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攻玉”全程秘籍——秀才学医,笼中捉鸡

已有 706 次阅读2009/9/19 03:49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攻玉”全程秘籍——秀才学医,笼中捉鸡[1]——笼中捉鸡大展宏图

这个过程如果说得稍微专业一点,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专家系统”运算过程,其运算过程要求掌握的语言水平,拿古代的要求是“秀才”,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文化程度,能读懂《伤寒论》的条文即可。在高中语文中已经学过了不少的古文,绝大数的人,一定还会看过了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有这样的古文根柢就完全够用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如何来完成“笼中捉鸡”的大业。

 

①临床医生将自己所面对的对象(即患者)“比较正确与相对完整”的条件(即症状)输入;

 

【重要提示】在找不到合格的原生态中医师时(绝对不能轻易地将自己交给了科班的,或者是中西医结合的中医),患者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充当上一回野路子“中医师”的角色,笔者当年学伤寒,也是从“一身而二任”起步的。学中医,就先从利益自己起步!与其把自己交给“贴着中医标签的西医”,还不如把自己直接交给医圣张仲景,让自己直接与医圣对话!这既体现出患者的自信,也体现出对医圣的信心。

 

②经过《伤寒论》“专家系统”的“运算”(就是检索与比较),对号入座,如果你输入的条件比较完整而且无误(这个就看医生获得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患者本身就掌握着最最完整的信息,一旦患者外感之后,整天被一系列痛苦的症状纠缠着,能不完整而且准确吗?),与“专家系统”的条文逐条的比较过程无误(这个与医生对《伤寒论》的熟悉程度,临床经验是否丰富有关。作为笔者的经验来看,与其劳驾别人,还不如劳驾自己,不妨自己多多地翻阅几次《伤寒论》的条文,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呢,就是老朋友啦!唯一缺乏的,就是患者对《伤寒论》潜台词的理解与信心!)

 

③好了,这就一切搞定,结果就会立即输出,是太阳证当中的桂枝证,还是麻黄证,还是二者的并证,还是阳明证、少阳证、少阴证,等等……

但是这个还是太繁琐,不便于刚刚起步的初学。那就再进一步简化……

 

④一般在考试临战前,老师总怕学生们抓不住科目重点,总会给学生们来来回回地划个重点呀,范围呀,这《伤寒论》当然也蛮可以大大地划出重中之重的重点。

纵观《伤寒论》,按现在公开流传最广的宋·成无己注本总共是十卷本,我们的办法是“雷公打豆腐,专挑软的先来”。

 

第一卷“辩脉法平脉法”等等,固然是相当的重要,但是这一般不是初学就可以问津的(不排除将它粗粗地浏览几遍,更不排除对里面个别原则性问题,给予特殊地关注,总之不要绝对化)。开始起步阶段完全可以不用的内容,就把它当做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放在来日慢慢地啃也为时不晚,劝君暂时先放在脑后不顾。

 

第七至第十卷,共四卷,是讨论各种伤寒的变证,那些内容啊,就算是一个科班老中医,恐怕也是一辈子很难用上一两回,基本可以永远地放下。(除非你想做一个伤寒方面的全国性权威,或者是《伤寒论》的博士论文撰写者。)这已经是掐头去尾,一共去掉了五卷,只剩下一半的内容了,多爽!

 

卷五,阳明病,就是有高烧,伴随着吐泻的那种,要是伤寒出现了高烧吐泻,也不妨先看看,没遇到,尽管可以暂时束之于高阁。因为《伤寒论》就是一本“临床实用手册”,就是给大家临时抱佛脚用的,用到哪儿,就抱到哪儿。暂时用不到的,就暂时往后面靠靠。实用主义万岁!

 

卷六,是完整地讲太阴、少阴、厥阴的“三阴经”的病,现在少阴病其实很多,可以单独拎出来重点消化消化(见下文的寒咳汤条目)。其它内容嘛,暂时也可以“束之高阁”。

 



[1]  来自“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cul/2006-11-27/100910607421s.shtml):古时有一句逗笑的话,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是说那些无缘跨上仕途的穷秀才们为了谋生转而学医,很快就能够入门,成为不错的医生。这是为何?因为中医和《易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具有相同的宇宙观和思维方式,内中有许多共通的东西。出于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我也偶尔翻阅一些中医书籍。我个人理解,中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字:经验加哲学。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 匿名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8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