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转自何裕民博客--关于大豆:一个亟需纠正的误区

已有 462 次阅读2011/12/8 11:48 |系统分类:养生食疗|

几乎天天有女性患者(特别是乳腺癌、卵巢癌患者)问我同样一个问题:大豆能不能吃?大多数患者不敢吃,原因据说是大豆里面有异黄酮,有雌激素样作用。此说传播甚广,不得不做出一辩!

应该明确地说,此说误也!此说望文生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的确,大豆富含异黄酮,异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这是定论!但它只是与体内雌激素有相似结构,能够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类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以区别于动物雌激素。

众所周知,食用大豆是中国人的发明,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先,国外就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些植物有效成分的“双向调节”作用。研究揭示:大豆异黄酮在化学上作为结构类似物与雌激素活性有关,显示“抑制”和“协同”的典型的“双向调节”功效: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异黄酮占据雌激素受体,发挥弱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提高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异黄酮以“竞争”方式占据受体位置,同时发挥弱雌激素效应,因而从总体上表现出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作用。因此,它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能在体内起雌激素样作用;但与合成激素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无合成激素的副作用。

不仅仅机理研究确定了这一点,大量的流行学调查同样肯定了这一点。仅以近期为例:2008年日本政府资助了一项研究,长期(平均105年)跟踪了日本全国各地约2.5万名年龄介于4069岁之间的女性,发现常吃豆制食品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较低。日本东京国立癌症医疗中心科学家发现,血液中大豆异黄酮浓度高的女性要比浓度低的女性患乳腺的机率小。异黄酮浓度最高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是浓度最低女性的13。而且,经常吃大豆的老年妇女患心脏病的危险也较低。

2009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从小就大量吃大豆的美国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可降低58%;青春期或成年期后食用大量大豆,这一效果有所减弱,但患乳腺癌的风险仍能减少20%25%。而且,这一效果适用于该研究中的所有妇女,不管她们是否有乳腺癌家族病史。可见:摄入大豆的时间可能是降低患乳腺癌风险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还发现:美国白人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是中国和日本妇女的四至七倍。但当亚洲妇女移民美国几代以后,她们患乳腺癌的危险就会增加,这说明有非遗传因素在起作用。因为亚洲女性更多地摄入了大豆类食物。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志和预防》(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 and Prevention)期刊上。 

除癌症防范之外,大豆与女性健康还有着其他密切关系:

包括能够弥补30岁后女性雌性激素相对不足缺陷;

缓解更年期综合症,促进阴道细胞增生,防止阴道干燥;

其抗氧化作用可以延迟女性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

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改善骨密度(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亚洲妇女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率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主要的膳食原因可能就是亚洲人的大豆摄入量明显高于欧美等国);

预防早老性痴呆,近期在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大豆异黄酮可能对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他们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大豆异黄酮能延缓脑老化过程或脑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等等。

正因为这样,所以,科学家誉其为“天然癌症预防剂”“女性健康保护神”。

人们进一步发现:大豆(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吃得越多,发病率越低。因此,要预防乳腺癌的话,主张每天应喝3~4杯豆奶。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4杯豆奶,如果一天摄入的大豆制品占总食物量的2%~4%,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就可降低50%。

当然,要注意两点:

一、大豆是天然的好!研究人员警告说,人工合成的大豆异黄酮,特别是那些以“补充剂”形式提供的,可能还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因此,不要听信商家之说,多吃点豆制品、豆浆即可!

二、肾脏功能不好,或者尿酸偏高的,不宜多吃!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3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