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脾胃论

已有 2410 次阅读2014/5/16 20:42 |个人分类:医论医话|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胃病伤脾,脾病也会伤胃

  饮食没有节制,就会引发胃病。胃得了病,无法受纳腐熟水谷,水谷之气就会下流,?焦阴火得以离位上行,助长心火。心火亢盛,灼肺,就会出现气短;心火伤脾,就会出现精神少;心火伤胃,就会出现全身发热,面赤而热,如同火烤一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面热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因为面部是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的部位。胃一旦生病,受纳的饮食减少,就会导致脾难以禀受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发挥运化功能。脾为“死阴”,不独主春、夏、秋、冬四时,所以四季之中只要胃得了病,脾也时常随之得病。形体劳倦过度,会损及脾气,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则脾输送给肌肉的营养物质就会减少而不足以补偿其消耗,于是就?出现困倦无力、嗜睡、四肢散软无力、大便泄泻的情况。中焦脾胃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所以脾一旦得病,胃就不能独自正常运化津液,也会随之生病了。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脾胃虚引发“肾阳亏损”

  脾胃虚弱通常都是阳气不能生发所致,正如自然界没有了春温夏热,万物得不到温煦便不能正常生长一样。脾胃阳气虚弱,水谷精微的化生与运化功能就会减退,五脏便会因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滋养而出现亏虚。脾在五行属土,肾属水,脾土克肾水,所以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水湿内生,就会下流侵袭肾,导致肾中阳气亏损。“肾主骨生髓”,如果肾阳亏虚,肾就?能生髓,因此就会导致骨髓空虚而发生膝胫等骨骼疲乏无力、两足不能立地的“骨痿”病。脾属太阴,脾病,阳气不足,阴寒独盛,而脾土克肾水,脾病及肾,肾属少阴,脾与肾两脏阴气叠加,便会出现脾肾阳虚证,这就是脾胃阳气虚弱而引起的阴盛阳虚的症状。大法指出,如果用辛甘温阳的药使人微微汗出,疾病很快就会痊愈;如果用苦寒攻下的药来损伤阳气,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在治病的时候,如果用辛甘的药,如人参、黄芪、生姜、桂枝等滋养胃气,生发脾阳,使脾胃生长之气旺盛,阴寒水湿之邪便会自然解散,也就不能下行犯肾了;脾肾功能正常,?肉得荣养,骨髓充实,骨痿病自然就会痊愈。这里所说的“汗之则愈”,并非用麻黄汤等发汗剂,而是用益气升阳之剂使脾胃都能旺盛健运、营卫和畅,人自然会微微汗出。汗是津液被升发的阳气蒸腾而致,所以汗出则说明阳气恢复了。但是如果阳气升发太过,人便会汗出过多或不止,这样反而会让阳气过多散出而不能内存了。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肾水不及,不能制约心火,因而心火偏旺。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心为肝之子,所以心火旺盛势必累及其母——肝木,使肝热郁实,心肝火热俱旺。脾属土,木克土,肝热郁实,挟亢盛的心火无所畏惧而妄行,横逆侵犯脾土,致使脾胃首先受病。肝胜克脾,脾运化失职,不能助胃以行津液,津液就会聚而为湿,湿邪内困阳气,阳气不展就会身重,湿浊流注于关节,就会有游走性的关节酸痛。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脾主生血统血,胃为血海主血,心主血脉,脉又为血的府库。无论是心主血,还是肝主血,还是脾胃主血,它们都会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心肝精血亏虚。而肝开窍于目,心肝血虚不能养目,再加肝火上冲犯于目,所以就出现了白内障。有的表现为幻视、幻听和幻觉,夜晚梦到已死的人,这是心肝火旺侵犯血分、扰乱神志的原因;有的四肢肌肉酸胀,筋?牵掣拘挛,这是肝火太盛、脾胃受侵、湿热搏击所致。有的人得了四肢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痿证,有的人得了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痹证,有的人突然气逆昏厥,有的人得了口眼斜、半身不遂的中风,有的人生痈疽恶疮,有的人发生下肢瘫痪的骨痿,有的人患有上身热下身冷的症状。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肺为脾之子,脾病会及肺。脾胃虚弱,运化?常,聚湿生痰,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气血生化不足,脾土亏虚,便不能生肺金,使得肺气也会变虚。肺气亏虚,使肝木妄行反侮其所不胜的肺金,而心火又会趁机侵侮其所克的肺金,因此肺金受脾土、肝木、心火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就会造成肺气不能清肃下行,痰火上壅,出现胸部胀满、喘促、气短、咳嗽。
          肾主水、主津液,水液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脾为涎,入肺为痰。如果肾的气化功能出现障碍,水液代谢失调,化湿生痰停聚于肺,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咳嗽、鼻流清水或浊涕、打喷嚏等症状。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调理脾胃虚弱,都是以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等五个方剂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如果有表现出肝、心、肺、肾、脾五脏的一个或两个证候,就根据这些证候,在以上方药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对症治疗,脾属土,可资生他脏。所以脾胃元气不足,没有固定的体现,脾的问题常常反映在肝、心、肺、肾四脏的病机变化中。所以在治疗肝、心、肺、肾的有余或不足的证候时,无论用补法还是用泻法,都应当使用有益于脾胃的药才恰当。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食物进入胃中,消化之后,一部分精微被输散到肝脏,然后其精气传送到周身的筋络;另一部分精微经过脾的转输上注入心,再浸淫到血脉里去。气血在经络里运行,并上归于肺,肺在会合百脉以后,再把精气输送到皮毛。气血相合,又流归膻中。而胃所摄取的营养物质,首先输布于心肺所主的上焦属阳的通道。阳气升浮,浮则使卫外的阳气布散于皮毛,升则使轻清的阳气上达于头顶,阳气升浮就使得胃中?养物质输布于全身和头面,因而九窍便会通利。
      水液进入胃里,散布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脏;脾脏散布水液精气,又向上输送到肺。若病人水液进入胃中,顿觉水下行至脐下,就想小便,这是由于水谷的精气不能上输于脾,更不能散布于肺。津液不能上滋,肺阴不足,心火上攻,人就会感到口燥咽干,这是由于下焦阴火太旺,致使心火旺盛,火热伤津所致。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补脾胃,饮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  柴胡45克,甘草(炙)、黄?、苍术(淘米水浸,去黑皮,切片,晒干,锉碎后炒)、羌活各30克,升麻24克,人参、黄芩各21克,黄连(去须,酒制,炒)15克,石膏(长夏时稍用,长夏过去就去掉,权衡使用)少许。

  【方义】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以柴胡为主药,分量最重,以升阳益气举陷,辅以人参、黄芪、苍术、炙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佐以石膏、黄连、黄芩凉心清胃以泻阴火,再加羌活、升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胃、泻阴火、升清气之功。

  【方法】  以上药物切碎,每次服用三钱,加水二盏,煎至一盏,去药渣,大温?服下,服药时间以早饭后、午饭前为佳,隔天服用一次。服药期间,应当减少食量,多食甘美的食物。服药之后,应休息一两个小时不要讲话;酒、黏腻不消化的食物和八角茴香、花椒、桂皮等也应禁食,因为这些食物会助长湿热之邪而损伤元气;也要忌喝冷水,忌食生冷、寒凉的瓜果和淡渗利尿的药物,以免这些阴寒食物阻遏阳气使其不能生长增旺。应该吃点温性及清淡的食物以资助阳气。这种治疗的方法和方药,就是要使得阳气升浮,而淡渗的药物和食物都有助阴损阳的作用,都是尤其需要禁止的。虽然如此,也有根据病情的缓急服食这类药物和食物的,如果?现肾经火旺及督、任、冲三脉受邪偏盛,就应当用黄柏、知母二味药用酒洗后炒制,以清泻肾和三脉的火邪。至于分量就应该在临床运用的时候根据病情斟酌加减,但是这些苦寒之品不能久服,以免助阴伤阳。湿热下注,小便赤黄、淋漓涩滞不爽,就当通利小便;火结大肠、大便结燥,就应当通导大便,这些也是随症加减的权宜之法。大小便通畅之后,就不应该再服这些清利通便的药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这里虽然确立了饮食禁忌的法则,但是该吃的食物还是要吃。如果一切事物都一并禁止,那么胃气就失去了营养来源。因此,应当根据需要进食,以滋养胃气。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温补派《脾胃论》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9 0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