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野医正讲:人生所在的大游戏场(一层篇3)

热度 1已有 1250 次阅读2007/11/25 01:12

关于中医诊病手段的思考

还从一个故事说起

这里可能很多人没有用过或见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摇把子电话。那是一种电话史上使用历史最长的电话,也是一种可靠性最强优点最多的电话。电话机自带发话电源和发铃发电机,可以不依赖交换机支持,多个电话并联互通。后来因为使用电话的人多了,便产生了人工交换机,由接线员进行交换接线。再后来因为使用电话的人更多了,既使全世界的女人都去作接线员,也接不过来了,于是产生了自动交换机。一直发展到目前庞大的又极其脆弱的电话系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瞄准世界电话交换机技术的最前沿,要"大干快上,甩掉摇把上自动!"因此,我刚参加工作上班,就参加了当时的准电子交换机的试制工作。当时搞什么难度较大的工程都是以会战的形式搞,全国各地区中心局都要搞一个试点县局,方案自寻,各自为战,只要是电子交换机就行。我们地区局也组织了会战组,由全区唯一的北邮毕业的任师傅(这要是现在应该是称任老总的)负责。任师傅要搞当时在理论上最先进的正逻辑交换机,所谓"正逻辑"也就是使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电子器件硅三极管,相对于zhe三极管而言的。

一九七七年三,四月间,任师傅带领一干人马到部里寻找最先进方案,部里的人说,部研究一所搞了一套先进设计,正在广西武鸣搞样机呢,你们快去!神通广大的任师傅下午就带领人马坐上了北京去南宁的"三叉戟"运输机。你们可别小看这次坐飞机!坐飞机在现在看来是件平常事,但在那个年代,你就是当省长也未必能坐上
"三叉戟"飞机。当时,美帝国主义对咱们搞封锁,中国只能转手通过巴基斯坦买了四架"三叉戟"运输机,就这,林彪出逃时又摔碎了一架。还剩三架,任师傅他们竟然就坐上了!(原来任师傅的哥哥在中央某部工作,后来还当过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央书记处书记。)飞机落地南宁后,任师傅一行个个脚蹬翻毛皮鞋,棉衣棉裤还套着大衣。见这里的人大都是光脚短衣裤衩还带着雨伞,纳闷,这不才四月份吗?怎么这样热呢?大晴天的,他们都带雨伞干什么?还没来得及想明白,一阵大雨下来,把他们浇得狼狈不堪。街上的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他们。

以上都是废话,下面进入正题。

当时中国还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一说,大概美国也没有。而这电子交换机要用上百万个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等分立元件装起来,若用上一个坏元件,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任师傅把全区唯一的一套专门为他个人配备的仪器搬到会战组,用以检测要害部位电路使用的元件。我们几个小组的人不会用仪器,有一个小组的组长是大学毕业的,他会用!因此,这套仪表成了他的专用工具。他把他们组要用的元器件逐一经过检测,每盒上百的元件他挑不出几个好的来。而我们呢?就用他挑剩下的元件。各组的电路板装起来了,我们的全部能正常工作,他们组的却都不行!

比如,时延电路,振荡器电路等,时间都是以微秒计时的,电容量很关键,而他用的电容器都是他用仪器精心挑选的,但电路却不工作。在他为解决问题犯愁时,我从他挑剩的盒子里随意抓起一只电容交给他,对他说:换上准行!他不信但也没有办法,硬着头皮换上,电路果然工作了。我又说:我闭上眼睛给你摸一个,换上去照样行!他一换真的行。他说:你怎样挑的?我说:不用挑,你早把坏的都挑出去了!

到底是仪表不对?还是他用错了仪表?至今也没搞清楚。

现在又折腾中医,也碰到有的人把中医望,闻,问,切的诊病手段都用上了,但总把人家的病看不好。于是就又思考起:到底是四诊手段不对呢?还是医生不会用?这个问题来了。

[
本帖最后由 野医 于 2007/11/25 00:06 编辑 ]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同德后学 2013/11/5 00:37
学习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5 19: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