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这样的解释对于临床毫无价值且不说,就是为理论而理论,也不容易讲通,譬如厥阴是怎样为阖的,就不好讲了,笼统地称为“阴中之少阳”,这对于读者能起到多大的帮助作用,是值得怀疑的。
凡无助于临床实践,而又越解越难懂,越学越糊涂,这样的注解必有问题。
开阖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要弄清这一问题,应当先从开阖枢这三个词的产生和演变说起。
原来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太素•阴阳合篇》和《经脉•根结篇》都作“太阳为关,……”“太阴为关,……”肖延平的按语说,这两个“关”字,日本抄本都写作“閤”这是关的繁体字“關”的古代简化字。那么太阳和太阴,究竟是应当“为开”呢,还是“为关”呢?据杨上善《太素》注的意思,门是门关、门阖、门枢三部分组成的。门关的作用,是“主禁者也”。既然是“主禁”之意,自然当作“关”字为是,若作“开”就说不过去了。而且无论《灵枢》、《甲乙》、《太素》,在这几句之前,均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这样一段文字。既然前文是“折关、开阖、败枢”下文就应当是“为关、为阖、为枢”了。
为了证实开阖枢确实是关、阖、枢的演变,兹再举《素问•皮部论》以作证明。《素问•皮部论》里有“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少阳之阳,名曰枢持”,“太阳之阳,名曰关枢”,“少阴之阴,名曰枢儒”,“心主之阴,名曰害肩”,“太阴之阴,名曰关蛰”等语。据日本人丹波元简《素问识》的考证(文繁不录),害蜚当作门扉(即门扇、门板),枢持当作枢杼(即门脚、门轴,门的开阖,全仗此轴),关枢是“持门户”的横木(即门栓),枢当作枢檽(柱上承木之斗拱),害肩当作阖肩(扉上容枢之枅),关蛰当作关槷(即门撅,在门当中两扇门相合处,用以防止门过于合向里去)。由此可见:太阳、太阴为关,关指关枢、关槷,阳明、厥阴为阖,阖指阖扉、阖肩,少阳、少阴为枢,枢指枢杼、枢檽。这本来是古代建筑学上的一些名词,古人用于三阴三阳,其目的是以比类、取象的方法,帮助学者领会其大体意义。诚如丹波氏所云“且害蜚、枢持、关枢之类,为三阴三阳之称者,不过藉以见神机枢转之义,亦无深意焉”。而有的注家,却偏偏就此传抄之误,在开阖枢上大作其文章,注《伤寒论》者尤其如此,结果把《伤寒论》越讲越玄,学者越听越糊涂。这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在故弄玄虚,吓唬人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