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前言—本文的理论指向与适用面

热度 2已有 714 次阅读2009/9/19 09:46 |个人分类:医理医论

●前言——本文的理论指向与适用面——占国民人口总数1005‰的亚健康态人群——“跳一跳,够得到”的中医

  

  人类身体之中是否存在着某几种相对固定的,且普遍存在的格局,而人体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就是由这几种格局所导致的呢?

  如果能够通过对临床普遍存在证状所隐含的涵义,通过普遍的调查,再加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粗趋精的一番加工功夫,加以分析、归纳、总结、提炼之后,能够有所发现,再通过纯粹中医传统理论加以确认并解读,并将其纳入到经典性的中医理论的总框架之中,若能够总结出对应于这几种格局的对治总套路,那将是纯粹原生态传统中医理论对全人类健康的贡献。

  通过佛家正宗禅修修炼,即按照《金刚经》所提示的“降伏其心”的内省法,使内心中起伏的波涛渐渐趋向于平静之后,所折射出外界真实相,使笔者得以真实地观察到,并认知这些普遍存在的状态,这是本文赖以出现的基础。

  通过禅修的观察,目前已经被笔者所提炼出,普遍存在的,并加以确认的几种典型的格局有以下几种类型。而更多的人体类型,不过是这几种典型类型的组合而已。

  

  ①肝郁格局:这个格局人人存在,但其行迹诡秘,难以觉察,被笔者称之为“隐形杀手”。这一格局一般来说,是形成于后天的生活历程。是由佛家所称的“贪嗔痴”三大烦恼中的“嗔心”所致。

  ②上火格局:就是俗称的上火,是由中医基本理论五行理论中的“水火”两种元素脱离了健康状态运行所致。这个状态在《易经》中被称为是水火未济(离上坎下)状态,对应着中医理论,就是“相火失位”,或者说是“相火上泛”作怪。

  

  

  ○百年反思谈中医

  近一百年来,中国以一种全民性的狂热,自毁传统文化。代表性的有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如著名的鲁迅、及其师长同仁辈,提出了:“将线装书统统都抛到茅坑去!”磨刀霍霍向祖宗,干起了自掘祖坟的勾当。更别说,文革的十年,将这种狂热推向到极致。

  

  有一位叫做罗素的西方哲人,将当代西方文明归纳为“科学文明、工业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三位一体混合文明”。而科学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的鸠摩克里特的原子论,亚里斯多德《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论。罗素已经看破了西方文明的脆弱,将智慧的目光转向到东方!

  原子论建立起对世界构成的终极设想,从分子、原子,直到现今量子物理学的介子等等,均随其惯性而向前发展。化学只是其一个相关分支。

  机械运动论导致了经典物理学的创立,于是就有科学祖师牛顿的皇皇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遂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本套路,科学建立于对数学量的精密分析,而微积分是近代数学分析的典范与基础。科学的无限魅力,在于它的数学化体系,以及精密的数学量计算。一切宇宙间的事物,都可以用一些或简或繁的数学公式推导运算,都可以被最后精确地加以量化。

  在物理学、化学的基础之上,产生了西方的医学,西医仰仗了科学的威力,踩着“物理”与“化学”两个“风火轮”,一时间所向披靡,杀遍天下无敌手。但如果卸下了这两个“风火轮”,真不知道西医还有多少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但是疑问正由此而生,面对着无机世界的物理化学的游戏规则,是否也一样地适用于,并能“合法”地移植于像人类这样的有机体?如果说彼种文明事先并没有将游戏规则的扩展理由加以论证交代,那如果将西医控诉到一个“世界法庭”加以审判,其共罪的罪名不就是“非法越界经营”!那西医整个地是否能站得住脚跟?这确实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

  

  科学的魅力正在于“科学与严密”,无所不“科学”,无所不“严密”,无所不用其极。那么,在将物理与化学这样的游戏规则,进而推广到有机体的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一步,是否也应当“科学与严密”一下,做出一个“科学与严密”的论证,表现出哪怕是最低限度的一点点的“科学与严密”。

  

  如果不加思索、毋庸置疑地加以推广,那不恰恰就形成了对“科学”的“迷信”?

  对于西医本身存在合法合理性的这样一个天大的根本性的“悖论”,居然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敢于主持公道,向其质疑!

  

  科学文明是产生于古希腊地地中海文明,工业文明是科学文明的应用性发展与推演。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古地中海希腊文明之外,还有产生于南亚的古天竺国文明(产生了佛教),和产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15(产生了基督教的前身)。

  这第四个,就是产生于东亚大陆的祖国文明,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由历代先贤们创建了以《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老子《道德经》为代表的东方原始文明。(不包括已经亡失的古玛雅文明,与传说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洲文明。)

  后来在西汉早期,产生于古天竺国的佛教传入了中国,渐渐与根植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合流,加上了西汉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明。

  该文明的特色,就是儒释道中医,四位一体的整体性的东方中国文明。而中医,是这四种现存文明中,唯一地将古文明中的医学完整地保留继承下来的活化石。

  东方中国文明,与近代西学东渐之后传入的西方科学文明,产生了激烈地撞击与交流。在思想界的影响非本文之所及,仅仅从看病的角度来说,就产生了如是的,具有公国特色的病房奇观,这个在《问中医几度秋凉》中已经做了形象地描述。就是一个住进了医院的病号,往往上面由西医吊水打抗菌素,口中服用中药的汤剂,身子底下压着道家的一道符,然后还有患者家属为他在庙宇里面请僧人念经。当然还可以加上,请算命先生计算运程,该如何度过生命中的这道坎儿。这个就叫做中国特色的“综合性治疗”。

  

  世界文明史,是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格局。每一种文明既然是产生了,而且发展了,就必然有其产生与发展的理由。

  于是,我们可以声称,科学文明虽然是瞒天过海,得逞于一时,在国人的迷信心态的支配之下,企图行一手遮天,取缔东方文明之实。但是,又有哪个给了“科学”以这种“审判权”与“裁决权”?

  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命题,就是有科学做后盾的“西医”,长期以来占据了中国国土,俨然反宾为主,无情地打压中医还不算,更企图将中医斩尽灭绝,让她永世不得翻身。又有谁给了西医这种“处决”中医的权力!

  

  由于祖国的古代东方文明的深奥性,其真正的隐奥非一般大俗人可以涉足。又由于现代科学技术严密的数理化推导体系,也绝非一般的平民百姓所能问津。于是国人就陷入了两个“迷信”的状态之中。一个是对祖先传统文明的迷信。另一个的对西方的科学文明的迷信(其中包括了对西医的迷信)。

  

  按佛教哲学的划分,整个大千世界被划分成“情器”二世间。“情世间”面向着娑婆世界林林总总的具有情感的芸芸众生。而“器世间”仅仅是充当着“情世间”的一个载体,承载者“情世间”的芸芸众生。这“器世间”有“器世间”的运行法则,“情世间”有“情世间”运行的游戏规则。这两套规则各负其责,互不干涉。

  

  首先是,情世间的芸芸众生,都存在这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上到天王老子,下至庶民百姓,全部无一例外地得遵循着这个自然规律运行。哪怕是“彭祖八百岁”的传说,还是秦始皇的八百童男童女漂洋过海寻找长生不老仙药的痴迷,都未能逃脱“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一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制约。

  

  而“器世间”,置于一个短暂的时间段来看,至少是暂时看不出明显地有“生老病死”的过程。(如果有,这也是一个几百亿年的天文数字。)佛法的规律,主要是面向着“情世间”的芸芸众生。这种一种划分,想来每一个有头有脑的人,都不会拒绝。

  

  但是凭藉科学威力的西医,居然将适用于“器世间”的法则,毫无道理地越界运行,移植到了“情世间”里面来,在无数桩病例控诉之下,不得不催发人们的反思,在这个“尸体上面建立起来的医学”,是否适用于一个个的大活人?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国人喜欢讲的一句口头禅“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在西医杀人无罪之后,却唤醒了国人的最终觉醒。本来中医可以轻易摆平的小病,到了西医那儿一折腾,就成了“小病化大病,大病送了命”的“颠扑不破的”规律。

  

  于是,西医终于撞到了一堵跨过不去又无法推翻的“南墙”!

  

  一个从西方向东方回归,科学向传统的回归,西医药向中医药回归的潮流正悄然在祖国大地上兴起!这是一种对传统价值观念取向的认同,还是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回归,还是如同《三国演义》开始所说的那样:“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们在饱尝了科学与西医带来的种种滋味之后,进入到了某种民族觉醒的必然进程?

  

  

  ○“跳一跳,够得到”的《起点中医》

  王好古说中医《此事难知》,有人却说《医学实在易》(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而这里要说,中医也不难,也不易,公众在呼唤、等待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起点中医》。

  

  古代中医在特定的时空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演绎出了一整套独特的符号表达体系,这一切都与当今人们的思维定势大相迳庭。中医阴阳五行,似乎已经成了“死马一”了。但不管哪一个中医,凡要想成为正宗的中医,就必须先得学会把这匹死马治活,否则就是带着中医标签的西医而已。而本文将以现代人或所能接受的方式,重新演绎诸如“阴阳五行”的概念,也是笔者把“死马当做活马医”的一点心得。

  

  把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在内的软科学)与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起来,作严格推导的结果,我们似乎可以破译出其中某些演变机制。这是笔者近年来在多学科交叉地带挖掘的结果。

  

  中医家家需要,人人需要,天天需要。中医药这个大宝库的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认识与开发……

  

  

版本: V1.0
出品: 本站原创
来源: 本地
语言: 简体中文
授权: 免费
本地下载[1]: ○《起点中医》20090831版.txt (下载后,请将文件重命名为 ○《起点中医》20090831版.txt 方可正常使用)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niyunjiu 2011/6/26 14:26
无法下载呀,楼主可否发给我一份?  niyunjiu@163.com
回复 竹林青青 2012/5/22 16:57
这种切入到生命最本质的理论,如果能出书发行多好,可以让更多的人收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8 22: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