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浮针疗法

已有 367 次阅读2016/4/18 16:23 |系统分类:中医知识


浮针疗法是近10年来刚兴起的一种针刺镇痛新疗法,由符老师最早提出来。浮针疗法的提出与应用,是近代出现针灸新疗法中最具有对传统灸针疗法的传承、发展及创新性的一种新型疗法之一;它具有镇痛效果确切,操作便利等优点。临床上以骨伤及软组织疼痛为主症,以消除局部阳性压痛点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然而,目前浮针方法治疗理论尚存在困惑。下面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以“针至病所”来阐明浮针的针灸治疗学原理,以完善浮针临床理论探讨。

浮针疗法的渊源及针刺术演变浮针疗法,萌发于腕踝针,但它在针刺术式及针具的选择上,以更加明快的手法,并加粗针具直径,仿直置型静脉留置针以增强临床可操作性及软管留埋的留针效应。一改传统针刺术式的垂直提插、捻转、抽、引、推、纳针刺手法,变为在皮层下平扫、滚动手法,在单位时间内施以一定的刺激频率,变垂直点刺激为平面刺激,明显地提高了在皮部及经筋层面的经络刺激优势。

一、浮针疗法与传统“针至病所”理论的同一性。

浮针疗法作用的层面在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解剖学上称为浅筋膜)相当于传统经络的皮部、经筋层面,中医学上所谓的腠理。进针点选择在病痛局部周围或远道部位,进针在皮下,针点可从多向性朝向病灶,靠近病灶;这与“针至病所”的理论颇为合拍。以针尖靠近病灶或朝向病灶是“针至病所”的一个治疗原则,它的理论是建立在辨证辨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血、痰、湿、液、皮、脉、肉、筋、节、骨之聚结疾病。以针尖直刺病灶,靠近病灶或朝向病所,起到以针调气,以针引气的目的。浮针疗法与针至病所的治疗层面,都以传统经络的皮部、经筋为治疗学基础,以治疗临床局灶性疾病(包括阳性压病点)而获效。

二、皮部经筋的卫气运行是针至病所与浮针疗法的原动力。

人体经气的循行是具有多样性的,以皮部、经筋的经气运行表现尤为特出。皮部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所以说皮部经气具有网络性。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其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未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它们借助于卫气的扩散性、网络性,以及标本、根结的经气循行的向上性以及气街经气的双向性为依托,表现为针至病所在皮部、经筋层面的经气循行的多样性。

三、总结

浮针的传统理论及文献研究,目前少有人从针至病所的皮部、经筋层面,并整合卫气运行学说来阐明浮针的临床针灸治疗学原理,总认为浮针的传统理论缺少前瞻性及指导性,造成了浮针传统针灸理论的困惑。我们在传承、发展传统针灸理论中,若套用“气至病所”的理论来阐浮针的传统理论内涵,便成为目前浮针刺理论困惑的原因之一,也是目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浮针、腕踝针特色疗法临床应用专题研修班,现场发放大量针具,保证学员充足的现场练习时间,达到独立操作的水平。博士研究生导师王启才主讲,

04月24日--04月27日(24日全天报到)   长春举办,

5月15日--05月18日(15日全天报到) 北京举办,

报名电话: 刘老师13021231516 (微信)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1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