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杏林道人论用药五行

热度 11已有 1517 次阅读2012/2/28 14:07 |个人分类:临床常用中药直指|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凡用药,首论阴阳,次分五行。

不知药之五行,何以配五脏六腑;不知药之五行,何以谈性味归经?一药尚且不知,一方下去,罗列十种甚或几十种,组合交杂,岂不乱成一团?此等人用药,便如盲人夜路,一片漆黑!所开处方,只能是胡乱抓瞎而已!此等药汤下肚,医治者尚不知其行走何经,更不知其归途是何处,岂不异变蜂起?何况奢求其治病哉?便如愚者领兵,不知军行何路,亦不知所攻之城在何处,更且一出城兵勇以作鸟兽而散,此等种种,岂望得胜?

凡宇内万物,莫非五行所成,是故皆含五行之性。临床用药,以五行辨之,其理自显,一目了然!‘医者意也’,如果仅仅死记硬背,什么大黄泻下,黄连清火,人参补气,苍术燥湿,陈皮化痰、、、、、、如此学医,仿佛照葫画瓢、鹦鹉学舌,岂能明医学之真意?现在中医教学之《中药学》讲义,骨子里是西医的套路,误人多多,其实不如一本陈士铎的《本草新编》,也有不如刘渡舟先生《临床用药三十讲》,吾意所谓教科书可以付之一炬也!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以五色论,青、赤、黄、白、黑;以五味论,酸、苦、甘、辛、咸。

木类:

是故凡中药晒干后仍色绿、色青者,其内蕴含五行中木之能量,可以‘木’论之,故多归肝胆。如:黄芩,茵陈,软柴胡,绿萼梅,桑叶,蚕沙, 半枝莲,青蒿,皂矾,青风藤,木通,伸筋草,木贼,小茴等等。细辩之,黄芩入胆经而清其湿热,

茵陈利肝胆湿邪而退黄,

软柴胡升畅肝气而解郁,

绿梅花入肝而散郁结,

桑叶清肝名目祛风,

蚕沙升肝胆清阳而降浊,

半枝莲解肝胆之邪而止胁痛,

青蒿祛肝胆湿邪而畅阳气,

皂矾驱肝胆之湿痰兼杀三虫,

青风藤入肝通络而祛风、善于止痛,

木通祛肝胆湿邪而兼祛风利尿,

伸筋草入肝走筋而去筋之湿邪,

木贼入肝胆而明目、散结、褪翳,

小茴散肝胆结气,故治疝止痛等等。以下不再细论。

以味论之,凡味酸者,亦属木、入肝胆,如:白芍,芋肉,乌梅,芒硝,五味子,胆矾,白矾,木瓜,山药等等。其余种种,学者举一反三自明。

以下略言之:

土类:

色黄者,属于土,含土之性,多归于脾胃,脾胃主肌肉,所以亦可以走肌肉。是以白术(白术虽言白,实带黄色)、苍术、黄精、玉竹、党参、硫磺、黄芪、黄连、黄柏、黄芩等等。或言,方书中未有言黄柏、黄芩入土者,是为汝误导也?其实不然,黄柏、黄芩正因为带土之性,方能祛湿,走肌肉,祛肌肤里湿邪,所以皮肤湿疹多用之。

味甘者亦属土,亦走脾胃。如黄精、黄芪、党参、玉竹、熟地、山药、杞子、大枣、饴糖、葡萄糖、甘草、沙参、麦冬、天冬,黄豆、莲子肉等等,皆是以味入土也,亦是脾胃中药也。 

金类:

色白者属金,故色白者多入肺或大肠。如云苓,白术,山药,贝母,薏仁,滑石,冰片,橘白,莲子,麦冬,天冬,白芨,白附子,龙骨,牡蛎,石膏,银耳,天花粉等等。

味辛者属金,故细辛,辣椒,生姜,苍术,旋复花,薄荷,橘皮,藿香,手掌参,南星,半夏,徐长卿,藁本,皂矾,冰片,樟脑,藜芦,皂角,石膏等等皆是肺或大肠药。

 

水类:

以色言,熟地,生地,玄参,补骨脂,磁石,女贞子,桑葚子,大云,黑料豆,车前子,椒目,黑蚂蚁,蜈蚣皆是肾水药。以味言之,芒硝,大云,锁阳,川断,盐,火硝,咸附子,五味子等等,亦是肾水药。

 

凡常中肯定有变,其中变化者在于,在五行土之中,除甘味外,味淡者亦属土,芳香者亦属于脾土,以芳香悦脾也。所以学医者当知茯苓,薏仁,石小,土茯苓,扁豆,淡竹叶等等以味淡而入脾。陈皮,藿香,丁香,甘松,大茴,小茴,三萘,草果等等,以芳香而入脾。

 

另外五行火中,虽以苦味属火,然而心是君主之官,苦寒直折是为伐君,岂能入之?因此苦味一般以入小肠论而不入心。苦味除却以入小肠论,尚以入胆经论,因为胆味为苦,从其类也。如:黄芩,胆草,虎杖,公英,地丁,苦参,大黄,栀子,木通,枳实等等。入胆亦入小肠,苦味带有火性,故亦能胜湿。

入心者,色红为正品,如当归,丁香,朱砂,丹参,红花,杞子,龙眼肉,萸肉,丹皮,赤芍,五味子,枣仁,柏子仁,油苍术,肉桂,桂枝,代赭石,血竭等等,皆可以入心。

 

以上为五行用药大意,每用药,如此观之、思之、念之,胸中不执于任何一部本草,而一草一木自明,如仰掌观纹,如庖丁解牛,随手捻来,即是良药也。如是之时,方可以观方剂也!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杜鹃花开 2012/2/29 13:40
好贴。
回复 天真童人 2012/3/1 15:08
这篇给我很大的启发,为了自学中医,我买了中医的教材和配套的光碟,但是认真的坚持了几天,听了几次,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没有关联,枯燥无味,抓不到一点头绪,最后搁置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谢谢先生分享!为我学习中医药理指引了另一条道路!
回复 同心 2012/3/1 22:59
太好了!
回复 月牙白 2012/3/2 11:15
学习了~
回复 hongda 2012/3/2 14:21
又一篇好文
向樓主學習
回复 摸鱼儿 2012/3/3 18:29
篇篇都是好文章呀,每读一篇都获益非浅。谢谢先生的指路。
回复 卡其 2012/12/23 00:13
“辅行诀”里面写的是:辛味发散皆属木,酸味收敛皆属金。苦味属水,咸味属火。
跟道长说的不大一样。
回复 zhouxiliang2011 2012/12/23 14:52
以前只知五味归经,学老师五行用药,似航海塔灯,大漠指针,方向明潦,刻意辨明,学习了,并谢谢老师教导。当然五行又分阴阳,药性错综偏胜,期老师不吝赐教!
回复 杏林道人 2012/12/23 20:03
卡其: “辅行诀”里面写的是:辛味发散皆属木,酸味收敛皆属金。苦味属水,咸味属火。
跟道长说的不大一样。
五行诀本人还没有完全吃透,现在还不敢随便说。等以后有机会了,把自己理解的也贴才出来大家指正一下。
回复 渔人 2012/12/23 21:55
学习了
回复 lujigz 2012/12/24 13:06
就五味与五脏关系的解答:
卡其 2012/12/23 00:13
    “辅行诀”里面写的是:辛味发散皆属木,酸味收敛皆属金。苦味属水,咸味属火。
     这是从“气化”角度来说药性的,用药也应如此,《内经》里有所阐述。《内经》里还有一种五味入五脏的描述:酸-肝木,苦-心火,甘-脾土,辛-肺金,咸-肾水。是“质”的角度的描述,如此用药过量则泄五脏。
由此可派生出一种配伍方法:也即反佐,用药遇到不能开其经络,则用“质”之药微泄气以打开缺口,再用“气化”之药以治其本。
例:通脉加猪胆汁四逆汤,阴寒极盛,寒气收引形成壁垒,服热药即吐。用猪胆汁这以苦寒入里之药打开一缺口,四逆汤就能入里起效了。供大家参考。
回复 雨后青山366 2015/8/17 18:38
好文!经典!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7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