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中医名词解释——五行(三)

已有 192 次阅读2009/5/13 11:15 |个人分类:基础学习

土喜温燥
用以说明脾的生理特点。土代表脾,在水液代谢的生理活动中,脾具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脾气温燥,则运化功能健旺,吸收正常。若过多受纳生冷食物,就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运化;反之,脾虚不运又会形成湿浊内停,发生小便不利,水肿和痰饮等病症。 
 
土不制水
土指脾土,水指水湿,即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湿浊停滞,出现多吐稀白痰,小便小利、大便溏泄或水肿等病症。 
 
四时
即春、夏、秋、冬四季,其中,夏季的第三个月(农历六月),又称为“长夏”。 
 
十二时
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丑时相当于一至三时·其余按十二时辰序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已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音跌)”;申时称“晡时”,或称为“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 
 
制化
制即克制,化即化生。五行学说认为,化生和克制是互相为用的,事物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这样生克的配合,称为制化。举木为例:木能克土,但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通过这种调节,使木不能过度克土。其余类推。 
 
亢害承制
见《素问、六徵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禦解。制,即压抑或节制。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禦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发。例如实热内结的病,因内热炽盛,损耗津液而便秘,又会火气上冲而谚语,治疗就须用承气汤苦寒泻下,才能抵禦这种亢盛的热邪。 
 
五音
古乐中的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行学说用五音配五脏。从病人发音的高亢、低沉、重浊等推测五脏的病变。即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因其过于牵强附会,现已不用。 
 
五运六气
简称“运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古代医家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种十天干以定“运”;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地支以定“气”。前人结合五行生剋理论,推断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但其中不少是牵强附会之说,现已少用。 
 
五行
我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人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范畴。医学中的五行学说则是古代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剋”,“相乘”,“相悔”的理论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以总结临床经验。基本内容: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徵。如肝、筋、目属木;心、脉、舌属火;脾、肉、口属土;肺、皮毛、鼻属金;肾、骨、耳属水等。以生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相互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采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并包含着古人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强调事物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观点。对古代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个学说以五行通套一切事物,如果完全按照生剋乘侮解释事物的变化发展,就会失之笼统。故后世在医学实验过程中也逐渐有所摆脱。今天,在实践中要取其有益的临床经验,抛弃其不合理之一面。 
 
五胜
是一种用五脏之气相胜作为治疗的方法和原理,例如肺(在五行属“金”)的病症,用调补脾胃(在五行属“土”)的方法治疗,所谓“培土生金”。指五行相克。 
 
五常
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类事物的正常运动。《伤寒论》序:「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五声
指与人的精神活动有关而发出的呼、笑、歌、哭、呻(呻吟)等五类声音,是脏象学说按五行的观点把人的发声活动进行的归类。即肝主呼,心生笑,脾主歌,肺主哭,肾主呻。这种归类,带有牵强附会之处,现已少用。 
 
三伏
指初伏,中伏,末伏而言。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指末伏。即以初伏、二伏、三伏为序。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2 1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