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中医名词解释——神气精(一)

已有 245 次阅读2009/5/16 18:53 |个人分类:基础学习

魄汗
“肺脏魄”,外与皮毛相合,而汗液又由皮表透发,和肺气有关,故称为“魄汗”,汗孔亦称为“魄门”(即“鬼门”)。一说魄为阴,汗为阴液,故名。 
 
阴液
泛指体内一切富有营养的液体,或指脏腑的阴精。从液的性质而言,液是稠而浊的,属阴,故名。
 
谷气
又叫“水谷之气”。指饮食的精气,因为人的饮食以五穀为主,故称。 
 
血脉
即“经脉”,简称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血的形成,是由脾胃等器官把饮食经过消化以后,将精微部分和津液桔合吸收,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血的功能除了营养身体各部组织外,又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以及皮肤的感觉等,都和血的功能有关。而血的这些功能,必须在气的推动下,以及气血在心血管内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营血
从生理的角度说,营血就是指血液。 
 
营气
乃运行于麻管中的精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其性柔顺,有化生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营气”的运行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然后通过全身的经脉不停地运转,营养人体上下、内外各个部分。所以从生理的角度而言,营气就是指血液的作用。 
 
营卫气血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慓悍滑利,无所不到。“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这虽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有捍卫于外的“保卫“”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一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挥营卫的作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清代叶天士的《温热论》就在这个基础上,把温病传变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临床上辨证施治的纲领。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指饮食所化生的精微物质。《素问·痹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这种物质通过脾的气化作用,上注于肺,行于经脉之中,均匀的分佈于脏腑和身体其它组织。指经脉的脉管。《灵枢·经脉篇》说:「脉为营」。这里的“营”有营舍的意思,也就是血气所处的地方。 
 
精血
血的生成,本源于先天之精。人在出生以后,血液的再生,来源于后天饮食,靠中焦脾胃的气化,吸收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加以变化而成。精的生成,同样是靠后天饮食的化生,所以有“精血同源”之说。精气是脏腑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血的盈亏是象徵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故临床上精血不足的病症,往往须用补肝益肾等法治疗。 
 
精神
亦即“神”的概念。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五脏中的“心”有最密切的关系,因为心是“藏神”的,《灵枢·邪客篇》记载:「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大主”体现了脏腑中“心”的统率作用,“舍”有寄舍的意思,可见精神就是“神”的主要表现。 
 
精气
通常是指后天之精而言,亦即充养脏腑的精华(包括饮食所化生的“营卫之气”),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和肾本脏所藏的精气(即男女媾精的精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脏腑的精气充盈,肾本脏才有充盛的精液。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中构成人体的部叫“生殖之精”(即“先天之精”),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为“水谷之精”(即“后天之精”)。前者是生殖的基本物质,功能繁衍后代;后者由不所摄入的饮食所化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机体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平时脏腑的精气充盈,则归藏于肾,当生殖机能发育成熟时,它又可以变化为生殖之精。精气不断的消耗,又不断得到水谷之精的滋生和补充。精是生命的基础,精足则生命方强,能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而不易受病;精虚则生命力减弱,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均可减退。 
 
神明
即“神”的概念。 
 

“神”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现象的主宰,它有物质基础,由先天之精生成,并须后天饮食所化生的精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和发挥它的功能。它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凡神气充旺,则身强,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活动的正常现象都被破坏了。前人把大脑、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和心联系起来,故又有“心藏神”的说法。《素问·宣明五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所说的神、魂、魄、意、志等只是用以区别不同的中枢神经活动现象以及对内脏某些病理上的影响,实际都是由心所主的(参见“五脏所藏”条)神又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是内脏功能的反映。如诊断时对眼睛、脉象等生理机能正常反映,都叫做有“神”(参见“得神”条)。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