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董氏针灸之三叉穴健脾活络,理解祛瘀

已有 1396 次阅读2015/3/5 23:26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三叉一穴】
穴位:在食指与中指叉口之中央点处。
解剖:桡骨神经浅枝,肺分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取穴:当食指与中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
归经:入肾经。
主治:角膜炎、眼睛酸痛、腰痛、坐骨神经痛、眉棱骨酸、胀痛、视神经萎缩、半身不遂、痿症。
针刺法:直刺二寸。从叉口进针至两掌骨间端。握拳后从叉口进针。
针感:局部酸胀麻电感。
区别:董氏三叉穴虽与经外奇穴八邪穴位相同,但其主治症状与八邪完全不同。又刺针方法,八邪是针三分—五分或三棱针点刺泻血。而董氏三叉穴是直刺二寸与八邪有别。希读者仔细分辨。
说明:三叉一、二、三穴在董公所著之书,并无列入,而由胡师公开董公所传编入其所著之「实用董氏针灸奇穴全集」,三叉穴为董氏所传中具有奇效的要穴,三叉穴共有三穴,每穴归经不一,对其所入之经,具有调整调补之功,为董公常用之要穴。
【三叉二穴】
穴位:在中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
解剖:尺骨神经手背枝、脾之神经、肝分支神经。
取穴:当中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
归经:入脾经、肝经两经。
穴性:健脾活络,理解祛瘀。
主治:胰脏炎、脾肿大、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手脚麻痹、肝弱。
针刺法:直刺二寸。从擦虎口进针至掌骨骨缝上缘。握拳后从叉口进针。
针感:酸胀麻电感。
区别:本穴位置虽与八邪(经外奇穴)相同,但主治症状,与刺针法皆不相同。请注意区别。
经验:(一)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三个穴位,一齐下针,对感冒时体力的回复有很大的帮助,三叉穴和董氏奇穴中神耳穴、水金水通、通肾穴一样,具有补穴的功能,不只有治病的效果,亦有调补气血的功能,身体较虚的人可取神耳穴及三叉穴下针。
   (二)三叉穴每穴各有其归经,当临床取用时,当配合掌诊取适当经穴,效果更佳。
【三叉三穴】
穴位: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
解剖:尺骨神经手背枝、肾之神经。
取穴:当小指与无名指叉口之中央点处是穴,
归经:入肾经。
穴性:滋肾镇痛,益肾利尿。
主治:头晕头昏、坐骨神经痛、长骨刺、腰酸、腰痛、肾盂炎、肾脏病水肿、重感冒。
针刺法:直刺二寸。从叉口进针直抵手掌骨叉口上缘。握拳后从叉口进针。
针感:酸胀麻电感。
区别:本穴位置虽与八邪(经外奇穴)相同,但主治症状与刺针法完全不同。
经验:(一)三叉三穴入肾经,因此五行上属水,而视力减退的人,大都属于肾水较虚,因肝为木,主目,木补其虚,故刺肾水补肝木有滋肾益目之效,对眼睛帮助很大。
    (二)三叉三穴下针后,亦可再加配腕顺一穴,使成董氏T字刺针法,更可加强效果。

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专题技术培训,由邱教授亲自授课,并且现场示范教学。保证每位学员都能掌握董氏奇穴疗法。3月20日—3月25日(20日全天报到) 上海举办,报名电话:刘老师13021231516 咨询 QQ: 1312863738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