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感冒发热咳嗽闷痧腹泻等时病治验数例(2014-1)

已有 676 次阅读2014/1/15 19:00 |个人分类:外感治验|系统分类:临床经验|

2013.12. 治一网友,女,家在广东。感冒一日,咽喉接近上颚处疼,鼻塞清涕,昨晚稍有恶寒,无他证。近几日便溏如稀泥状而粘马桶,一日一次,畅行,伴肛门灼热感。舌淡红,苔满布,后半部偏黄且有红点。
处葛根芩连汤:葛根30,黄芩6,黄连9,炙甘草6。服药后不久咽部即不疼,一剂感冒症状消失。因宿有咳喘宿疾,后转他药调理。

数日后又治该网友之夫,感冒二三日,稍有软便或便溏,有鼻涕,有咽痛,偶尔咳嗽而有黄痰,无他症。舌淡暗红,舌面偏干,苔薄白,中间稍腻,舌尖略红。处:薄荷连翘牛蒡子豆豉桔梗杏仁瓜蒌壳生草芦根,不料一剂后告知无效,咽中不适更增,一晚上都在清嗓,非常难受。问及昨日为软便,粘而不灼热。因思大便情况虽不典型,葛根芩连汤或可一试。不料网友告知在找我网诊处方前,已自处葛根芩连汤一剂,无效。再细观舌像照片,舌尖略红,而舌苔中后部灰黄而粘腻十分明显(昨日照片舌根似问题不大,可能是光线关系,舌根在阴影中,不清晰)。且问及一直以来小便都偏黄。遂处下方:
薄荷4,蝉蜕5,黄芩6,射干6,浙贝6,菖蒲9,滑石30,生甘草3
服后甚效。咽痛很快减轻。二三剂后询问情况,得知已愈八九成。
按: 首方以风温卫分剂治湿热型感冒,所以无效。后方为半个甘露消毒丹合六一散,滑石重用至一两,其根据即为舌苔中后部灰黄粘腻而润的问题。湿热滑石,可代温热之石膏。湿热证菖蒲+滑石,亦仿佛经方之白术+茯苓泽泻。

2013.6. 治妹夫,家在宁波,网诊。正值初夏,自诉每年此时都会“痧气闷进”的感觉,今年尤甚。大便不畅,腹中隐痛,想拉肚子又拉不出,如挤牙膏状,要蹲很长时间,但大便不硬。小便有时黄。口不甚渴而偏好饮冷。自觉天气虽热而出不了汗,觉哪儿都热,头有点晕,视线模糊。无胸闷。偶有头痛。无他症。舌略偏红而润,苔薄白腻。以三仁汤加减化裁,处:
苏叶6,半夏9,厚朴6,竹叶6,生石膏24,杏仁9,生薏仁24,滑石18,通草6,槟榔9,生大黄4
5剂。复诊时反馈腹疼明显改善。出汗稍改善。大便一日三次,稍稀,每次量不大,老有点想拉的感觉。改方为:
香薷6,藿香6,杏仁9,生石膏24,滑石18,白扁豆12,生甘草5,槟榔12,厚朴8,生大黄3,生姜2片
5剂。服后反馈汗出甚畅,诸证可。嘱如有反复,可按上方续服。

2013.9. 治表妹女儿三岁,吹空调着凉后鼻塞鼻涕,服清开灵无效,今发烧38℃,稍咳,汗少,舌素偏红,夜深不及抓药,所幸表妹家中尚有以前残留的少量散药,遂处:薄荷3,生石膏9,一服而退热。

2013.12. 治一老妪感冒数日并发口疮,晨起流清涕,腿冷,夜尿频。其他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润,舌尖略有细碎红点。手心暖而燥。两寸关中取缓大略弹指而小数,有浊象,不流畅,沉取力弱。两尺浮中沉俱无脉。处:
熟地30,巴戟天15,补骨脂15,五味子5,当归9,桂枝6,炒白芍9,苏叶3,辛夷3,半夏6,黄芩3,茯苓9,炙甘草6,生姜2片。10剂。嘱感冒愈后仍可续服,兼以调理体质。
复诊时称服药2剂感冒即愈,口疮也好了,腿冷稍有改善,起夜频率由之前的三四次降为两次。舌较前略红润,脉象变化不大。换方数剂以继续调理体质。
按:老妪是同事之母,最早今年四月来找我,之前常年感冒,一感冒就精神萎靡,昏昏欲睡,两腿拖不动。vc银翘片、速效、康泰克这些药几乎每天当饭吃。口疮频发,严重时满口糜烂白泡,饮食难下。喝凉亦拉肚子,曾有肺结核史。舌淡少血色而润,苔白腻满布略泛黄,舌尖少量红点。处方先以温阳(真武汤加防风白芷炒栀子),服后腿疼立减精神振作,但反见发热(以前感冒从来不发热,只是喷嚏鼻涕),咽哑,头疼厉害,咳嗽加重而有黄痰。此虽为阴证日久、阳气初振之排病反应,究竟处方亦有未妥之处。转方小柴胡加术附,诸证减,再以温补加和解之剂数剂以善后。自那以后,感冒口疮明显发得少了。就算发作,程度也轻了,不致精神萎靡,扛两天就能过去。病人十分感谢。

2013.12. 治一小儿6岁,感冒数日,咳而略有痰声,嗓子略哑,喷嚏鼻涕,今晨竟咳出点血来,家长有点担心,带来我处。观其舌尖略红,舌上有较多红点,苔薄白润。两寸关略浮大略数,左尺沉而略大。处:
薄荷3,连翘6,淡豆豉4,桔梗4,杏仁5,瓜蒌壳9,芦根9,白茅根9,生甘草3
二三剂而全愈。

2013.11. 治一同事家小儿,3岁半,自幼经常发烧咳嗽,频频住院。来诊之前肺炎发高烧40度以上,住院10天。出院后又打消炎药数日。现又开始咳嗽,干咳而有痰声, 稍伴喷嚏鼻涕, 睡觉不踏实,频频翻身,出虚汗甚多而有点喘,胃口不佳,近几日大便偏少而硬。平时常有腹痛,稍受寒即发病。
观其舌色淡润而水滑,苔白滑。左寸关浮滑略数而无力,尺沉弱。右寸关浮大,中取三部滑而数,沉取三部无力。
处苓甘五味姜辛汤加苏叶杏仁大黄:
茯苓12,干姜6,北五味子3,炙甘草4,北细辛3,苏叶4,杏仁4,制大黄2(后下)。4剂
上方服一二剂,咳嗽即明显好转,而且睡觉不出虚汗了。但后来停药数日后,去幼儿园受凉,又有反复,遂又来诊。刻下主要问题是咳嗽,有痰声,稍受凉即咳,睡前、晨起会咳一阵。近日胃口不佳。舌淡红,苔白腻而润湿满布。处小青龙加附子,再加杏仁茯苓化裁:
苏叶3,桂枝5,生白芍5,炙甘草4,半夏6,干姜6,细辛3,五味子3,附子6,杏仁5,茯苓12。6剂
上方服后即不咳。近日询问同事,告知孩子最近若受凉偶有咳嗽,但比以前轻很多了,也不发烧了。因最近忙一直未来,有时间当再来调理体质云云。
按:此案从舌上来看,为明显的寒饮咳嗽。小青龙、苓甘五味姜辛辈当为对症。

2013.10. 去一同事家中玩,见其小儿感冒数日,遗留干咳无痰咽痒。舌略偏红,上有红点,中后部苔白而厚腻,不甚润。有点口气(据说晨起口气更明显)。左寸关浮滑大略数,中取三部滑大而数,沉取尺不虚。右关浮大,中取三部滑而略数,沉取尺偏大。
处:薄荷4,连翘6,杏仁6,生石膏15,生甘草4,3剂,一日分两次服,每服送服保和丸3g
后家长反馈,上方服2剂半时已完全不咳。

2013.10. QQ群中治一小儿咳嗽且大便不畅,处:
麻黄3,杏仁6,瓜蒌仁9,制大黄3(后下)
1剂短期甚效,当晚患儿呼吸平稳,没有痰音,没有咳嗽(但次日复发,未再跟进)。以下为当时发在群中的方意分析:
上方是肺与大肠同治的。一方面麻黄杏仁宣降肺气,以通利大肠气机,这是调上以治下;另一方面瓜蒌仁大黄下行(瓜蒌仁既逐痰,又润燥滑肠),通利大肠,反过来有助于肺气的通调,这是调下以治上。

2013.12. 治一网友,今起恶寒发热(38℃),无汗,头痛,转下头都痛甚。手脚冰冷,膝盖以下尤甚。全身骨节痛,咽痛,口渴(但因全身痛都没力气去倒水喝),有点想呕,胃口差,烦躁。自诉脉数而尺不虚。处大青龙汤加射干:
麻黄12,桂枝9,杏仁9,炙甘草6,生姜9,大枣15,生石膏30,射干9
一剂。两煎合并,晚先服一半,温覆取汗。
次晨反馈晚服半剂后,到早上只剩有点头痛和咽痛,其他症状已消失。嘱当天把剩下的半剂药分三次喝完。到下午反馈头痛亦无。后未再询问。
按:大青龙汤我今年用过多次,见效极快。病者往往症状看似很凶,喝上半碗,睡一觉,第二天早上都能接近全愈。若兼咽痛,加射干。

2013.12. 治一网友,近几日腹泻,一日数行,腹部隐痛而略胀,胃中不适,大便为稀泥状或水样,粘,肛门有热感,老想拉而拉不尽。口渴而不甚多饮,咽干甚,肠鸣,虽知饥而不欲食。曾有一次吐痰时恶心而呕。伴鼻塞黄涕等感冒症状。
观其舌淡红,苔白颗粒状满布,舌面偏干,边有齿痕。处藿香正气散化裁:
藿香9,苏叶6,白芷6,半夏9,厚朴6,大腹皮6,生白术9,茯苓12,滑石18,生甘草5,黄芩9,黄连6
二三剂后反馈腹泻、感冒均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7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