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滥用维生素的危害

已有 768 次阅读2012/11/16 19:31 |个人分类:常识|系统分类:养生食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31de3801017j2w.html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物质,除个别维生素,如维生素D可由人体自己合成外,一般均需由体外供给。临床上常见的维生素有: 
  (1)维生素A 对人体的生长、视觉和生殖功能都很重要,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有调节作用,同时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增生和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可改善角化过度。可用于治疗维生素 A缺乏病、毛发红糠疹、毛发苔癣、鱼鳞病、小儿银屑病、鳞状毛囊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色素性扁平苔癣、聚合性痤疮等。 
  (2)维生素D 与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及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对组胺和胆碱酯酶有拮抗作用,具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可用于治疗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斑秃、聚合性痤疮、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等。 
  (3)维生素E 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抵抗力,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改善血行及对寒冷的防御作用增强,可用于治疗冻疮、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单纯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肢端紫绀症等。 
  (4)维生素K 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血浆因子,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协同作用,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可用于治疗紫癜、慢性荨麻疹、淋巴瘤伴皮肤瘙痒病等。 
  (5)维生素B1 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参与糖代谢,并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脓皮病、念珠菌病、光感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等。 
  (6)维生素B2 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紫外线的耐受性,同时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寻常须疮、口周湿疹、日光性皮炎等。 
  (7)维生素B6 抑制组胺,降低毛细血管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参与所有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湿疹、渗出性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妊娠痒疹、斑秃、唇炎等。 
  (8)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甲基的转换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早期银屑病、扁平疣、水痘、带状疱疹、扁平苔癣、脂溢性皮炎、光感性皮肤病等。 
  (9)维生素C 增强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减低其通透性及脆性、防止炎症病变的扩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可用于治疗紫癜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黄褐斑、黑变病、特发性斑状色素沉着、早期银屑病、砷剂皮炎等。 
  临床上常见的其他维生素还有:菸酸、维生素P、泛酸、叶酸、维生素H、对氨基苯甲酸等。
维生素缺乏症

当人体长期摄入维生素不足,或维生素消耗过多时,即可产生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缺乏症
1)病因 维生素A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或损失过多、代谢障碍等。
2)主要表现 眼球干燥,黄昏时视物不清,夜盲症,严重者发生角膜较化和溃疡;皮肤精糙、多磷屑,毛发干枯,易继发感染。
3)治疗 服用维生素A、D丸或乳剂,剂量可稍大,每天服3次,用药1个月;食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胡萝卜、肉、乳类和蛋类等。
(2)维生素D缺乏症
1)病因 日光照射不足、食物维生素D供应不足、小肠消化吸收不良、代谢障碍。
2)主要表现 佝偻病常见于6个月至2岁小儿,有多汗、睡眠不安、易激动、肌肉松驰、腹大、气胀和便秘;颅骨软化、肋骨串珠样畸形、肋骨软化、鸡胸、驼痛、膝肉翻膝外翻、全身生长发育迟缓。
成人软骨病表现为骨骼疼痛和压痛,多见于载重部位;活动受限,行走呈鸭步,大腿的内收肌经常处于痉挛状太,易发生骨折,身材日趋缩短,或出现手足搐搦。
实验室检查血钙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3)治疗 ①补充维生素D2每天5000-1万单位,口服;②同时补充钙剂;③日光浴;④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3)维生素B1缺乏症
1)主要表现 唇炎(唇迷缘干、红和剥蚀、溃烂、干裂、化脓、结痂),舌炎(舌呈紫红色,有红点或红斑,舌乳头肿胀,伴裂隙、疼痛),口角炎(乳白色糜烂、破裂、伴烧灼或痛感),脂溢性皮炎,阴囊炎(红斑或丘疹、发痒)。
2)治疗 维生素B2片10-20毫克,每天3次,约10天可愈;舌、唇皲裂涂1%硝酸银溶液或冰片蛋黄油;阴囊炎涂5%硫磺霜或绿药膏,每天2次;可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
(5)维生素B6缺乏症
1)病因 多由于服用维生素B6拮抗剂,如异烟肼、环丝氨酸和青霉胺等引起;少数由于患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病变,慢性酒精中毒等。
2)主要表现 皮肤和黏膜炎症,如脂溢性及脱屑性皮炎、口腔炎、舌炎、眼炎等;其次为精神和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过敏、抑郁、嗜睡、恶心、振动觉及位置觉消失、周围神经炎等。
3)治疗 主要为补充大量维生素B6,及对症治疗。
(6)烟酸缺乏症
1)病因 烟酸缺乏症又癞皮病,是以烟酸、色氨酸缺乏为主的多种营养缺乏症。
2)主要表现 ①对称性皮炎,皮损性制裁可有红斑、糜烂、肥厚和鱼磷癣4种;②舌炎、腹泻;③多有忧郁、易激动、失眠、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四肢对称性烧灼和麻木感,严重时发生麻痹。
3)治疗 有皮炎者避免日光照射,注意口腔卫生,纠正因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根据病情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烟酸,400-1000毫克/天,直至症状消失。
7)维生素B12缺乏症
1)病因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人体维生素B12缺乏而引起。
2)主要表现 ①慢性进行性贫血症状;②舌炎所致舌痛、舌乳头萎导致舌面光滑,色绛红;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③对称性手足麻木和感觉异常,四肢无力,共济失调,行走困难;少数出现健忘、易激动或抑郁、淡漠,甚至疾呆、精神失常。
3)治疗 ①维生素B12100-500微克,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续2周后,改为每周1次;②病因治疗,包括改营养、驱除肠寄生虫及停用有关致病药物;③处理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甲亢、贫血性心脏病、缺铁性贫血和周围神经炎等;④严重贫血者,给予小量输血(每次100毫升)。
(8)叶酸缺乏症
1)病因 由于摄取叶酸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巨幼细胞性贫血。
2)主要表现 与维生素B12缺乏症相似,主要表现为贫血的各种症状,少数可出现黄疸;其次为消化道症状,如舌炎、舌痛、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舌质绛红,以及口角炎、口腔黏膜小溃疡等;常见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腹泻或便秘、消瘦。
3)治疗 ①补充叶酸5毫克口服,每天2-3次,直至贫血纠正,或肌内注射甲酰四氢叶酸制剂;②治疗病因;③处理并发症,如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或B12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等。
(9)维生素C缺乏症
1)病因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是由于长期膳食中摄取维生素C不足,每天若少于10毫克,2-3个月后,即可发生维生素C缺乏症。
2)主要表现 ①早期有乏力、食欲差、体重减轻、性情暴躁、下肢肌肉或关节疼痛、牙龈肿胀等;②毛囊周围充血、溢血、紫斑,继之毛囊肿胀与肥厚,使皮肤更显粗糙;③牙龈肿胀、发红、疼痛和出血;④常伴有贫血、浮肿、伤口愈合缓慢而易继发感染。
3)治疗 ①多食录叶蔬菜及新鲜水果;②口服维生素C100-200毫克,1天3次,亦可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100-200毫克,3周为1疗程;③保持口腔清洁,防治继发感染,止痛,补充铁剂,有严重贫血者矛以输血。
(10)维生素K缺乏症
1) 病因 由于维生素K吸收、利用或肠道合成障碍而引起。
2) 主要表现 鼻衄、牙龈渗血,皮肤、消化道、泌尿道出血,侧可发生肌肉血肿、颅内出血等;血液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3) 治疗 口服维生素K3或K4,每天2.5-10毫克;维生素K1,10-20毫克/天,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维生素过多症

饮食中营养不平衡,某些维生素过多摄入,亦可造成营养性疾病。过量的维生素对人体无益,有些甚至有害。
(1)维生素A过多症
1)病因 服用大量维生素A,或进食大量兽肝、鱼肝,可引起急性维生素A中毒;婴儿每天摄入18500单位,小儿每天摄入30万单位,可发生慢性中毒。
2)主要表现
急性中毒者:呈嗜睡或兴奋,伴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皮肤红肿、脱皮。
慢性中毒者:表现为烦躁、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低热、多汗;继之骨痛,可伴软组织肿胀;颅内压增高症状有头痛、呕吐、前囟隆起、骨缝分离、眼球震颤、复视等;皮肤瘙痒、脱屑、皮疹、口唇皲裂、脱发、肝脾肿大、贫血、出血和肝功能损害等。
3)治疗 一旦确诊,应立即停服维生素A,并矛对症治疗,症状常在1-2周内较快消失。
(2)维生素D过多症
1)病因 过量服用维生素D或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所引起。小儿每天超过2万单位,成人每天超过10万单位,数周至数个月,即可引起过量中毒。
2)主要表现 厌食、倦食、乏力、头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烦渴、多饮、多尿和尿频;精神障碍有表情淡漠、烦躁、欣快、幻觉和运动失调等;其他尚可有发热,易有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晚期可有肾功能衰竭和迁移性软组织钙化;血钙增高,尿液可出现蛋白、管型和白细胞,尿钙排出增多。
3)治疗 轻症者,立好停用维生素D和钙剂;低钙饮食,多饮水,口服呋噻(速尿)每千克体重0.5-1毫克;重者除上述治疗外,补充生理盐水,可增加钠与钙从尿排出;泼尼松可抑制肠钙吸收,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1-2毫克,成人每天20-40毫克,连服2-3周即可停用;降钙素皮下注射也可降低血钙;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应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3)烟酸过多症
1)主要表现 面、颈、背部皮肤现现潮红、伴温热与浮躁感;可加重溃疡病,诱发痛风,降低葡萄糖耐量,使糖尿病恶化;尚可出现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干燥等。
2)治疗 减少烟酸服用量或暂停用药,症状很快即可消失。
(4)维生素C过多症
1)病因 过量服用维生素(每天超过1-4克)即可引起维生素C过多的症状。
2)主要表现 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应;有时可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尿内
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等。
1) 治疗 立即停用维生素C,其他为对症治疗及支持疗法。
(5)维生素E过多症
1)病因 长期(6个月以上)、过多(每天超过200毫克)服用维生素E所引起。
2)主要表现 长期过多服用维生互E易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大剂量(每天
量超过400-800毫克)长期服用可致视力模糊、乳腺肿大、腹泻、头晕、头痛、恶心、胃痉挛、乏力软弱、免疫功能下降和性功能减退等。
3)治疗 停服维生素E、对症治疗。
营养失调性疾病

营养失调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以营养缺乏病为主,营养缺乏病对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可发生病理性改变,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易感传染性疾病而发生各种并发症。
营养失调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中,则多以营养过多症为主,也包括营养不平衡或营养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的其他疾病;营养过多也可并发代市长性疾病和共他系统疾病。
(1)营养失调性疾病的病因
1)营养缺乏病的病因 ①营养素供给不足;②营养素摄取、消化、吸收障碍;③营养素丢失过多;④感染、肿瘤及其他消耗性疾病;⑤体力活动过多;⑥代谢障碍;⑦药物的影响。
2)营养过多症的病因 ①营养素供给过多;②长期活动不足;③代谢异常。
(2)营养不良症的主要表现
1)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 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淡漠、嗜睡、厌食,动作缓慢,面部及四肢皮肤干燥、角化过度、头发稀疏我光泽,低体温,低血压,低体重,浮肿,心动过缓,肝肿大,消瘦,贫血等。
2)消瘦症 临床表现与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相似,但较轻,无浮肿,皮肤干燥,无皮炎、无肝肿大,可有轻度贫血。
3)继发性营养不良症 较为多见,轻症者仅表现为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成人体重减轻;重者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松驰、毛发纤细、易折;血浆蛋白过低可引起水肿。此外,还有原发病本身的临床表现。
(3)营养不良症的治疗
1)补液 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常。
2)营养治疗 开始总热量给予每天每千克实际体重125千焦(30千卡)。逐步增至167-209千焦(40-50千卡);蛋白质每天每千克体重0.8克,渐增至1.5-2克;同时给矛各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亦应适当地均衡补充;重度贫血者,可少量多次输血;重度低蛋白血症可少量输注入血浆血蛋白;肌内注射蛋白质同化剂苯丙酸诺龙,每次25毫克,每周1-2次,有助于促进蛋白质合成代谢。
3)其他 治疗并发症和原发病。
维生素有哪些种类,各治疗什么皮肤病?

   维生素是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物质,除个别维生素,如维生素D可由人体自己合成外,一般均需由体外供给。临床上常见的维生素有:

   (1)维生素A 对人体的生长、视觉和生殖功能都很重要,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有调节作用,同时对上皮组织的生长、增生和分化有重要调节作用,可改善角化过度。可用于治疗维生素 A缺乏病、毛发红糠疹、毛发苔癣、鱼鳞病、小儿银屑病、鳞状毛囊角化病、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色素性扁平苔癣、聚合性痤疮等。

   (2)维生素D 与钙、磷代谢及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及血管系统有密切关系,对组胺和胆碱酯酶有拮抗作用,具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样作用。可用于治疗异位性皮炎、红斑狼疮、斑秃、聚合性痤疮、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等。

   (3)维生素E 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抵抗力,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改善血行及对寒冷的防御作用增强,可用于治疗冻疮、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单纯性紫癜、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肢端紫绀症等。

   (4)维生素K 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及血浆因子,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有协同作用,能调节植物神经紊乱。可用于治疗紫癜、慢性荨麻疹、淋巴瘤伴皮肤瘙痒病等。

   (5)维生素B1 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密切关系,参与糖代谢,并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减轻皮肤炎症。可用于治疗湿疹、皮炎、脓皮病、念珠菌病、光感性皮肤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等。

   (6)维生素B2 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紫外线的耐受性,同时具有抗组织胺作用。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寻常须疮、口周湿疹、日光性皮炎等。

   (7)维生素B6 抑制组胺,降低毛细血管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并参与所有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可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寻常痤疮、酒渣鼻、湿疹、渗出性银屑病、神经性皮炎、妊娠痒疹、斑秃、唇炎等。

   (8)维生素B12 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参与核蛋白的合成,甲基的转换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可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早期银屑病、扁平疣、水痘、带状疱疹、扁平苔癣、脂溢性皮炎、光感性皮肤病等。

   (9)维生素C 增强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减低其通透性及脆性、防止炎症病变的扩散,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愈合。可用于治疗紫癜性皮肤病、湿疹、荨麻疹、黄褐斑、黑变病、特发性斑状色素沉着、早期银屑病、砷剂皮炎等。

   临床上常见的其他维生素还有:菸酸、维生素P、泛酸、叶酸、维生素H、对氨基苯甲酸等。
维生素缺乏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病
(蟾皮病)

维生素A是脂溶性长键醇,有许多异构体。活性最高的并在哺乳动物组织中最常见的异构体是全反维生素A,,其结构式如下: 


图17-1 视黄醇(Retinol)
维生素A为板条状黄色结晶,溶于脂肪和脂肪溶剂,不溶于水。天然维生素A只存在动物体中。植物界的维生素A原,它往往以脂化形式存在,维生素A 原的醋酸酯和软脂酸酯常应用于医学和营养学。维生素A,特别是它的游离醇,对氧、酸和紫外线很敏感。维生素A2和维生素A+分相近,但在β-藏香酮环上有另一个双键。维生素A2与维生素A同时存在于鱼肝油中。


图17-2 维生素A的吸收、贮存和转运
维生素A 的吸收,贮存和运输见上图。食物中的胡罗卜素在肠壁内能转变为维生素A。在这些类胡罗卜素中,β-胡罗卜素分子能在中间的双链处断裂,就能生时两分子的维生素A。事实上最大的转变率为50%左右,转变机制可能是末端氧化。
酯以断裂方式形成的维生素A能被主动吸收。吸收时可能与低密底脂蛋白(β-脂蛋白)相结合。乳化因子,如胆汁可促进其吸收。维生素A的吸收速度,已用来衡量脂肪的吸收速度。维生素A贮存于肝脏的枯否氏细胞(Kupffer`s cell即星形细胞),贮存的形式是长链脂肪酸酯,主要是软脂酸视黄醛脂,并以前清蛋白-视黄醇复合物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营养不良时,维生素A缺乏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前清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运输复合物水平降低。
病因及发病机理
1931年胡传揆及Frayier首先指出蟾皮病与维生素A的关系。成人每日维生素A正常需要量是4000-6000国际单位,婴儿及儿童为1500-5000国际单位,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需要量较一般成人增加50%左右。低维生素A发生的主要机制见下图。


图17-3 低维生素A的主要机制
实际上维生素A缺乏与一般低营养往往同时发生。有一部分维生素A缺乏可能由于运输障碍或缺少载体蛋白。
维生素A是维持一切上皮组织健全所必须的物质,其中以眼、呼吸道、消化组,尿道及生殖系统等上皮影响最显著。维生素A缺乏时,上皮干燥,增生及解化。维生素A促进生长发育,当它缺乏时生殖功能衰退,骨骼生长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到目前为止,维生素A与上皮解化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此外,维生素A了是构成视觉细胞内感光物质的成份,维生素A缺乏时,对弱光敏感度降低,暗适应障碍,重症者产生夜盲。
临床表现
本病以儿童及青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皮肤变化初起时仅较正常干燥,以后由于毛囊上皮角化,发生角化过度的毛囊性丘疹,主要分布在大腿前外侧,上臂后侧,后逐渐扩展到上下脚伸侧,肩和下腹部,很少累及胸,背和臀。丘疹坚实而干燥,色暗棕,多为毛囊性,针头大至米粒大,园锥形。丘疹的中央有棘刺状角质栓,触之坚硬,去除后留下坑状凹陷,无炎症,无主观症状,丘疹密集犹似蟾蜍皮,称蟾蜍皮病(Phrynoderma)皮疹发生在面部,可有许多黑头,患者毛发干燥,缺少光泽,易脱落,呈弥漫稀疏,指甲变脆,表面有纵横沟纹或点状凹陷。
虽然过去一般将皮肤角化(蟾蜍样皮肤)归因于缺乏维生素A,但现在看来,这种病究竟是否与维生素A有关也值得考虑。更大的可能性是缺乏一种必需脂肪酸。
因视网膜杆细胞功能减退致暗适应功能减退,可发生夜盲症。泪腺上皮受累,分泌停止,脱落上皮细胞阻塞泪腺排泄管,而产生干眼病,尤其角膜外侧的结合膜干燥,形成境界明显的腊状白斑(Bitot斑),呈圆或卵圆形,或呈尖端向眼角的三角形,表现特殊。结膜和角膜干燥,严重者产生角膜软化,甚至穿孔。
在婴儿除有眼和皮肤病变外,可出现反复感染,精神障碍,生长滞缓及脑积水等。
本病病程较长,预后大多良好,如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角膜穿孔。
实验室检查
患者有暗适应障碍,血浆维生素A和胡罗卜素含量不足(正常人血浆维生素A含量40国际单位%,胡罗卜素含量85-266微克%)。
病理变化
表皮中等角化过度,毛囊上部有大的角质栓。毛乳头、皮脂腺和汗腺萎缩,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患者有营养不良,四肢伸侧有毛囊性角化丘疹,同时合并暗适应障碍或夜盲,结膜干燥,角膜软化,结合暗适应检查与血浆维生素A水平测定而确诊。本症应与毛发苔藓及毛囊角化病鉴别,毛发苔藓多见于身体健康的青年女性,慢性经过,30岁后可慢慢消失,毛囊性丘疹中可见毳毛卷于其中,毛囊角化病有家族史,组织病理中有角化不良细胞。
预防与治疗
轻度维生素A缺乏可因吸收不良(如肠疾病、胃切除),代谢异常(发烧)或过份丢失(肾炎)而发生,去除有关发病因素,给予富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鸡肝、羊肝、牛奶、蛋黄、胡罗卜、菠菜、韭菜、荠菜、莴苣叶、金针菜或果类杏干等。给予大剂量维生素A,每日口服20-30万国际单位,若口服吸收不良,可改肌肉注射,一般一个月左右好转,3-4个月后痊愈,使用时应注意长期大量应用维生素A可产生维生素A过多症。如有合并其他维生素缺乏,作相应补充。
近来研究表明,在维生素A缺乏症地区,每年或半年一次口服30万单位视黄醇油滴,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维生素A过多的病例,常见于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A的儿童中,这种病的症状是皮肤改变(干燥而粗糙的皮肤),肝肿大和关节胀痛等。只要停止给予维生素A,症状就会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5 13: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