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04|回复: 0

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3 22: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迫“改名换姓”的中药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些忌讳,人们在言行上常常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就连一些中药也是难逃“劫难”。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的。
    山药:是一味补脾益肾的佳品。在历史上经历了2次改名换姓。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代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又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而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玄参: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玄参,其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玄者,黑也,故有“黑玄参”之名。到了清代,因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改“玄”为“元”。“元参”之名便由此而得。
    玄明粉:是从中药芒硝中提炼所得,又被称为“风化硝”。在清代,遭受了与玄参相同的命运,因避讳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玄”为“元”,故得名“元明粉”。
    延胡索:常常用来治疗胃脘痛的延胡索,在历史上也经历了数次的“改名换姓”。早在南北朝时期该药已开始入药,名为“玄胡”,唐代始有“玄胡索”之名(见于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元代名医王好古曰:“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该药因此而得名“延胡索”。明代贾所学在《药品化义》中称其为“元胡索”,现常简称为“元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04: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