仍然不闻不问、漠然视之。听了大圆满,听了《上师心滴》以后,仍然不想修行。如此再观照一下,用眼睛看不见的内心,可能还是没什么变化吧!
  所以,即使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听到了大圆满的法。如果就因此而得意洋洋,停滞不前,不护持清净的密乘戒律。这种人,就是我们在以前的开示中所讲的,从光明走向黑暗的那种人。我们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我们是凡夫,所以从无始以来,一切所作所为都是颠倒的。平时不不知道行善,即使意识到要行善,等落实到行动上时,已如蜻蜓点水一般。或者只是为了获得一些名闻利养而做一些表面的行善,让行善成为世间法、小乘的法。有的人烧香拜佛,求的就是工作一帆风顺、升官发财,孩子考上大学,光宗耀祖。但这些跟解脱没有关系。要想解脱,就千万不要为了这些而费尽心机、绞尽脑汁,浪费大好的暇满人生。
  六,空性的具体修法
  如果你想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就应从现在起,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为解脱而修习。具体方法如下:身体呈毗卢七法,首先皈依、发心,然后就进行观察,一般人无我的修法不执着于外境,首先观察身体,并象刚才所讲的那样将肉体抉择为空性,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然后观察心,心也同样可以抉择为一刹那,这是比较简单的说法。按照中观或密宗的说法就是以心看心,一旦心静下来以后,有时就能看到心其实是不存在的,其本体是空性。
  不管是以观察的方法,还是以心看心,就是要深深地体会到,内外是不存在的,本性是空性的。犹如做梦一样,凡夫人在梦中,会感觉梦境中的一切都是实有,都是存在的。一旦苏醒,才发现一切都是幻觉。现实的内外器情世间也是同样,如果不观察,他们都是千真万确地实有存在的。如果以上述的方法或其他方法加以观察,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所执着的现实世界,原来就象虚幻的梦境,飘渺的彩虹般根本不存在。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相,颠扑不破、亘古不变的真理就是这样的。
  如此观察并对无我或空性有了深深的体会以后,保持这种状态,专注于这种状态。本来专注的时间越长越好。但在初期,只能从半分钟、一分钟开始,生起杂念后,又从头开始观察。如此不断循环反复,最后回向菩提。这就是比较简单的空性修法。
  如果一开始,就自不量力地高谈阔论关于生圆次第等高层的修法,是没有丝毫实际价值的。只有这种修法才是最塌实、最合适的。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时间以后,我执就会逐渐削弱,贪嗔慢等烦恼也会烟消云散。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修行人!

  ****  ****  ****  ****

  二、显宗与密宗之异同

                        今天我们要就显宗与密宗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讨论,也就是说显密
的异同点在哪里。之所以要讨论这个问题,其原因就是藏密的理论及其具体的修法非常完整,
针对性也特别强,但有些修显宗或禅宗的人由于对密宗不是很精通,而觉得修显宗的不能修
密宗,修密宗的也不能接受显宗。就为了有这样的观点,所以我们特别安排时间来谈谈这个
问题。今天讲的内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显密相同的、可以圆融的、不矛盾的地方;第
二是密宗里的一些特点为显宗所没有的。这样的话,大家对显密间的矛盾与否能有所了解,
以后修加行的过程中也不致于有严重的疑问出现。

                        ◎ 显密的相同点

                        讲加行的时候强调过,一个凡夫人从现在到最后成就之间有三个
阶段:一、放弃贪图世间的安乐,建立出离心;二、放弃自私,建立菩提心;三、放弃我执,
建立无我的智慧。在这个过程中的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显宗和密宗是没有差别的。

                        我们讲过从外加行到内加行的系统修法,显密都必须修,凡是大
乘佛法都要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无一例外。虽然修法上有些差别,却是大同小异,基本上是
一样的。无论是修显宗、密宗、禅宗、或凈土宗,都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连这个最基
础的修行都没有,那还念什么佛,修什么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念佛、打坐才是真正的净土、
禅宗。而禅宗为什么不讲这些加行的修法呢?我们都知道,禅宗从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其
根机都已非常的成熟,所以他们能开悟。我们在六祖惠能的传记中可看到,虽然他不识字,
但根机却已相当成熟。当他依止五祖学习时,并没有学很多经论,也没有花很长的时间修行,
只是在后院里干活儿。八个月后觉得机缘成熟了,五祖就给他讲金刚经,而金刚经关键的一
句话就让惠能大师彻底开悟了。他没有修加行,但不是不需要加行,修加行的结果就是要能
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而他都已经有了。譬如秋天的花或树叶,只要一阵轻轻的风就能吹落。
春夏时节,刮稍大的风树叶也不会掉下。同样,人成熟后一句话也能让他明白,也能明心见
性。六祖听的和我们念的金刚经完全一样,他一句话就可开悟,我们却没有,就是因为根机
还未成熟,所以要修加行、正行这些系统的修法。对修禅的人来说,六祖惠能大师的南传教
派当然是最殊胜的,但针对现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神秀大师的北传教派可能更合适。它就
像加行要一步步的修,最后才达到禅宗所讲的那种境界。惠能大师则前面的不强调,只讲最
高境界。所以禅宗虽然不说,但实际上也需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净土宗最关键的一部经典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是一部显宗
的经典,同时有汉藏文两种译本,但都是从同一部梵文版翻过来的。经里讲如要往生极乐世
界,必须远离两个违缘并具备四个条件。就违缘来说,第一是要远离造五无间罪,第二要远
离舍法罪。阿弥陀佛也讲了,娑婆世界的众生如果发愿往生极乐世界都可以如愿,唯有造五
无间罪与舍法罪的人无法往生。其它的如杀生、偷盗等或更严重的罪业,经由虔诚的心在念
佛的过程中都可清净,但这里讲的两个违缘,念佛都无法消除,所以必须要远离。再讲所要
具备的四个条件:一、要观想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二、要广泛积累资粮;三、要发菩提心;
四、要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下一心不乱的念佛,就可往生极乐世界。

这里并不是不强调菩提心,而是在有菩提心的基础上再一心一意念佛。当然出离心也需要。
《佛说阿弥陀经》讲如果没有出离心,就是贪图世间的圆满。如不能放下这个贪欲心,就无
法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这个贪欲念头的本身就是一种阻碍。贪欲不灭,往生极乐世界的念头
就不起,就算生起也不是很强烈,所以也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可见禅宗和净土都一样强调
出离心和菩提心,凡是大乘佛教在这点上都没有任何差别。这是第一个相同点。

                        第二个相同的是证悟空性。如果不证悟空性,是不能往生极乐世
界的,也无法明心见性,更不能证悟密宗的境界。此话怎讲?现在念佛时是个普通人,一旦
往生极乐世界时,如是正常的往生,就能立即明心见性,立即开悟,也就是能登地。在极乐
世界的菩萨们都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现在虽是普通人,往生极乐世界后一见到阿弥陀佛,当
祂将手放在我们头上加持时,凭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自己的资粮相结合使我们立即开悟,开
悟的程度就是到一地菩萨的境界。所以念佛也要能间接的证悟空性,不然不能成佛。往生极
乐世界后还只是菩萨,并没有成佛,必须通过修行才能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可以证悟,这是
讲正常的往生。难道有不正常的往生?有的。汉传佛教讲九品莲华,藏传佛教也讲,念佛的
人如果对净土法门没有很大的信心,对能否真正往生极乐世界抱持怀疑,那么他如果念佛念
得好,仍然可以往生,只是他在极乐世界里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见到阿弥陀佛,而在那段
时间里他仍然有可能只是个凡夫人。这就是不正常的往生。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强调信心,
不然虽可以往生,却有相当长的时间无法见到阿弥陀佛。但就算不能见佛,也不会再回来,
仍然留在极乐世界,暂时是不能见,但终究还是会见到阿弥陀佛的。见到佛后就能开悟,然
后继续修行就能成佛。所以净土也需要有证悟,只是它不强调这一生的证悟,而是到极乐世
界去证悟。没有证悟空性,也不能成佛。

                        禅宗则是一再的强调明心见性。何谓性?性就是万法的本性。什
么是万法的本性?万法唯一的本性就是自心空性和光明。譬如我们看着一个花瓶,这花花绿
绿的瓶子是它的本性吗?不是。这只是我们眼识所增上安立的一种幻觉,而它的本性是从来
就没有离开过空性和光明。所谓见性就是要见到这个心的本性,可见禅宗也需要证悟空性。


                        密宗所讲的开悟与其它宗派讲的并无不同,迷就是未见到空性,
悟时就很清楚感觉到、了知空性,也唯有证悟了空性才能成就。从这个角度讲,显宗和密宗
是相同的,两者都要求有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大乘佛教不强调
这三点。我们对显密的共同点在此只作了一些简单的叙述,如就细节来说仍有多项可兹列举。

                        譬如显密都讲戒定慧,显宗的戒就是密宗的戒,而密宗的三昧耶
戒是在灌顶时受。实际上密宗的戒律就包括了大乘菩萨的二十条根本戒及比丘、比丘尼戒。
《时轮金刚》中说最好的学密人就是出家人,而出家人中又以比丘最适合做金刚上师,所以
不能认为密戒与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戒是相违背的。《时轮金刚》在无上密宗中占有相当崇
高的地位,其有举例说如在同一地方有两位金刚上师,一是在家,一是出家人,哪一位有开
光、灌顶等的资格?答案是出家人,它认为在家人是没有资格的。从学密的人来讲,它也认
为出家人是最好的,如比丘或沙弥,但并不是在家人就不能学。从这个角度可清楚看到显密
的戒律是不相违的,不然的话,《时轮金刚》应该不允许比丘学密,而不会说比丘是最好的
学密人。比丘的二百五十三条戒,密宗也同样特别重视。以上是讲戒的部分。

                        定就是禅定,也就是四禅八定。修四禅八定是否为解脱道要视其
如何修来定夺,如没有开悟,而仅仅是修四禅八定的话,就不是解脱道。这样修的结果是往
生到色界和无色界,而色界和无色界还是在轮回中。但如果在证悟空性的基础上修,就是解
脱道,而且是修解脱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步。不论是显宗的小乘、大乘,或是密乘,都一致强
调修四禅八定,所以显密之间定的部分也无稍许差别。

                        慧主要是指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这在三乘中都是必要的。所
以三世佛法没有任何教派不讲戒定慧,于此可说显密毫无差别。
                        很多人却有一种误解,认为藏密的戒律与显宗的不一样,因为显
宗戒律中不开许大乘菩萨喝酒吃肉,而藏密戒律是开许的。事实并非如此。藏密从来就没有
开许过可随意饮酒吃肉,从《时轮金刚》到宁玛派的《大圆满》都一再强调平时不能将肉当
成普通食品来享用,而且是非常反对这么做的。可是西藏确有很多人吃肉,而藏密最发达的
地方是在西藏,为什么不制止呢?对此必须说明,修行人吃肉并非藏密戒律中开许,而是环
境使然。以前青康藏高原不能种植蔬菜,对外交通封闭,如从外地运蔬菜水果,需时至少两
星期,运到时早就烂了。尤其牧区里粮食本来就少,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吃肉,但
也只吃三净肉。由于大乘与密宗的戒律都反对吃肉,而小乘是临时性的允许吃三净肉,所以
他们只好选择遵守小乘的戒律,并不是藏密有开许。即便如此,以前很多在深山中修苦行的
人却坚持吃素。班玛都达上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约一百五、六十年前成就虹光身,
死时全身虹光,空中遍布彩云,头发指甲都没有留下。像他这样一个成就者,当年在山上闭
关时就发誓吃素,从此以后他就终身吃长素。还有很多类似他这样的人。藏密正规的要求是
与大乘《楞伽经》一样的,反对吃肉。如在荟供时有肉,则可吃如苍蝇腿般大小的肉。从吃
素的角度讲,这不算是吃肉,但同时也不违背密宗中所有的一些誓言。酒也是同样。在戒律
上还有很多细微处显密都是一致的,但碍于时间,这次就不多说了。以上讲的是显密的相同
点。

                        ◎ 显密的不同点

                        显密之分主要是在证悟空性的方法上。虽然总体目标要证悟空性
是没有差别,但方法却有许多。

                        先看看显宗是用何种方法证悟空性。净土唯有念佛;禅宗对根机
极好的人看似有方法,好象很简单,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从加行到正行的系统方法。我们看
六祖惠能大师证悟的过程,对一般人而言这根本不是个方法,但对像他根机那么成熟的人确
实不失为一种证悟之法。除此之外,其余显宗里有的证悟的方法就是靠因明(逻辑)、思维。
譬如一个瓶子,我们确实看到它存在,但它也是由许多的微尘组合而成,不是个一体性的东
西,而这些微尘也可再分离,直分到最后分完时,就是空性了。这并不是说它到后来变成空
性,而是它永远没有离开过空性。我们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空性的,而这种方法只是教给
我们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并用因明去作推理。譬如这一块布,把它拆开来就是一堆毛线,那
么布到哪里去了?是消失了吗?而我穿的到底是布还是毛线?这毛线也是由羊毛织成的,那
我穿的是布、毛线、还是羊毛?如将羊毛分割至最细的微尘然后放在一旁,则当初的那块布
去了那儿?难道我原来穿的就是微尘?显宗是经由此种推理方法去了解空性,这是一种接触
空性的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没有实质的体会。如何能将字面上的理解转变为证悟的
智慧,这就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修行才有可能做到。在修行期间必须要积累资粮并清净罪业,
当这些条件都圆满具足后,是可以将理论上的了解变成智慧。显宗就是以这种方法去证悟。

                        可是禅宗不也是显宗吗?从我的观点看,禅宗的明心见性既是显
也是密,但也可说非显非密。它是将显密结合后的一种修法,实际是半显半密,由于它没有
灌顶和观想,所以被归纳为显宗,但也不像一般显宗的证悟方法。除此之外,其余显宗各派
别唯有推理一法去证悟。龙树菩萨的六论,就是先要推翻我们原有的执着,得到理论上的概
念后再去修,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对空性有所感受。这就是显宗证悟空性的方法。

                        密宗有外密、内密之分。外密暂时不谈,内密就是无上密法。证
悟空性的修法有二:一是修气脉明点。外道,例如道教或气功,也有此类修法,但与密宗的
修法是名同义不同。密宗修的气脉明点最终可证悟空性,而显宗从来不知道这点,但不是当
初佛不知,而是佛转法轮要应机施教。经由气脉明点的修法证悟空性是非常快速的,譬如你
观想头痛够长时间,头一定会痛起来;如用棍子直接打头,则立刻会痛。显密之差别亦是如
此。通过理论上的先了解去修空性,由于见解较模糊,需要长期修才行。而气脉明点则是强
制式的要你接触空性,虽然最后的结果和显宗一样,但方法不同,却快速多了。这是一般密
宗的修法。

                        二是大圆满的修法。大圆满不强调气脉明点或是因明(逻辑推
理),认为这些都是绕道而行。大圆满有些部分与禅宗有点相近,但禅宗不讲的修法大圆满
全都有,所以禅宗仍不及大圆满。如只讲证悟空性,二者是非常类似的,大圆满也是不假他
法能直指人心。直指人心就是已经开悟的上师能让有信心的弟子直接证悟大圆满的智慧。大
圆满的智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或中观的证悟空性,其实是一样的。如来藏在汉传佛教中
有着极高的地位,而如来藏就是大圆满里讲的自然智慧,明心见性的性字所要形容的就是如
来藏,进入大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如来藏。所以证悟后都是一样的,但大圆满能直指人心,不
需要经过复杂的观想过程,可是需要修加行,加行后修正行时通常有许多观想,可是大圆满
完全不需要这些就能让人开悟,这是它独有的特点。

                        有人想问密宗的双修是什么?显宗里无所谓的双修,有的话也是
讲福慧双修,而非男女双修。密宗的双修是一种气脉明点的修法,但对一般人来说,它不是
个修法,而是一种象征。譬如佛像的男身是代表光明,是现象的一部分;女身则代表空性;
双运是显空无二无别的意思。《心经》讲色即是空,这里色可视为所有男性的佛或菩萨。又
讲空即是色,此处的空可视为所有女性的佛或菩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双修。一般
人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修密宗是否定要双修?大圆满根本不需要,也从来不强调。不了
解的人以为所有藏密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修气脉明点在密法里只占有一小部分,但即便
是这一小部分也不是普通男女修的。所以对凡夫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个修法。大圆满不强
调双修,一个大圆满的修行者,从起初加行到最后成就之间是不需要修气脉明点的,并认为
这其实没什么用,因为大圆满有更好的方法可证悟空性。以后如有机会正式学密法,读到藏
密的经论,当可更清楚的了解这样的见解才是正确的。

                        密宗由于有些神奇的修法,使得它的神秘色彩比较浓厚,误解也
因此而起。有些人是自己不愿或不能持守清净戒律,而找了借口去做遭人垢病的事,却归罪
于密宗。凡夫人当然有些要求是做不到,但不如法的行为是凡夫人的,不是密宗的。一般人
对双修不仅现在不用修,也不能修,就算以后修到较高层次也不需要,因为有更好的方法可
用。

                        总结以上各点的结论就是证悟空性是显密共同的目标,但方法迥
异。显宗的方法不如一般的密法,而一般的密法不如大圆满,就这样一层层的上去,大圆满
由于它的独特性而成为最高法门。

                        另一项密宗独有显宗绝无的特点就是密宗可成就金刚身。当金刚
身修成时,其外表仍和普通人一样,但实际上生老病死或地水火风四大对其已无任何影响。
由于身无窒碍,此时要飞檐走壁或穿墙入室都是轻而易举的。当然这并非修金刚身的目标,
它真正的目的是要将凡夫身修成如佛般,有着三十二相、八十随好的报身相。对显宗来说这
是完全不可思议的,其认为肉体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断除、放弃。对普通人来说显
宗的观点没错,但密宗以智慧开发了诸多方法,可以将不净身转化成清净的。打个比喻,就
像一般人如吃了毒药可能会死,但会用的人反倒可能以毒攻毒。在未证悟前,我们的身体确
是轮回的一部份,要想解脱就必须舍弃它。但是有智慧和方便时,不但不必舍弃,反而可将
其转化成佛身,要做到这点,唯有密宗的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光明修法可行。除此之外,显
宗里不论是净土、禅宗、唯识宗、或中观都一筹莫展。如果从没看过密宗经典的话,就连显
宗的一些法师也无法接受肉身可如此转化。但密宗确有方法,其方法的根源就是证悟,是一
种心的功能。不净身的形成也是心的功能,是心不清净、造业之故。心能证悟、领悟到光明,
就能转不净身成金刚身,当然其间还要加上别的修法。这并不仅是一种说词而已,西藏历代
的高僧中就有很多此类公案。大家也听说过,有些大圆满修行者死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肉体
逐渐缩小直至化光消失,天上出现彩虹‧‧‧‧人的尸体之所以能如
此也是心的功能,但凡夫人无法了知如何去开发这种功能,修行人则已经掌握了此中诀窍,
并开发出来给大家看。如同五、六百年前的人听到今日的科技,会同样觉得难以置信。那时
的人如有足够技术是可以开发出同样的高科技,而不是几百年后环境成熟了才出现这些东
西。换言之,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其制造方法从古到今都是一直存在的,只是人们不得知
罢了。同样,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发心的内在世界,且会发现它的许多神奇面,然而却缺乏这
方面的能力,因此认为烦恼、杂念是必须要断除的东西。初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智慧,这样做
是没错。等有了智慧即可将烦恼转为道用,不再需要断除。这是密宗的特点。

                        显宗的修法则是在初步证悟前,必须先经过无数的大劫那样漫长
的时间,然后从证悟一地到七地又要再次经过无数大劫;证悟八地时,八识中的眼、耳、鼻、
舌、身、意都已清净,那时观山河大地就是佛的坛城。这是显宗有记载的。

                        密宗则是一生中就可将不净身转化成金刚身,这其中的诀窍就是
气脉明点和大圆满的修法。藏密的气脉明点可分外、内、密、极密,而外道的气脉明点只是
藏密中外部最简单的一部分,其它更深层的就根本没有接触到。经由这些诀窍,密宗才能开
发出上述的修法。

                        大圆满中有中阴身的修法,它将死亡的过程描述得非常清楚。相
信大家都听过甚至看过《西藏度亡经》,其对死亡情境的叙述,使西方一些有濒死经验的人
大为震惊,因为他们对死亡的初步感受,早在几千年前西藏就记载得清清楚楚了。西方人的
经验只在死亡的初期,而《西藏度亡经》不仅是描述了死亡的全程,更具体告知该如何掌控
全程。我们还活着的时候,就可借着修习中阴身的方法去掌控、利用死亡的过程。在显宗这
是想都不敢想的,就连普通的藏密也没有这种修法,唯有大圆满才有。这又是大圆满的另一
个特点,由于它的特点数不胜数,在此只能略举一二较重要的以阐明密宗与显宗不尽相同的
地方。

                        归纳以上各点,可将显密之异分为两点:一、智慧不同。从空性
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从现象的
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
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的。直到证悟了八地才了知真相。密宗从初入门就教导,世间所见的
一切虽都是轮回的一部份,是不清净的,但实际上都是佛的坛城。如何能证明这是实情?密
宗是有办法证明,只是目前还不忙讲,必须等加行修完后才可以谈。到那个时候自己去修、
去体会,不需旁人指点,自己就领悟到一切确都是佛的清净坛城。显宗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
能达到这个境界,密宗则是即生可成,原因就在于显宗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诀窍,是智慧不及
故。二、证悟空性方法各异。显宗只有逻辑推理一途,这是它不足的地方。密宗则途径繁多。
对根机不是极好的人,可用观想或气脉明点一类的修法去逐步引导,以致证悟空性。根机不
错的人,不修这类法也行,用更方便、快速的大圆满修法就可能立即证悟。这是一个关键性
的差别,因为要得解脱就必须证悟空性,除此别无他法,所以这个差别不可等闲视之。

                        密宗不仅是与显宗不冲突,它更多有些特点。修显宗的可同时修
密,如修净土的也可修密法;修禅如也同时修密的话,密法对了达禅宗的明心见性会有相当
大的助益。禅宗在证悟前的方法上是有所不足,密宗恰可补其不足之处。精通显密的智者去
看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从小乘到密宗,不会发现有一句话是相矛盾的;智慧浅薄的人看则
句句矛盾,以致于显反对密,密不接受显,根本无法同时修。这是智力不敷,不然,一座就
能修八万四千法门,一座也能修大圆满所有九乘的修法。所以在学习时,应从整个佛教不矛
盾的角度去思维。反之,则汉藏佛教、净土与禅宗、大小乘、甚至藏密四大教派,对理解不
够的人来说都是相矛盾的。如果有这样的胜劣分别念,在佛法里叫谤法。佛有部经典是专讲
何为谤法及其罪过,谤法的话,不仅不能修密法和禅宗,连念佛都不能,因为谤法是往生极
乐世界的两个违缘之一。学佛的人,可以专心一致的念一本书、拜一尊佛、修一种法是很好

的,但要是认为其它的都不如自己的佛或法,那就是谤法。如果没有能力修所有的法门,只
修一种也行,但不可对其他教派有任何批评。如能避免片面的看法,以平等的信心做基础来
全神灌注修一个法,不论是何法,都可快速成就。

                        有些居士,姑且称他们为「跑跑居士」,成天只是跑道场求灌顶、
求福,最终什么都没学到,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如何才能得到正知正见。如果那些灌顶都确实
得到的话,同时也受了一大堆的密乘戒,如不能守这些戒,则犯一条算一条,最后得到的是
一堆罪业,别无其它。当然,上师无论是在家人或出家人,都要同等的恭敬。但就个人修行
来说,有无必要每位都去崇拜?其实不用,心里恭敬就够了。是不是每位从藏地出来的上师
都要去见?也没有必要。重要的是自己要建立立场,这个立场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
见解。如果没有,成天跑来跑去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的。灌顶后如果上师不讲该守的戒律,
居士也不在意该注意哪里,而密乘戒是一定要守的,如此犯了戒就无关乎知或不知了。无论
是对汉传的法师或藏传的上师、瑜珈士,作为居士都要培养出平等的清净心,因为他们是僧
众。但要不要接受他们的传法、灌顶,则必须观察。观察后如决定接受,就必须做到该做的。
不能做到,就不要接受。世间法是如此,佛法更该如此。目前有些居士不考虑建立自己的正
知正见,或修法上的知识,只是追随别人去找有名气的上师,例如听说某某人能飞、会取伏
藏,就一窝蜂的跟着跑。其实取伏藏对你有何助益?能飞又怎样?难道你能跟着飞吗?如果
是替自己设想,去见上师时,要能从上师那儿得到对自己解脱有利的东西才是对的。也不是
从任何人那儿都可得到,在这之前与之后都有要求,必须要极端重视这个问题。


  ****  ****  ****  ****

  三、堪布慈诚罗珠关于 “如来藏”的开示

                          “如来藏”的内容,在以前的开示中一直没有涉及,其它的
内容如“无我”、“空性”、“因果”都讲了一些,但从来没有讲过“如来藏”的内容。今天简
单地讲一讲“如来藏”。
                          “如来藏”的见解很重要。因为它是显宗最顶峰的见解,即
显宗没有比它更高的见解了。麦彭仁波且等高僧大德认为“如来藏”的《宝性论》是显密结
合的一种经典,也就是说,“如来藏”既可以归于密宗的范畴,也可以归于显宗的范畴。所
以这个很重要。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公开地三转法轮。第一次转法轮时,佛
宣讲了“人无我”,以及“因果”的存在。为我们阐述了虽然“我”是不存在的,但因果相
续的循环却无欺存在的理论等等内容。第二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空性的见解,即不论是有
情世间,还是外境的山河大地,都是不生不灭的空性。第三次转法轮时,佛宣讲了“如来藏”
的内容,即一切法虽然不生不灭,但不是像虚空一样什么都没有,而是存在一种用语言无法
表达的东西,这就是“如来藏”。

                          一、推翻六识的见解

                          建立“如来藏”见解首先要推翻六识的见解,我们的器官,
如眼、耳、鼻、舌等的功能是有限的。这些功能局限于某种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这些
器官就无能为力了。而我们的第六意识,虽然有观察的功能,但观察的依据也来自于眼耳鼻
舌。譬如当人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他对往事的记忆仍来源于眼耳鼻舌。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
思维的依据来自于眼耳鼻舌。但眼耳鼻舌等器官本身,不但不能看见或了知“大光明”、“如
来藏”、“空性”等,而且,就连我们平时自认为看得一清二楚的东西,其实都没有真正分辨
清楚,看个究竟。
                          比如我们以肉眼观察某个事物,认为它处于静止状态。但佛
告诉我们,它们不是静止的,是一刹那一刹那运动变化的事物。从科学的角度也证明了这一
点。另外,我们以肉眼看桌子,就会认为它是完整的木板,看不出它中间有缝有孔。但《俱
舍论》中却认为:一切物质由微尘构成,微尘之间是有间隙的。众所周知的科学理论也告诉
我们,桌子是由无数微尘组成,微尘之间并非相互连接,而是存在间隙的。这就像我们远看
银河,认为是一片光明,但如果我们借助于天文望远镜,或者从近距离观察,就会发现银河
并非一片光明,而是由很多星星构成的。
                          同理,平时我们看到的极其坚固的金钢石,也不是没有缝,
也是由很多微尘组成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而且,对于眼睛而言,事物若太远太近太大太
小,眼睛都会看不见,所以眼睛的能力是很微弱的,必须与所观察的事物配合好后,它才能
看得见,所以说,眼睛所见非常有限。我们的肉眼连这些都看不清楚,又如何能看清“空性”
呢?所以,相信眼耳鼻舌,是十分荒唐可笑的事情。
                          佛经中曾讲过:一名具有有漏神通的外道人,在一个车轮般
大的圆圈中,所能看到的众生数量,可以和我们普通人在三千大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众生数
量相比。阿罗汉或初地以上菩萨在一个车轮般大的圆圈中,也能够看到外道修行人在三千大
千世界里所能看到的所有东西。然后随着修道层次,依次往上类推,修行层次越高,所能观
察的程度也越深。可是,我们的眼睛根本就看不见那么多的众生。
                          可以举显微镜的例子来稍稍说明一下。若以肉眼看手掌,看
不到其中的生命,而显微镜却可以,这个情况你们比我还清楚。但是,显微镜也只能暂时并
且有限地弥补一些眼睛的能力,从根本上讲却于事无补。与有些修行人的眼睛相比,显微镜
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修行人所见的境界,可以远远超越显微镜为人类所提供的视觉范
围。而且,这些所见的境界并非幻觉,而是确凿不移、颠扑不破的事实,但我们凡夫却看不
出来。
                          所以,企图用我们的肉眼去观察宇宙、人生、真理等等的真
相,简直是痴人说梦,即使加上显微镜镜片的帮助,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平时我们眼耳鼻舌
之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幻觉,这些器官看不到什么东西。

                          二、证悟如来藏的方法

                          “如来藏”是存在的,但我们却没有办法如实地讲出来。我
们的语言仅能传达眼耳鼻舌所感受的东西,我们的概念也仅能表达这些东西,而对于没有看
到,没有听到,没有领略到的东西,心里就没有概念,所以就无法言表。
                          比如我们看到经中描绘“西方极乐世界”,完全是由琉璃珠
宝所组成,但什么是琉璃珠宝呢?我们就没有概念,只好心想:可能和商店里的差不多吧。
又比如我们提到甘露,也只能说是比矿泉水还好喝的东西,用其它语言和概念再也无法描述
了。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等器官,其作用范围的有限性所致。

                          “如来藏”不属于我们眼耳鼻舌的范围,我们没有见过,没
有听过,连它的概念都无从产生,想如实地表达更是无计奈何。
                          那么“如来藏”的论点又是如何传下来的呢?为解决这个疑
问,佛经里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有人问什么是月亮?回答时,即可用手指指着天空中的
月亮回答他说:这就是月亮。那人若顺着手指所指的方向去看,即可看见月亮。实际上手指
有没有具体指着月亮呢?月亮与手指距离相当远,又没有办法捅着月亮清清楚楚地指给人
看。“指月”仅仅是一种方法而已。只要通过这个方法,使人能看见月亮就可以了。

                          同样地,我们通过语言的指引,逐步去证悟无法用语言表达
的东西,这是佛的唯一方法,佛最伟大之处即在于此。因为,平常让我们去了解、感受我们
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并不难。世间的学科皆是如此。而要让薄地凡夫去了解并证悟从
未见过、难以言传的境界,这就很难。但是佛有办法。就是首先要把我们原有的观点推翻掉。
很多人认为非常了不起的所谓“文明”、“正确的观点”等等都要全部推翻。推翻以后,就没
有观点,没有概念了。这个“没有观点”就是“观点”。

                          三、证悟如来藏的本体大空性的真伪

                          我们的思维其实是很简单的,“有”、“无”、“非有”、“非
无”这四点,可以涵盖我们所有的思维。将这四点完全打破以后,我们还能说出什么呢?再
没有别的观点了,这就叫“证悟空性”。
                          对此也曾有过理解出错的公案:以前禅宗的摩诃衍法师来西
藏弘扬禅宗,曾在西藏引起极大的争论。并不是藏地不接受禅宗的法,禅宗的法其实是非常
好的法,但依照西藏历史的记载,摩诃衍讲禅宗的法时出了一些问题。当然,这仅仅是西藏
和印度人的观点,当时汉传佛教的描述与此大相径庭,我们暂时不去论述谁是谁非,只根据
西藏历史的记录描绘他所提出的观点。
                          他说无论“有”、“无”、“善”、“恶”都不要想,“非善”“非
恶”也不要想,一切都放下,放下以后就解脱了。若不能放下而去行善造业,就会在轮回中
流转。因为取舍善恶是下等根基的人的修法,而上等根基的人则应全部放下,什么都不想。
这种道理从表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要求暂时放不下的也非得要放下,这是不对的。
说放下就放下是不可能的,没有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放下需要某种有力的方法才能实现,没
有方法是不可能放下的,所以说只讲放下不讲究方法是不对的。
                          摩诃衍所说的“放下”,“不要想”,如果真是仅仅不思而没
有悟性的话,那其实还是在想,想的什么东西呢?想的就是“不要想”。心里想着“不能思
维”,其实内心还是在思维。只不过这样作只是在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这种观点不对。汉
地寺庙现在的修行人,如果修的是真正的禅宗,那十分了不起,如果修的是不思的观点,那
就十分危险。
                          前面所讲的打破、推翻原有观点,从而证悟空性是《中观》
的见解,而仅仅不思的观点不是《中观》的见解。这二者从词语语气上不易鉴别。《中观》
的观点,是观察“有”“无”“生”“住”“灭”等等,当观察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深深体会到
原来“有”“无”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佛经上称之为“增上安立”的东西。
                          “增上安立”就是指我们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当作“无”而
不当作“有”等等,然而现在事实却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原来所想是一回
事,但是现在证悟之所见又是另外一回事,此二者之间有天地之别!概念都不一样。这种“深
深的体会”叫“初前期证悟”,可以称之为“证悟了”“开悟了”。但开悟是分层次的,并非
指成佛。证悟就是开悟,但开悟不一定指成佛。
                          大小乘的四禅八定,可以修到鼻孔没有呼吸。还可以修到很
长时间心里都没有念头,坐着非常舒服,但是,这样的修行也与解脱没有任何关系!解脱是
指用智慧去拔除轮回的根,这才叫解脱。当所有的“有”“无”念头都真正地消失后,剩下
的就是“如来藏”。禅宗里这叫“本来面目”,也可以称之为“大光明”、“大平等”、“大圆满”、
“自然智慧”等等。这才是真实的“不思”和“不想”,辨别这二者之间的差别极为重要。

                          四、进入如来藏的几种方法之区别

                          “光明”就是无垢、纯净的意思。污垢即指我们的执着。修
行时,“恶”“善”的念头都要断掉。要进入这种状态,需要一定的方法。(1)首先有推理
的方法,这个方法常常易于理解;(2)在密宗中有修气脉明点的方法,也能进入这种状态,
而且还比较快;(3)还有大圆满、大手印的修法,特别是大圆满所讲的上师的加持和窍诀,
也能同样能进入这种状态,而且可以飞速进入,这是最快的速度。
                          这三种进入方法,第一种是《中观》的思维方法,这是最慢
的,但比较踏实;修“气脉明点”速度中等,但有些危险性,因为气、脉轮和人的思维有密
切关系,若修不好则精神都会不正常,会遗患无穷。如果有正确的引导就可放心大胆地修习;
第三是上师的诀窍,出错少,危险小,没有弯路,并且收获大,见效快。但是需要无伪的信
心,没有信心是不行的。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进入这种“不可言不可说”的状态。

                          五、万法不离如来藏

                          当我们生而为人,有了躯体和心相续以后,就会建立很多诸
如“上”、“下”等概念,而这种状态就像当我们进入太空后,大脑里原有的,在地球上建立
的“上”“下”概念就消失一样。进入这种状态,就进入了“如来藏”、“大光明”。它们并不
是在身体内存在的一个东西,并不象计算机里面有软件一样。密宗内讲“自然的智慧”也是
如此,心的本性也就是它。从无始以来,它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且距我们非常非常近。
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如果我们发现了,就是“初步证悟”。
                          除了不作梦的深度睡眠以外,在一天的24小时,我们的头
脑中不停地产生着“善”“恶”等念头。其实,每一个念头都是从“如来藏”中出来的。它
现在住在“如来藏”中,以后毁灭时也消失在“如来藏”中。
                          《宝性论》中有一个比喻,就是以世界来比喻心。世界最初
不存在,虽然后来产生的原因有种种说法,但都只是推测而未加以证实。世界从太空中产生,
至今在太空中存在,最后也必将毁灭于太空之中,并没有到其它地方去。这就说明世界来自
于虚空,安住于虚空,毁灭于虚空。
                          同样,我们的每个念头也是来自于法界,安住于法界,消失
于法界。这是根据佛的引导来了解的,也是无以数记的成就者所证实了的,并非如外道所说
是上帝创造的,因为这些观点无法证实。
                          虽然凡夫人对此难以理解,但成就者是亲自体会过的,修行
人是通过慧眼而非肉眼来体会的。所有的成就者都走过这条路,有过这种体验。比如从未品
尝过糖的人无法知道糖的味道,就只好通过比喻,告之甜味类似于牛奶,但这并不能准确表
达甜味。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亲自品尝糖的味道。正如禅宗所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每一个念头,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是有差别的。但从修行
人,特别是从大圆满修行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来藏”。从实质上讲,这一切并无差别。
所谓差别,只是由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因为心的能力比物质的能力要大得多,心可以控制
物质,反之,物质却很难完全驾御心。比如:以前有位印度婆罗门认为,火是很可怕的,但
当他看见火中生存的火老鼠后,从此改变了看法。并由此得出如下结论:一切都是不一定的,
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都是相互观待而存在的。
                          同样,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产生的,所以物质时时刻刻都在
变化,而“如来藏”则永远不变,这是我们的本性。只要我们进入那种状态,就能解脱,就
能“当下成佛”。如果不能进入,则永陷轮回。
                          但所谓“当下成佛”,也并非一刹那间成佛。在密宗以及显
宗较深入的部份中,宣讲“心的本性是佛,除佛以外别无它物。”很多居士也常说“佛祖在
心上”,意即心的本性是佛。
                          但是,心除了本性之外,还有其它不利的东西。正如大海除
了浩淼宁静的海水之外,还有势不可挡的惊涛骇浪一样。虽然心的本性是佛,但针对未证悟
者而言,心的现象却层出不穷。如果已经证悟,则无本性和现象之分。所谓“胜义”、“世俗”、
“地道”等概念,也是针对未证悟者之分别念而言的。
                          心的本来光明为“基”,因为一切法皆源自于它,所以称之
为“基”。进入这个状态叫“趋进”,进入状态且不离开叫“修法”,“修法”也可称之为“道”。
彻底进入不再返回叫“果”,“果”也就是证悟。“如来藏”包含了“基”、“道”、“果”,“基”、
“道”、“果”也即心的本性。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中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与水。]水
冻结为冰,冰融化为水。它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H2O。如果温度高于O℃,则只有水
而没有冰的存在;如果温度低于O℃,则除了冰以外没有水的存在。因为温度不同,就有水
与冰的不同显现。同理,众生与佛的本心同为如来藏,因为无明遮障,就显现为有烦恼的众
生,因为远离了无明的垢染,就称其为佛。在佛的境界中,没有无明烦恼的纠缠;而饱受烦
恼折磨之苦的众生,也无法理解自心即佛的道理。然而,从本质上讲,二者的却不分轩轾,

皆为佛。
                          在显宗的经典中,认为成佛的道路极其遥远,要经过三个阿
僧祗劫,也就是三个无数大劫,那是超越常人的思维,极为漫长的时间。但密宗却认为,心
的本性就是佛,我们与佛并没有距离。只要进入那种状态,佛与众生当下融为一体。达摩祖
师的血脉论中也提到此理论,他说:[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当然,如果因为修
行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定力,这种境界还会失去。但通过修行,必将达到佛与众生无二无
别,永不分离的境界,这就叫成佛。
                          所以,从密宗的角度而言,佛与众生仅隔着一道窗帘,修习
的方法也极为方便迅捷,拉开窗帘,即可成佛。所以,成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而是近在
眼前、指日可待的。这就是密宗,特别是大圆满的殊胜之处。

                          六、众生平等

                          虽然这种境界只有修行人才能体会,但我们不能因为没有体
会过,就不予承认。佛经中宣讲,每个生命都具有“如来藏”,哪怕蚯蚓、蟑螂这样微小的
生物也具有“如来藏”。佛经中不认为人性本恶,可以说是“善”。但这种“善”不是我们现
在概念中的“善”,它是非常清净,没有任何烦恼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可称之“善”。如果蚯
蚓,蟑螂可以观察自己内心的话,它们会发现它们也是“善”的,虽然它们内心的显现比人
简单,但也有“我执”。如果它们能放下执着,它们心的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无有垢染的。
没有任何执着就可称之为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所有
众生的心也是一体的。
                          如同一斤黄金,可以作成戒指、耳环等等各种各样的首饰,
但虽然外表形状千奇百怪,但其本质——黄金都是相同的。同样,从表面看,六道轮回形形
色色,但从本质来讲,众生心的本性是别无二致的。即使是无神论者,他们心的本性也是如
此,没有丝毫差别。所显现的差别取决于证悟与否,佛与众生的差别也就是证悟与无明的差
别。

                          七,修如来藏的法器

                          但修学密宗,也需要很多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且作为凡夫,
即使条件具备,也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而不能揠苗助长,妄想瞬间成佛。
                          《宝性论》是半密宗半显宗的法,它告诉我们佛与众生仅有
“执着”的距离,一经打破,众生即可成佛。为破除执着,密宗就会采用种种方便法门。因
此,修行密宗需要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若没有这些承受能力,则会更麻烦。比如“誓言甘
露”,虽然常人无法接受,但它就是为了打破干净不干净的执着。与之相比,显宗因为没有
这些方便,所以成佛的速度很慢。
                          正如生病时,以动手术的方式治疗则通常较快,而吃药打针
等保守治疗的方法则较慢。但是我们知道,动手术治病虽然快,但如果身体基础不好则会死
掉。若身体条件不具足,则须慢慢吃药解决病痛。
                          显宗修持常人能够接受的观点,而密宗却推翻了我们原来的
一切观点,大多观点行为都与常人背道而驰。虽然从外表上看,密宗使用了一些凡夫无法理
喻的方便,但实际上却很有用,它能强迫我们丢掉原有的、固定的分别念,达到迅速成佛的
目的。
                          如果条件具足,就会很快,很方便,易如反掌地达到我们修
行的目的。这并非信口雌黄、凭空杜撰,而是凿凿有据的。汉地六祖慧能证悟的方法很简单,
一些藏地高僧大德的证悟也很方便。虽然普通人从中是看不出任何因缘,但密宗的修持方法
的确当下即可证悟。
                          证悟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足对金刚上师和密法的信心;其次
业障要清净,至少相对要少一点,最起码很粗大的罪业不能有;第三要具足资粮,最后要有
善知识的引导。
                          想证悟“如来藏”,修习包括大圆满、大手印等法门,如果
有很好的根基,即使是忙碌的在家人也能证悟。甚至在乘公共汽车或上班时也可证悟。若无
根基,即使皓首穷经,将全部经典背诵得一字不漏也无济于事。如果没有信心,一辈子也不
行!
                          只要修五加行,则全部资粮都可具足。只要坚持不懈,就肯
定能达到莲花生大师的成就。关键是我们是否肯去实践。从佛说法到现在,有许多人都接触
过佛法,却至今尚未证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去亲身操作、体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解脱。
                          总之,首先不要相信眼耳鼻舌,因为他们的作用有一定的局
限,只在一定范围内有作用。其次,以眼耳鼻舌为根据,而产生的各种念头都要否定,让这
些妄念的大厦彻底坍塌、崩溃。如同遮蔽天空的云,只有被风吹散后,才能看见真正的蓝天。
彻底放下后,就能见到心的本性,就能成佛。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录系列
                        http://www.nmzx.com/daodu/cclzkslml.htm
                        向版主报告此贴 | IP地址: 已记录
                         2003-06-21 23:58      
    
    ****  ****  ****
    
    四、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简传
    
                        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于一九六二年出生在四川省甘孜州的炉霍县
境内,年岁尚幼时便表现出天资聪颖、悲心具足、品行高尚等迥异于同龄儿童的心性特点,
当地民众都把他当成一名特异孩童并因此而另眼相待。进入小学后,他本具的智慧更是不可
遏制地显发出来,所有了解他的老师都对其评价甚高,而同学们则对他的聪慧羡慕不已并引
以为傲。渐至年长,尽管他有机会可以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继续深造,但随着生活阅历的丰
富,他对世间学问乃至整个世俗社会的厌离心也日渐强烈起来。堪布当时觉得继续上学已无
多大实义,而且此时的他亦已彻见了三界轮回痛苦不堪的本性。对人世间生起了真实无伪的
出离心后,他便一心渴望能披上僧衣、过出家人的寂静生活。

                        此时此刻,莲师座下一生补处之大尊者、佛教大成就者晋美彭措
法王正高举法幢、广弘圣教于雪域藏土。他老人家荷担起文殊师利菩萨所负之重任,在佛法
已近油烬灯灭之时,以深广悲愿发大心必欲再弘佛陀教法于五浊恶世。堪布闻听法王不可思
议、与当年阿底峡尊者开创藏传佛教后弘时代之事业无二无别之功德后,立刻被其深深吸引,
渴求拜见法王的愿望就似饥渴难耐之人渴盼清泉一般从心头升腾而起。被这种心愿与力量鼓
舞、支撑,一九八三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秘密来到色达喇荣大密虹身静处,并荣幸地见到
了法王如意宝。见到老人家之后,堪布将自己的情况详细地向上师作了汇报,法王听罢立刻
欢喜地摄受了他。紧接着,他就在学院剃度出家,从此以后即开始长时依止在如意宝座前。

                        出家不久,他就相继受了别解脱戒、菩萨戒及密乘戒,受戒之后,
便一直护戒如目。二十多年来,他始终夜以继日、恒常不断地精进闻思显密法要,并一一通
达无碍。来学院六个月之后,不论修学何部论典,他都能轻易通达其意,从未对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0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