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壸天泼墨 读书手札-伤寒论

已有 1450 次阅读2009/11/9 23:36

壸天泼墨

读书手札-伤寒论

作者:金老中医

此文不厌千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張仲景为东汉著名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为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亷,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
后汉书,无其传略,说明张仲景非豪门旺族。
古谚云,,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疬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丧。
乃勤求古训,博釆众方。。。。。为伤寒杂疬论合十六卷。
伤寒杂病论成书以后,由于战乱频繁,以致原书流散于民间。到了西晋,经太医王叔和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成卌,名为伤寒论。此后,又经东晋。南北朝,该书仍然流散于民间。唐代孙思邈撰千金要方时,仅少数引证了该书内容,而未窥其全貌,故有,江南诸师秘仲景书而不传之叹,孙思邈晚年撰千金翼方时,才收载了伤寒论全书內容,开载入巻九。卷十之中,可看做是伤寒论最早的版本。
自秦以后,有一个经西汉到东汉早期的几百年的发展兴盛时期,在此基础上,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医学事业的发展,也相当突出。
人民群众的疾苦,激发了张仲景发奋于医学并从事医学著述的热情和责任感。
伤寒论的学术成就,首推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医学专著。
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伤寒论处处体现了对立统一法則和整体恒动观。
其治疗,必因证立法,因法设方,因方遣药,法度谨严。
伤寒论对多种外感热病和內伤杂病,提出淮确而有效的治疗。
伤寒论,所论六经,是不在对人体机能活动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依据脏腑经络的阴阳属性,而提出的六大机能体系。各机能体系有独立的生理功能,又与其余各体系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协调配合关系,故而六经在人体这个大体系之中,构成有机整体。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疾病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故有兼挟的,谓之兼证。。由此证而变为彼证的,谓之变证。。由一经病证而传变为他经病证的,称为传变。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辨证的纲领。
伤寒论的六经,既是辨证的纲领,又是论治的准则。
太阳亦称巨阳。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书,众口皆同。
八纲辨证是逐步总结和完善的一种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是对一功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等方面的总概括,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故在具体运用上,适应面很宽,但须与其他辨证纲领相互渗透,才能对某一具体证候作出准确而具体的判断。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有互补之妙,而非相互对峙。
循六经次序相传者,谓之循经传。
病邪隔经相传,谓之越经传,称为误治传,传有因误治而使病邪传变者。
有从太阳而内陷厥阴者,称为首尾传。
以上传变形式中,循经传,在临床上极为罕見。
其余传变形式,固然常可見,但毕竟是形式,不能称为规律。
六经病证中,凡二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凡一经证侯未罢,而一经证侯继起者,谓之并病,換之言,并病出現有先后次序。
凡素体虚弱,感受病邪,病证不经三阳阶段而直接出現三阴证候者,名为直中。
太阳主一身之表,名六经之藩篱,有卫外之功能。
太阳篇中变证尤多,变证则病情巳发生性质变化,不属太阳病范畴,而又列入太阳篇者,正所以明病情演变之原由。
不问何气之变,而但兼此脉此证,便可作太阳病处治,亦必兼此脉此证,方可作太阳病处治,虽病已多日,不问其过经巳未,而尚見此脉此证,仍可作太阳病处治。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桂枝汤本证,辨证为主,不必问其伤寒。中风。杂病。今人凿分伤寒,不知辨证,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
盖因桂枝汤所主的证候较广,非太阳中风一种,故脉象难以规定,正是大论清空灵妙处。观论中桂枝汤诸条之脉象,屡有变异,当信而有征,何况桂枝汤主病证尚多。
是定法中之活法也。
太阳中风以缓脉为主,然随病理状态不同,而脉象掌有变例。
浮缓之脉,必与中风之症并見,方可断为表病。
太阳病在表,从表而祛其邪,犹因势利导,少费功力。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汗出之因,种种不。汗出而宜汗法治疗的,当属营卫不调之自汗,其发汗之方,又宜桂枝汤,决非麻黄之属。
桂枝汤于发汗中寓有敛汗之意,和中有调之功,故发汗是其手段,敛汗为其目的,此指桂枝汤治疗杂病自汗而言。若太阳中风证而用桂枝,則以发汗为手段,调和营卫,邪祛正安为目的。
以病字冠首,说明所包范围甚广。
桂枝汤本为解肌而设,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常须识之,勿令误也。
桂枝汤三禁。。一。表实无汗者。。二。湿热内盛者。。三。內热甚者。
桂枝加葛根汤。。此方为解肌祛风,升津液,舒经脉之良方。
扶阳即所以固表,固表即所以敛汗,敛汗即所以存阴。
桂枝汤中加附子以温经扶阳,则暗合存阴之意,为扶阳解表之方。
邪陷胸中而胸阳受伤,芍药不得不去。
因胸阳不足而邪陷,故去酸苦阴柔之芍药。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兩新加汤证,以发汙后但身疼痛,脉沉迟为主症,或有表证未罢。
身疼痛,脉沉迟,因表证或有或无,即令表证未罢,仍以身疼痛,脉沉迟为重心。
示人以灵活应变。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05: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