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915|回复: 0

鼻部发红的对症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6 17: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鼻部发红的对症治疗
       一位老先生,六十七岁,二十年多前就发现每到立秋以后,天气一转冷鼻部就开始见红,而且逐渐的从鼻部的皮肤里向外渗出黄水,天气见暖鼻部逐步开始转好,年年如此。针对这种病情多年来几经医院检查,因病因不清无法得到治疗。也寻求一些偏方治疗,其效果不佳,病症始终没有得到治愈。
       来家诊治后,经诊脉,为肝、脾脉虚,余脉平。根据脉象可断定为脾脏患病,鼻部病症属于肝横犯脾所致,治疗的重点应在于脾。
       病因确诊后,根据患病脏腑的经络开始治疗,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鼻红和鼻内分泌物这两种病症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治疗中每天治疗一次,一个月中接受治疗三十次,其中脾脉为病脉出现近二十次之多,而且脾脉为病脉连续出现。当脾脉连续出现平脉的时候,病症基本得到控制。这种特殊的病情充分证明:鼻红和鼻内向外流出分泌物这两种病症,应与脾脏患病有直接关系,是脾脏患病所致。治疗到现在以三年多了,病情始终没有复发。
      为什么鼻红和鼻部分泌物与脾脏患病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鼻与脏腑的联系中,与肺联系最为密切。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灵柩.脉度篇》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从分布鼻部的经络上看,分布于鼻部的经络就多达七条,多于其它面部的经络。鼻可分为外鼻和内鼻,鼻红为外鼻患病,外鼻的血管非常丰富,毛细血管也非常发达。鼻为头面的一部分,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髓海之所居,七窍之所在。人体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阳经循行交汇于头面部,故头面部阳气最盛,御寒能力非常强。
      鼻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也有一定关系。脾胃在五行中属土,位于中央,鼻在面之中央,故在中医诊断学面部色诊理论中,鼻为脾胃之外候所在。脾为湿土,肺属燥金,肺为土子,脾土生肺金。鼻为肺之外窍,而肺之经脉与胃之经脉相通,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后挟而上。脾胃功能的强弱可直接影响肺金的盛衰。若脾胃健运,则肺气充沛,鼻窍通利,血运正常,反之为病。李东垣在《兰秘藏.眼耳鼻门》说:“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香臭也”。
脾脏具有很多的生理功能,除具有以上的各种功能外,还
有对血的统摄功能。脾统血,鼻准属脾,为血脉聚集之处。脾热则血热,血热则鼻准肌肤红赤,故《素问.刺热》说:“脾热病者,鼻先赤”。在脾统血的作用中,脾气固摄血液,使其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脾气健旺,生血充盈,则血液健全,否则血液不健全,将失其静导之性,而溢出脉外。
       根据上述理论可以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鼻红和鼻部渗出黄水是脾失健运的结果。清.何梦瑶在《医编》说:“脾统血,血随气流行之义也。”脾之所以统血,有赖脾气健旺,藉以推动和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故《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说:“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
      这位老先生所患鼻部的几种病症,是因为长期脾的功能失调,造成脾阳虚所致。1、天气变冷后鼻部的肌组织内血管开始收缩,鼻部抗寒的功能减弱,鼻部血管的平滑肌失其统摄功能,造成血液渗出溢出脉外使鼻部发红。2、血液循环和水液代谢是相幅相成的,血液循环减弱,水液循环也必然相应的受其影响,鼻部经络运行不畅,气血循环的速度减慢,因阻力增强而渗出黄水。因此,经过临床治疗证实,脾脏与鼻有着内在的联系,重点选择治疗脾脏的原则无疑是正确地。
       五官各自的功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紧密相连的。因此,五官中每一窍患病是五脏六腑患病在面部上的表象,五脏六腑患病是五官患病的真实病因。当五脏六腑发生的病变,通过经络的传导,必然要反映在五脏所属的五窍上。所以,根据面部五官患病的部位,确定患病的脏腑,然后对症治疗为治根,这样判断和治疗才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辽宁  李青山  邮箱:lqs1944@163.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04: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