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浮针疗法的进一步了解

已有 176 次阅读2016/1/25 15:58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第三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一、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2)针体在水平运动  
            
(3)均匀柔和反复的扫散动作   
  
(4)留针时间长      
      
(5)在操作时,必须聚精会神,

                                   
二、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

疗 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

的原 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

少发生。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合症),远期

   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

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

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

                         第四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

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

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二、明确病痛点

    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筋膜扳击点(myofascialtriggerpoint MTrP)

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常常为医生们忽视,他们

更多地关注影象学的资料,而不去自己地检查病人。比如,颈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往往以

为突出的椎间盘是罪魁祸首,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认识都欠缺思考。有大量的资料表明,

MTrP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原因。

    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万面。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三、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

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上下左

右,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量虹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地


    (5)可以不必拘泥此原则。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

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

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浮针、腕踝针特色疗法临床应用专题研修班,现场发放大量针具,保证学员充足的现场练习时间,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启才主讲,
03月15日--03月18日(15日全天报到)   北京举办,
03月20日--03月23日(20日全天报到)   广州举办,
报名电话: 刘老师13021231516 (微信)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7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