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伤寒的“10%与90%原理”——化神圣为平凡

已有 619 次阅读2009/9/19 03:51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伤寒的“10%与90%原理”——化神圣为平凡

这就是说,用10%的伤寒经方,完全可以解决90%以上的伤寒病例。再明确一点说,《伤寒论》113方,如果能掌握了其中十个左右关键性的经方,就完全可以解决临床中90%以上的常见伤寒病例!

 

如太阳病条下的麻黄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头痛发热,是太阳病的通证;无汗而喘,是麻黄证的特征,麻黄证是伤寒证之中的实证,故不见汗。见汗之后,就是太阳证之虚证,就是桂枝证。患者可以先面向解决典型证,然后渐渐推广到非典型证。

 

但是有时也会遇到需要灵活应对的情况。

笔者曾遇一例藏族患者,在秋末上山修法期间外感风寒,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闭关(大概是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天之后),到了出关后,仍然是头痛不止。不出汗,但也不发热,仅头痛而已。考虑其有伤寒史,予麻黄汤一剂,即“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各六克,不到一元钱。嘱煎服两次,不须再煎第三次。回访,他说觉得这个药特灵验,故而先后煎服6-7次,到最后居然连同药渣渣全部都嚼了吃下去了。这个就是伤寒太阳证的不典型证,起用麻黄汤治愈的例子。

 

○《伤寒论·卷二·伤寒例第三》——关于伤寒的警句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斯方治。

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凡伤于寒,则为热病,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

凡做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

若做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