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王者之道,用兵布阵,仅示以势,迫其就范——医之道与兵之道

热度 1已有 587 次阅读2009/9/19 04:29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王者之道,用兵布阵,仅示以势,迫其就范——医之道与兵之道——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将在谋而不在勇

不战,不等于不作为。我造势以示,迫其就范,请君入瓮,须知无为为更妙。兹特拟医家之“十面埋伏”战略。又按系统论观点,凡解决系统问题,只顾及一点是不行的,必须多管齐下,方能奏效。此上工之法,须诸法兼施,方保万全:

 

⑴扶弱抑强:扶助处于劣势之脾土,以抵御亢盛之肝气。

⑵调和斡旋:调和肝脾,斡旋其中。增强脾土,迫肝收兵。

⑶教而不诛,顺调其性:治以怀柔,力避刚愎。循循善诱,渐纳入轨。刚愎为用,小人之性。老子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⑷柔中蕴刚,刚柔相济;涵养其性,避其锋芒;摇其根基,收敛其炎。

⑸迂回包抄,钳制其势;培土生金,扶金克木;滋水涵木,以消其焰。

 

古云:“大盗不抄干戈。”今我行王者之道,何须持干戈以对?

这好比对犯错误小孩一方面杜绝他再犯错误的途径,此路不通;同时给以教育,指出原来不对之处;还给他泼冷水,以降气焰;最重要的还必须指出他的本质是好的,误入歧途是暂时性的错误,激发他内在为善的一面……这样软硬兼施、循循善诱地引导,就不愁孩子不上正途。

⑴故以实脾为第一:方用四君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以加强脾土实力,使肝气不得来犯。为君方,正面抵御之策。

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加陈皮理气消滞健脾和中,有痰者加半夏,并能降逆止呕,即成六君子。

    ⑵调和肝脾第二:方取《伤寒论》四逆散,为臣一方,调和斡旋于肝脾之间。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柴胡条达肝气,白芍性酸归肝,以敛肝气,可将侵犯到脾脏的肝气收回,使之改邪归正。且养肝阴肝血而柔肝。犯脾之肝气已成气结,以枳实破之,不得立脚。陈士铎《本草新编》论“枳壳枳实”条下曰:有排山倒海之力,破肝气,非其莫属。甘草味甜入脾补脾之气,并调和诸药。四逆散,在方剂学中归于和法。本方制方特点是,肝脾同治,气血并调。配伍特点:散收互用,升降并施。

    ⑶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第三:选《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为臣二方。当归、桂枝、白芍、大枣、炙甘草、细辛、木通。久寒可加吴茱萸、干姜,即成《伤寒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对肝郁所致手脚逆冷而不过膝者特效。(按:现发现关木通可能会引起少数敏感者的肾衰,不用也行。)主要对治血虚脉道失充,寒凝血脉涩滞的病机要点。长期肝郁,必导致肝血虚与血滞并存,并易与久寒之气相交织在一起,形成盘根错节的顽症,以此方可做彻底对治。此方特别重视以通为用,桂枝、细辛均属温通药,木通性寒可略去不用。本方立足于调制肝经本身,与上两方合用则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其中吴茱萸、生姜、大枣、人参为《伤寒论》吴茱萸汤。吴茱萸这药大有讲究,以后尚作专论。

    ⑷培土生金侧面迂缓钳制第四:同样是用四君子,因为健脾药同时又是补气药。肺金的力量加强后,就可以从侧面钳制肝气的亢盛。

三方合用可称为“补气平肝汤”:人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柴胡、白芍、枳实、当归、桂枝、大枣、炙甘草、细辛等。

为增强效用,还可加进以下诸药:

制香附:疏肝理气。《本草纲目》:“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陈士铎《本草新编》:“解郁之圣药。”

山药:健脾补气,补肾生津。

莱菔子:利气,增强化痰力量。

木香:行气、调中、降气,解郁。

青皮:配合陈皮,疏肝破气解郁。

枳壳:配合枳实,破滞气消积滞、化痰除痞。本草纲目云: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用于此,对肝郁所致大便不通,殊效。

由此,构成一个气血并调兼通、破立兼用。既首重气分的破立疏导,又兼顾血分的充养贯通。

 

【禁忌】阴虚有火者慎用。若用,可另外配合滋阴剂服用。对于阴虚甚者,还可以采用一贯煎加味。如文后附录。

 

自立家法,整队调遣,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诸法合用,必能奏效。整套组合,和法为贵。顺调其性,纳入正轨。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仅示以势,调和斡旋,对身体不但没有丝毫的损失,还会带来莫大的好处。可以迅速地纠正恶性小循环,将其导入到良性循环,起返璞归真之效也!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clztjh 2011/4/25 10:09
⑴扶弱抑强:扶助处于劣势之脾土,以抵御亢盛之肝气。
⑵调和斡旋:调和肝脾,斡旋其中。增强脾土,迫肝收兵。
⑶教而不诛,顺调其性:治以怀柔,力避刚愎。循循善诱,渐纳入轨。刚愎为用,小人之性。老子曰: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
⑷柔中蕴刚,刚柔相济;涵养其性,避其锋芒;摇其根基,收敛其炎。
⑸迂回包抄,钳制其势;培土生金,扶金克木;滋水涵木,以消其焰。

十分赞同先生高见,我觉得这才是中医之正脉,治而不伤,与扶阳理论所秉持的观点有异味曲同工之妙也!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8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