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73|回复: 0

刘炳凡《养生颐年古今鉴》导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1 18: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炳凡《养生颐年古今鉴》导读

刘炳凡研究员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是国家首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首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香港《新太阳养生杂志》创刊号,拟摘要发表刘老《养生颐年古今鉴》之养生经验与养生方法,邀我们写篇序,我们沉思良久,觉得刘老医学思想与养生经验,成就太多,短短一序,从何说起,又说些什么呢?实在为难,但却之:则既对不起刘老一生为民生之康寿的奋献精神,也对不起日趋需要养亲寿老的人群。因而不计浅陋,从四个方面,试说一二,让读者对刘老及其养生学术有一个基本的印象。

一:善治学,一身都是真学问
刘老在其70年的医学生涯中,“临证不忘读书,读书不忘临证。”将读书与临证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中医治病,必须治人”,通过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以提高免疫力,发挥自然疗能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临床上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肾间动气,为人生之本。”“五脏不足调脾胃”,形成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的学术思想。在处理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的关系上,尤重脾胃,认为“调理脾胃就是固本,只有资助后天,才能培养先天”。临证处方“必须时时考虑脾胃是否胜药,胃气一败,则百药难施”。故“理气慎用刚燥,恐伤胃阴,养阴又慎用滋腻,恐伤脾阳。”常于平正之中出奇制胜。对于冠心病、肝硬化、乳腺癌、中风后遗症、食道癌、脉管炎、腹主动脉瘤等疑难杂病,在健脾助化、益气养阴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等方法,都收到了满意的疗效。对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归脾汤为主加女贞子、旱莲草、蒲黄炭、灵脂炭、荆芥炭,经许多临床医师反复验证,确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被誉为“刘氏三炭”。对于老年病的施治亦有独到之处,他认为老年人多阴精耗损,上盛下虚之候,治疗侧重在养阴以配阳,用药慎辛香燥烈,宜甘凉滋润,培养先天之本。
    刘老还创立了“柔剂养阳”的治疗大法。“柔剂养阳”取类于“炉中覆灰,火不灭”之自然现象,而其内涵则包括:养阳慎用刚剂;益阴以配阳。落实于“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温之则浮焰自熄,养之则虚火自除”。凡机体功能低下,阳虚之证,采用“柔剂养阳”之法,皆能于平正之中屡起沉疴。
先生还形成了在脏腑辨证中首重脾胃的诊疗体系。认为:脾胃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增强脾胃,有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凡病用药勿攻伐太过,必须时时考虑脾胃能否胜药。
    刘老主持“抗衰延寿”之研究,根据马王堆出土文物竹简《养生方》“还精补脑”之秘旨,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研究出抗衰延寿之新药“古汉养生精”,既开我国药物养生之先河,又荣登我国保健品长期畅销的榜首。
刘老一生的医学贡献,主要体现在其学术专著《脾胃学真诠》、《黄帝内经临证指要》、《养生颐年古今鉴》、《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医临床家刘炳凡》及合著之《〈脾胃论〉注释》、《金元四大医家学术思想之研究》,《传统老年病医学》,主编之《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第一、第二两部、《奇效验案》、《高等中医函授教材·中医儿科学》、《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等医学著作及六十余篇医学论文之中。

二:善寿世,养生学术惠民生
养生学术,是指养生之学与养生之术而言,养生之学即养生思想,养生之术即养生方法或养生经验。刘老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都是十分丰富的。我在这里,先列举刘老的养生学术专著《养生颐年古今鉴》的一些小标题,从这些小标题中,我们就可以窥知刘老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之一斑。如《人生的短暂与永久》、《生命在于运动与社会安定》、《进取心理与长寿》、《道德修养》、《进取心理与长寿》、《晚婚与长寿》、《免疫与长寿》、《养生之方首在节欲》、《养生应从胎孕开始》、《脾胃与养生》、《养神与养气》、《情志与养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游目聘怀》、《吾爱吾庐》、《家庭幸福》、《家庭和睦》、《读书之乐》、《读无字之书》、《读〈钱本草〉》、《练字之乐》、《清凉画意》、《练画之乐》、《卧思启智》、《居室养花》等等,这些小小标题,难道还不足以透射出刘老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之丰富性与多样性么,难道还不足以透射出刘老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之系统性与实用性么?
先说丰富,我们在这里说刘老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的丰富性,是指刘老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中,无所不包,无一不包,可以说,从尚未出生一直到老死,都包无不尽了。刘老说:“养生决不仅仅限于中老年,中老年人,五脏俱已开始退化或已经退化,在这个时候再开始养生就已经晚了,养生一定要从胎孕与幼年开始,才是真正的长寿之道。”如怀孕之初,当选择夫妇双方心情舒畅,感情和美的心与情,风和日丽,气候凉爽,环境安宁的美妙气候与环境,这样的情境条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此所怀之胎,才能是也应当是最健康之胎。怀孕以后,夫妇要节欲,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劳与逸要结合有度,过劳与过逸都不利于胎儿的健康。
次说多样,说多样性,是指刘老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是从人们日常的休养生息中提炼出来的,包括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生产、饮食、劳作、休闲、人文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等等,既包括身体的养生保健,也包括心理的养生保健,既养精,也养气,即重视养脾胃,也重视养心肾,即注重动以养之,也注重静以养之,即便如琴、棋、书、画,甚至烹调、缝纫、养殖、栽种、工艺制作、日常走路等都是刘老养生学术的的养生用武之地,是刘老认为使身体得以煅炼,精神得以安宁的好处所。原书俱在,可以覆按,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次说系统,说系统,是说刘老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看似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如上所说刘老的养生思想,是从人们日常的休养生息中提练出来的,包括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生产、饮食、劳作、休闲、人文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等等,既包括身体的养生保健,也包括心理的养生保健,既养精,也养气,即重视养脾胃,也重视养心肾,即注重动以养之,也注重静以养之,即便如琴、棋、书、画,甚至烹调等都被刘老用在养生上。但这些看似纷繁复杂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其实是有系有统的,说系是指刘老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是以休养生息为养生之所,以身心并重为纲,而身则又以保养脾胃元气为圭臬,心则以怡情悦志为主导,而那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则是养生之眼目。这种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既有纲又有目,既重点突出,又巨细无遗,既简洁明快,又实用有效,真是一套难得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
又其次说实用,说实用是指刘老养生方法的可操作性与方便性而言。就可操作性而言,如刘老所强调的运动养生,则只要是在心情愉悦的前提条件下,无论是练拳还是站桩,无论是跑步还是练气功,只要是在心情愉悦的条件下的运动就行。即练拳而言,则又无论是太极拳或少林拳,总之,只要是心情愉悦的运动,不管快慢,不管跑跳,无家无派无宗。就方便性而言,则刘老的养生思想与养生方法即是从人们日常的休养生息中提炼出来的,包括着人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如学习、生产、饮食、劳作、休闲、人文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等等,即便如琴、棋、书、画,甚至烹调等都被刘老用在养生上,那当然就是再方便不过的了。

三:善养生,九十高龄聪且健
刘老善养生,其善处实有难以言之者,如养心以怡情悦志为宗,而刘老之养,则又超出常情,实有无以言之者,如中央十一界三中全会后,为全面落实中医政策,湖南科技出版社同时约请他与我省另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李聪甫撰写医论、医案的书稿出版。而刘老却坚决地表示“李聪甫老可以说是我来湖南省中医研究所(院)工作的引路人,且学识宏深,经验丰富,应该让他老的著作先出版,不要两家医论、医案并驾齐驱”。这种对一般人都是求之不得的事,而刘老却主动放弃。刘老当时对放弃出版自已的《医论》《医案》的理由令出版社约稿的编辑感佩,刘老说:“中医事业要振兴,要有各省、各专业的学术带头人,李聪老在学术思想上与我既相近相通又各有专攻。李聪老是我们的学术带头人。首次出版中医专家个人的医案医论,正是李聪老率领我们发展中医学术的良机,应该尽力打响这第一炮!如果同时出版两家医案医论,则既加重了出版社的担子,延长了出版周期,又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只能徒增热烈的气氛,于事业无补”。因此,刘老不仅放弃了出版《刘炳凡医案》、《刘炳凡医论》的机会,而且还在李聪老的书刚出版时,就发表了他精心撰写的书评,向广大读者竭力推介李聪老的学术经验。刘老的这种为中医事业的彻底的献身精神与超名越利的奉献精神,使他在艰难的探索中,时刻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心灵没有了包袱则情不怡而自怡,志不悦而自悦。善养心者,以境界为上,确乎哉,然也。
再如养身之以保养脾胃元气为圭臬而言之,则刘老一生的行持,看似平淡无奇,而实则平淡中有出奇制胜之妙用。
如在食养方面,饮食以清淡为主,既富含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具体而言之,则是以五谷杂粮和蔬菜为主,而辅以少量肉食,这样的饮食结构,当然是既不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戕害脾胃的元气,反而能滋养脾胃元气。除此之外,刘老在保护脾胃元气上,一生坚持的细节尚多,如刘老认为脾胃元气贵在温养,所以刘老的一生,不饮冷饮,不吃冷饭、冷菜,不吃或少吃生冷瓜果,特别注重温养脾胃元气,且白胡椒常常带在身上,万一情况特殊,吃了一点生冷瓜果,则立即嚼服几粒生胡椒,或吃一点点干姜,以温散生冷瓜果之寒气而达到保护脾胃之元气的目的。
在药养方面,则以温以补以通为原则,志在保护滋养和流通脾胃元气,如老年保健,则既要注重气阴的滋养,又要注意脾胃的元气的保护、充养和流通,所以在遣方选药时,时时注意保护、滋养和流通脾胃元气,以脾胃是否能受药、胜药、化药、行药为重点之重点。刘老等研制的古汉养生精,就是刘老药物养生经验的结晶,古汉养生精行销数十年而不衰,就是刘老药物养生经验之最好的实践证明。
在动养方面,刘老认为贵在脾胃元气的流通,气血的流通,所以刘老一生坚持不拘形式的的运动煅练,或饭后散步,或晨练太极拳,或耕读之间,微动身躯,行通气血。总之,刘老的一生,除了学习与劳作外,善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运动煅练,以保持脾胃元气的流通,气血的周流畅通。
刘老九十高龄,尚中气充足,身形健康,步法轻捷,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九十岁的那年,还应中国中医药学会的邀请,赴哈乐滨讲学,站着讲课,一讲就是半天,令到会诸君,惊叹不已,举办之方,感佩莫名。

四:善回春,老年却病三法彰
刘老善治老年病,其善处具体体现在善调阴阳、善护胃气、善察病机这三个环节上。
其善调阴阳者、重点又落实在善察上下虚实上,刘老常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固也”。这说明人体阴阳应相对地保持平衡与协调,这种平衡与协调既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合一上,也体现在人体内部五脏阴阳的平衡与协调上,这种平衡与协调,如果一旦失调,就会导致阴阳之间的偏胜偏衰。老年人阴阳虽呈相对平衡,协调,但较成年人稳定度低,对此刘老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难经》曰:“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所以“五脏之真,惟肾为根”。老年人的机体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因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呈现上盛下虚,阴虚阳实之证。治疗宜从调理肾阴肾阳着眼。
    如治刘某某,高血压病,患者经常头痛、头昏、耳鸣、心烦、失眠,自感上重下轻,腰酸腿软,行步  然,血压波动在190180120110毫米汞柱之间,服降压药每降而复升,眼底动脉硬化,胆固醇 260毫克%。面有油光,颞动脉搏动明显,眼结膜微红,大便干结,四五日一行。舌质紫暗、苔薄微黄,脉弦劲有力。此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治宜滋水涵木,和阳熄风。药用:制首乌15、生地15、白芍15、丹皮10、泽泻10、女贞子30、旱莲草15、草决明15、珍珠母25、龟版15、鳖甲15、桑叶10、菊花3,另以锈铁烧红淬水兑药。
    服上方15剂后,自觉症状减轻,晚上能入睡45个小时,大便已畅,面部油光消失,步行渐稳,但晨起有恶心感,舌质红苔白薄稍腻。原方去生地、草决明,加法夏、广皮各5
    继服15剂,头晕缓解,睡眠转佳,血压稳定在15090毫米汞柱。
    其善护胃气,则体现在治法上,其要则又在缓补与慎攻:《内经》云:“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刘老善察脾胃盛衰,调脾胃虚实,每遇沉疴,权衡在握,常言道“王道无近功,坚持自有益”。
   如治韩某,因持续性脘腹疼痛,恶心欲呕、时吐血,胃镜检查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底糜烂”。X线检查报告为:“降结肠似呈腊肠病变,结肠袋消失,降结肠粘膜显示不清”。就诊时:面色白光白,神疲言微,行走困难,恶心呕吐,纳差,腹胀鸣痛,得食则腹胀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刘老认为系脾胃素虚,淤血阻络所致。治拟健脾助运,和胃降逆,化瘀通络为则,以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治之:条参12、沙参10、丹参10、淮山药10、茯苓10、法半夏5、广陈皮5、炙甘草5、白芍10、灵脂炭10、蒲黄1 0、煅瓦楞12、谷芽10、鸡内金3、白芨10
    服药40余剂后,食欲增加,面稍红润,独自乘车无劳累感,每天能进食六七两,并能稍事家务。刘老仍以上方去失笑散,加二至丸以善其后。
   其善谨察病机,则又妙在善求病因之所在:老年人阴精耗损者居多,所以老年人要慎用温燥。刘老认为:“老年人常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外越,多呈现上盛下衰之证,此其常也。亦有下实上虚,阴寒偏盛之变证,不可不审”。主张对老年病须谨察病机,求病因之所在而治之。
    如治刘某:小便淋沥,排尿疼痛、坠胀已四年,遇冷后病情加重,小腹部坠胀,小便点滴不出。某医院诊断“前列腺炎”,曾使用消炎药及性激素,致使双乳部增大。小便化验:红细胸(+++),白细胞(++),脓细胞(++),现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会阴部坠胀,痛苦不堪。纳差,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睡眠不安,舌质淡紫、苔白黄稍腻,脉弦缓。刘老认为系阴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司,下焦湿热蕴结所致。治宜养阴益气清热利湿。药用:太子参15、北黄芪12、桔梗5、制首乌15、女贞子15、旱莲草15、苡仁12、白茅根1 5、徐长卿5、赤小豆10、甘草5、蒲黄10、荆芥炭5、广皮5
   服上方7剂后,小便量增多,小腹坠胀减轻,口渴亦减,大便通畅,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小。步原方加八月札12
    又服14剂,小便时已不疼痛,口亦不干,食纳增加。小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白细胞(+)。舌淡紫,苔白带滑,脉弦小。再予六君子汤加黄芪12、桔梗5、菟丝子12、八月札12、徐长卿5、鸡内金3、小茴香3,继服20剂,以善其后。
刘老这样的身体,确乎从他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养生中来。刘老不仅自己注重养生,也常常教导别人养生,不仅注重自己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注重总结别人的养生经验,不仅注意总结当代的养生经验,也注意古代养生经验的总结。《养生颐年古今鉴》这部通俗的书,就是这样总结出来的养生精品,置诸案头,随时翻翻,定能终身受益。(本文由胡不群执笔)





[ 本帖最后由 胡不群 于 2008/6/23 10:2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3 11: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