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3|回复: 1

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09: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体生命基本分为两大部份,第一是以五脏,五腑(包括了六腑三焦),五体,五官,经络,及奇恒之府“脑”,所组成的人体生命躯壳;第二是由“生命能”(即血液),其中包含了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元气及元阳之气,所组成有形和无形的生命物质。
人体生命的躯体有了生命能(由血液和元气及阳气所组成的红色液体。以下简称为“生命能。”),在体内血脉中的循环运动,人体生命就有了活动力,就有了生命体的外在活动。
生命能在人体血脉中不停顿的循环流动着,每流动一寸,就会产生一分的阳气。这与物理学的物质运动规律,是不谋而合的。人的生命躯体运动量越大,越快,生命能的流动距离就越长,速度就越快,所做的功就大,而生命能的消耗量,则相应增大。因此,所产生的阳气(即能量),则相应增大,这就是古中医学所指的“阴消阳长”的过程。也就有了“生命在于运动。”之说。
然而,阳气的不断产生,将是人体生命最重要的生命动力之一。生命能的运行和再补充,及生命躯体的活动,全赖于它的作用。可它在生命物质的转换过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一环:就是这种本生命体所产生的阳气,它是含有本体型质地的还原素,并有腐熟和同化后天补充物质的功能。这就是以下要讲到生命能的补充还原过程。
人体中的生命能在运动中被消耗。就会产生相应量的阳气,而这些阳气就必须通过体内的特殊通道,及孔窍来疏泄和散逸。
在自然界中的热气和火气的特性,是向着天空上方和广阔宇空的方向上炎,及其向着低温区域飘逸散去。同样,人体内的阳气和火气,也会上涌或直冲而上。它是依附着生命能向胸部或头脑顶部,推涌着向上散逸。此时,人体皮毛的毛孔及头部孔窍和穴位,就起着一定的弥散作用,将部分阳气,有适度的散逸出去。从而帮助人体在连续的加速运动中,因阳气在体内迅速的膨胀,对体内五脏腑,五体,五官,头脑等,所构成的气胀压力减轻。
其实,这些由生命能消耗而产生的阳气,它是带有本体体质血液型号的红色还原素,对还原后天补充物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随着生命能流动的阳气,除了部分散逸出体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心主血脉,在通往胃脾,小肠,大肠壁间的微细血脉集群孔,向各部壁内含置放水谷的区域,喷注阳气,并注入水谷浆液之中。还有另一特别途径,就是通过肝藏血和疏泄功能,将血液中的其它剩余热阳气,直接排泄进入胆道,并由胆汁溢出,柔化这部分阳气(带有一定热量的。),使之不能热化。再泄入十二指肠的进口处,并注入水谷精微之中。
由于水谷精微得到这两个方面的阳气注入,即带有本体血质还原素之阳气的温煦和腐熟,逐渐转化为生命能的补充浆液。这些近似生命能的水谷浆液,由血脉微循环阴静脉区域吸入,与原生命能混合一起。并在生命能的运动中,再进一步被完全同化,从而使生命能在运行时,被消耗的部分得到及时的补充。这就是古中医学所指的“阳消阴长”过程。
而人体生命的阴阳消长配对,在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就能顺利进行的,往往受到几个方面的牵制和影响。这里首先说到的,就是饮食的质量。饮食质量的好坏,对人体生命的生存,健康和延寿,有着极其重大的关系。
第一是饮食的量度,也就是食物和水液的重量压力,对人机体脏腑的重力压迫,所要接受的承受能力;第二是食物和水液的偏性和作用,对人机体脏腑内的阴阳变化,所起到的偏向作用;第三是食物和水液的清浊,对人体“生命能”的清浊浓度比和运行通畅度,及对五脏腑,五体,五官等组织的老化程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饮食的量度,就是说人体生命在一天中,每次所摄入的食物数量和饮入水液的总度数。按照人们通常的说法,能食是一种福气,有得吃就一定要吃饱喝足!何况现代中国社会,基本是丰衣足食得年代,各种各样的食物应有尽有。人们尽可能动用“好吃”的天性,尝遍天下美味,决不可难为自身胃肠挨饥饿。殊不知,这就给本机体带来看不见的,由正常生理状态,缓慢地向病理变化发展和延深。
大家知道食物和水液,都有一定的重量,有重量就有一定的压力。每当人的生命体不断将食物和水液摄入胃肠时,胃肠的负重就开始逐渐加大,但它的负荷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饮食到一定程度时,为保证胃肠腐熟和同化的运作正常,人体本应理性的自我节制,保持有六至七成的饱和度即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饮食量的饱和度,应该逐渐下调。一旦饮食恣意无度,经常跨越胃肠的负重界限,它将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运作。尤其是那些重病者,对其想恢复和转变病势,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胃肠内壁的微细循环血脉被重力压挤下,微细血脉循环中的部分血液,有可能被挤压到胸腹或头部的区域。生命能不平衡的越界运行,给胸腹和头部的血脉循环区域,造成不应有得负担,长期以往,心肝脾肺及肾脏的功能,将会被消磨而减弱。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期被饮食超负荷的挤压,胃肠微细循环血脉的泄阳排泄孔及肝胆排泄孔道,进入不正常的半闭塞状态。又因胃肠内壁间微细循环血脉中的生命能量(阳气)减少,则生命能中的阳气还原素,也相应减少,使之不能按常规的喷注量,泄入食物精微之中。食物则不能按正常的时限定律被腐熟和同化。因此,这很可能会造成生命能被消耗的部分,未能及时得到补充,或得到一些未尽同化的浆液异物质。这样一来,对生命能的运行加大了负担,并耗费更多的阳气来彻底同化这部分,未被完全转化为近似生命能的浆液异物。至此,造成这一波阳气过度损耗,而食物余阴又未被化尽的被动局面。长期如此,则人易肥胖,病变也因此而渐起。
所以说,经常饮食过饱及超量,不给阳气有气化的余地,频频大量耗散和阴耗元阳,就等于过早透支生命能的寿限。而人体这些微妙的变化,对现今的人类来说,是不容易从美好的生活中感觉到的。一旦到疾病的发生,并向延深发展时,才醒悟过来,那就未免太迟啦!
所谓食物和水液的偏性,就是说食物和水液的阴阳属性,对人机体脏腑内的阴阳产生偏向变化,寒热不能相制,而引起的病理变化反应。
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均认为饮食是人体生命所需的营养补给,无毒无害,几千年来都是以此为生,根本看不出食物和水液,对人体生命会产生什么危害。
当一些病人常在吃药时,就会有人说:无病不要乱吃药,是药就有三分毒,并对人体生命有危害。但他们是否知道,还有一句话漏讲了,就是“药食是同源的。”这样你就不会对饮食的论述,有异议了。
自然界的寒热变化有二:第一种变化是,当自然界任何物质遇到温热(即温度上升),就会开始逐渐澎涨,一旦温度上升到物质所忍受的临界点,将会被熔化或遭焚化。而另一种情况是,当物质遇到寒冷(即温度下降),就会开始收缩。当温度下降到物质所忍受的临界点,将会被僵化或遭粉化。当然,我们人类的饮食里,并不会达到自然界那种温热和寒冷的临界点。但饮食中的寒热偏性,一旦汇集到某种程度,同样也会在人体的小自然天地内,产生一种阴阳偏盛的临界点,即疾病的发生,严重的还会导致生命活动的终结。
一般来说,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现有的饮食习性,并不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只要是色香味可口,而且有营养,又可填饱胃肠,来者不拒。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是含有寒热两类不同性质和作用的。按常规来讲,寒性饮食分为微寒和大寒两种,是属于食物性质上的寒蚀变化,它们之间只是时间和程度上的演化差异,性格变化均是缓缓聚集,逐渐消蚀体内的阳气。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和程度,并超越阳气的相持能力时,就会在人体内产生阴寒气盛的病变,即古中医所述的慢性内寒症。另一种寒性饮食,性格变化是急冻型的。味道和口感是相当刺激,深受青年人的欢迎,实令很多人难以抗拒。这类寒冻食品可直接杀伤人体内的阳气和真元,可以说是不分体质强弱,一旦急速寒冻的量,超越阳气相持抵御的能力时,将会在人体内产生急速型的阴寒气盛病变,即古中医所述的急性内寒症。
因此,先天阳气虚弱和阳气遭受折损严重,及其年龄已过中年(指三十六岁后)的人体生命。此时,更应该注意饮食中,寒性物质的性质强弱,对那些寒性性质较重和寒冻型的饮品及食物,拒之于体外,决不可口无遮拦,轻易贪食。否则,只会导致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阳过早或过多遭受重创,以致病症频发,寿命暗损。
人体生命在每天和每次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过程中,不间断受到饮食中寒热偏性的侵扰。因此,人体生命物质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是否能按正常程序运作,关健之一还是要关注饮食中的寒热偏性,能否保持相对的平衡。
这里,我们先看看寒凉性质的食物和液体量数,在进入人体胃肠时的寒热变化,并对血脉脉络和血液起到什么样的影响。每当带有寒凉性质的食物和液体,顺着食道缓缓进入胃肠时,寒气就开始向内侵蚀,并消耗注入胃肠中的阳气。而血脉孔中的阳气,也不断泄入其中进行抗衡,补充已被淹损的阳气量数,且不停地同化和消蚀食物中的寒凉之气。此时,寒凉性质的食物和液体,进入胃肠的量数,将是决定它们之间是否能保持相对平衡的关健因素。如果阳气有后援产生和跟进(即人体在不停顿的运动中,血阴在逐渐消耗,阳气在不断地产生。),寒性物质及液体,也有节度的暂停进入,或适时调进一些热性食物,那么这一次,将是阳气胜出。可以说,这次腐熟和同化是成功的,生命能也会得到足量,近似生命能得浆液补充。相反,寒性食物及液体,毫无节制的进入胃肠,而今次生命能中所产生的阳气量数,又不足以完全腐熟和同化寒性食物和液体的量数。那么这一次,将是寒性食物和液体胜出,而阳气这次腐熟和同化作用,是不成功的。如是不断地往复,阴寒之气将在胃肠内,逐步打下根基,并开始不间断地渗入生命能中。当生命能中的阳气被阴寒之气侵蚀而减弱,其再同化功能也渐渐失去应有作用,阴寒之气就会乘机渗入各脏腑和经络之中,令诸阴寒症丛生。
通常来说,多数人都认为速冻型的食品,口感好,进入咽喉及食道时,挺舒服的。特别是人体在加速运动后,吃喝此类食品和水液,能迅速降温,解渴,感觉难以让人自制。自然界中的反制规律就是这样,好吃好喝的东西,给人的直观感觉十分良好,其中却隐藏着相当危害的因素。
每当速冻型的寒冻食品和水饮,一旦进入人体胃肠中,那寒冻之气迅速弥漫整个胃肠空间。胃肠壁中微细血脉循环的阳气喷注口及肝胆泄阳之道,遇寒冻则马上开始收缩,阳气及生命能被逼着往较粗的血脉循环区域退怯。此时,寒冻之物有增无减的,继续进入胃肠内时,寒冻之邪就会不断下坠,并深入人体下焦底层,堆积成寒气基础,再进一步逼阳气和生命能上升。而中焦部分生命能,将随着阳气的上升,被壅集于胸腹及头部,给上焦的生命能循环区造成很大的压迫力,并使整体生命能循环失去平衡运动。而下焦肾阳区域,却被弥漫的寒冻之邪所包围,也蒙受很大的损伤。肾阳屡屡受此寒所克,将使“阴平阳秘”的正常生化次序颠倒,从而形成弱阳被兑挤于上部,阴寒盛聚于下的不正常形态。
总的来说,不论是寒凉性质,还是速冻性质的食品和水液,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消弱人体内的阳气,令“阳消阴长”的生命物质延续程序遭受阻碍。不同的是:一个是缓慢地悄悄阴蚀,是需要有一段时间和过程,才有较明显的阴寒症反应,期间并不容易被人们查觉;而另一个则是大刀阔斧的扩展,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和过程,就会有较明显的急寒症反应。
话说温热,每当带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和水液顺着食道,缓缓进入胃肠时,温热之气就开始向内扩张。和内阳气混合一起时,温热的量数在逐步上升,并逐渐在膨胀,促使血脉脉络中的生命能在加速运行。此时,生命能内的阴液消耗,也在相应增加,胃肠内的腐熟温度也渐渐升高。再经过血脉喷注口,将含本体生命能还原素的阳气,不间断注入食物及浆液之中。此刻,外来温热和内阳气的不断溶汇,再进一步促使腐熟过程加快,令温热量数再度升高。一旦腑内腐熟温度渐渐逼进生命能的正常温度,阳消过程将缓慢减速。
应该消入腑中的阳气,却羁留于生命能中,从而加快了生命能的运速(加速做功),则更进一步消灼生命能中的真阴(注意:当腑内腐熟温度超越血液正常的标准温度,整个人体将形成发烧的“实证”。)。腑中的浆液体被不断充入生命能内,来补充被过度消灼的阴液。也由于温热量数在腑内不断地升高,所产生的内压向外膨胀,致使生命能的阳消过程受阻,阳气被郁困于生命能内,令生命能中的阴液被过度消耗,更加促使温热越盛,整个人体呈现高热的情形。
火性喜升腾,直入心肺,并滞于肝脏,形成了邪热客居脏腑。一旦邪热久居血脏,致伤生命能中的真阴。温热化火生风,直冲奇恒元府,导致热邪偏旺的病证。因此,调整饮食中的寒热平衡,对人体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程序,尤其重要,千万不可小视。
话说清浊,什么是饮食的清浊之分?我们知道,人的生命体从出世到青年,由青年到中年,再由中年进入老年,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都散发着不同的气味。如初生婴儿,散发着一股清澈的乳香味,青年人则散发着一股混厚的清纯之气,而中年人却开始散发浓浊的气味。到了老年时的气味,是浓浊中略带点臭味,寿命即将结束前臭味更浓厚。这些人体气味的变化,似乎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说明了,我们人类生命体内的生命能,在不同时间的年龄段,发生了不同的质地变化,即生命能液态的清浊比例变化,会随着人体生命的生活经历历程的迁移,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即由婴儿时的清新期,转向年青的清纯期,再转向中年的混厚期,紧随着进入老年的混浊期。由于每个人的生命体,生活历程不尽相同。因此,每个期段的气味变化及时间的长短,也有所区别。
人的生命体在整个生活历程中,在不断接受社会的各种压力和现代食物的影响。社会压力会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情绪变化不稳,则会导致体内气机升降循环紊乱,使各脏腑气机不畅,进而影响“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正常程序,令“生命能”的还原过程受阻滞。情绪压力久而不调,则容易使生命能得不到及时清养,它的清浊浓度也随之变化。这里不做重点论述。
这里重点了解饮食的清浊比例变化,对人体生命能的影响程度,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来研说。
首先,我们回忆一下一九六零年到一九六三年间,那饥荒年的时间段,并和现今丰衣足食的时间段,做一个比较和印证。在六零年至六三年的饥荒年,国内都实行粮食和布票配给制,大部分的人是吃不饱。正粮如大米,麦子,面粉等,每人每月配给很少,肉类几乎见不着(除自养外。)。基本以杂粮和野菜为主,还经常吃不饱,饿了就喝开水解饥。因此,有些人因营养不足而生病,严重者得水肿病,及饥饿过度而撒手人环。
而当时人们的生命能中,多数是清淡的,滋养不起五脏腑,五体,及五官,很少有其它杂病。而现今粮食,肉鱼丰足,营养十分充沛,反而各种怪病,奇病,纷至沓来。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掉进了西式的营养怪圈之中。特别是周围环境变化之恶劣,也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关健课题。
我们总认为,东亚人种矮,瘦,小,皆是营养调配不足之因果。加之前些年的饥荒经历,更加使人们认定是营养不足之过,并有不断地加速补充,以求在营养上大做文章,使国人在营养方面及体质上,不输于西方人!
由于人们对营养的盲目追求,不顾营养补充的质量和数量,必定会酿成一定的极端状态。因此,在近几代人的生命能中的混浊程度,在逐渐加重了。患病的种类也有所增加,更甚者有年青化的趋势。对于一个民族的繁衍来说,这种势态的发展,并不是好事!
在生命的运动中,每个人(包括动植物。)都必须依靠饮食作为生命能消耗的补充手段。而补充物质的清与浊,决定了生命能是否能保持清纯的正常运行,或混浊迟缓运行的关健所在。
我们知道,当液体质地是清稀和清纯的时候,它的流动速度是非常畅快的。一旦浓度比例逐渐在加重时,它的流动速度将会慢慢的减缓,从而影响到液体的流畅性。而人体生命血脉中的生命能,也存在这种液体的自然运动规律。
当人们在选择饮食方向正确时,保证了生命能浓度比例的均衡发展,你们的生命能则流通畅顺,人体生命则活动正常,正所谓:“血脉通,百病不扰。”而选择错误的饮食方向,生命能浓度比失衡,生命能则流动滞缓,人体生命则活动异常,正所谓:“血脉不畅通,百病来缠身。”。
什么是混浊的食物,如肥甘厚味的肉类,咸味浓浊的海鲜味,胶腻的糖类及淀粉类,湿腻的奶制品,烧烤及油炸的食品等,皆属混浊食物。每当这些混浊食类进入人体胃肠内,并在体内阳气的不断热熏和腐熟下,变得更加混浊不堪。轻的肥腻浊渣浮于表层(注意:内热较重的人,亦可将轻漂的浊渣,热升到胆道,造成瘀塞,甚者成为结石。);重的浊渣沉于底(注意;重的浊渣,进入生命能后,也会给生命能流动,带来负面影响。它的沉渣,更容易使肾脏聚渣成石。)。
每当血脉微细循环不断吸入这类混浊的液体,生命能也开始逐渐变得混浊,吸入混浊比例越多,时间越长,生命能的混浊浓度比就越高,生命能的流动速度,也将随之减缓。生命能流速减缓,则会造成消耗和挥发肥腻油脂的功能减弱(特别是指那些少运动,或年龄已过三十六岁的人,油脂就会逐渐沉淀,并扎根于血管内壁,结成油脂网。)。
而油脂网在血脉内的形成,有两大危害:第一肥脂网将缩小生命能流动空间,热能散发困难,令阳热及生命能向上体更粗的血脉空间壅集,给心肝肺造成更大的阳热排放压力。油脂网是能吸热,但散热能力差。时间一久,就会造成血管硬化和老化。此时,高浓度混浊的生命能,就更容易形成凝块,堵塞局部微细血脉,以致心血脉及肝静脉,造成更大的病变;第二,当浓浊的生命能在经过微细循环血脉区域时,流动艰难滞缓,混浊的沉渣很容易被堵塞在更细小的血脉喷注口处。由于阳气喷注口在逐渐减少,导致整体“阳消”功能日渐减弱,也连带“阴长”功能相应消减。因此,整个人的生命体将会日渐衰弱,百病丛生。如果此时,再不加以控制,努力改变现状,生命的能量之光,将因生命能的混浊,导致不畅通,而加速消亡。
人的生命体如何按照三大饮食变化的问题,来控制自己每天饮食的量数,饮食的偏性,饮食的混浊,变得尤其重要。因为,现代社会的饮食基础,都掺杂这三种饮食问题的因素,更加上现代的人们,对本身的消耗量与补充量的对等关系,情况不明,认识不清,天生的享受欲望,战胜一切。足令五脏腑的阴阳偏极和血液混浊不清,脏腑器官松驰,微细血脉循环不畅。这三大病理变化的不断深入,使人体生命能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程序,频频出现阻滞和颠倒逆行,各种病证则由此而生。
人体生命从出生初期到青年,这一年龄段的身体本钱是雄厚的。普遍来说,脏腑器官的柔韧性是优良的,微细循环血脉是畅通和富有弹性的,阴阳偏性也相对平衡,生命能(血液)也较清纯,流速均匀,阴阳消长的自我调节程序,也比较稳定。就算脏腑偶然遇到大寒大热和混浊之物,及过量饮食,只要下药准确,病情也容易转好。但现今的饮食社会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饮食陷井,都似乎专门为好吃的青年一代而设。偏饮偏食,及嗜食成为时尚,而粗茶淡饭却成为绝唱,各种应该是成年人才有得奇病和怪病,及杂病,也在青年一代中频现,十分令人担忧!
由青年到中年,这一年龄段的人,身体本钱稍有减弱。普遍来说,脏腑器官的柔韧性,已开始有所减弱,微细循环血脉畅通力和弹性,也略有减弱。脏腑阴阳结构的相对平衡落差增大,生命能(血液)也渐渐变得混浊,流速减缓,整体阴阳消长的自我调节程序,也变得不稳定。此时段,如遭遇过量饮食,大寒大热之物,及其油腻和混浊之物的不断侵扰而生病。只要病标明确,下药对应,生活调理适当,病情也不难转好。但现今饮食社会的诱惑,对这一年龄段的人来说,克制是非常难以想象的。特别是暴饮,暴食,嗜饮,嗜食的现象出现,令肥胖人,大肚人,累出不穷。各种杂病,疑难病,也不断涌现。加上这一年龄段的人,夜生活频繁,生命能(血液)休整时辰减少。这种不良的现象,只会加速这些人的脏腑器官,主血脉和微细循环血脉的功能及作用,日渐衰减和老化,生命能(血液)则变得浓浊及流动不畅,阴阳消长的自我调节程序,变得更加零乱不堪,实在是令人可悲!可叹!
由中年到老年,经过上一年龄段的折腾,人的身体本钱,已加快了衰减的速度。普遍来说,脏腑器官的柔韧性,已大不如前,微细循环血脉的畅通力和弹性,也相对衰减,脏腑阴阳结构相对平衡的落差更大,生命能(血液)也变得更加浓浊,阴阳消长的自我调节程序,也变得更加不稳定。就算病标明确,下药对应准确(注意用药时,应适当逐渐加大药量。),生活调理适当,病情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年龄段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已开始懂得饮食的节制和调理。但还未真正认识到饮食节制的奥秘,疾病还是不断地袭来。因此,能否真正认识到饮食中的真谛,懂得如何节制和细化饮食,再结合一定程度的身体运动消耗,是能减缓脏腑器官,主血脉和微细循环血脉,及其生命能(血液)的老化和衰减速度的。
进入老年期,这一年龄段的人身体本钱,已是今非昔比。普遍来说,脏腑器官已无柔韧性可言,微细循环血脉的畅通力和弹性,可谓是大大锐减,主血脉硬化严重,脏腑阴阳结构的相互制约严重衰减,生命能(血液)也变得更加浓浊不堪,畅通力趋弱。阴阳消长的自我调节程序,也日渐衰弱。就算病标明确,下药对应准确,病情恢复,也需要相当的时间。而生活调理,则变得非常重要。如饮食的调理,运动的调理,心境的调理(这里主要是指环境变化和接触人员的调整。)。这也是古中医“三分医药,七分调理。”的顺延生命之工程大法也。
在自然生命的法则中,有生就必有死,并没有长生不老的生命,也没有永久不变的事物,它们都有一个规律性的上限时间,可人们总在乎它的长与短。应该说,懂得适应和应用自然道法规律者,可延年益寿,能达天年,不懂者,则相反。



发表于 2024/5/15 17: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大道理人人都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