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蓝天百云

传统中医经典名方解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23: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1]

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60g 当归尾8g 赤芍8g 广地龙8g 红花5g 桃仁8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后遗症。

    【特征】半身不遂,口眼涡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又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半身不遂,口歪斜,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本方生黄芪用量最重,但开始可用小量(一般从30~60g开始),效果不明显时,再逐渐增加。原方活血化瘀药用量较轻,使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大。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日久效果不明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瘀通络;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以化痰开窍;口眼歪斜者,可合用牵正散以化痰通络;痰多者,加制半夏、天竺黄以化痰;偏寒者,加熟附子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偏瘫、截瘫、或单侧上肢、或下肢痿软等属气虚血瘀者。

    4.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玉屏风散

    【组成】防风 6g 黄芪12g  蜜炙12g 白术 12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特征】汗出恶风,面色 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 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 使用注意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8.0g 生 姜7.5 g 厚朴4.5g 紫苏叶3.0g 茯 苓6.0g

    【功用】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气结、痰涎结聚、虚寒上气、胸满气急、心腹绞痛。

    【特征】不安神经症、发作性心悸亢进、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喀痰不出、吞咽不下。

    【临床应用及研究】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星期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节,宣肺利咽。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气滞痰阻证。

    4.使用注意    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18: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