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中医体质养生

已有 417 次阅读2009/10/2 21:45

吴伯平∕潘才豪作

 

体质养生是根据不同的人在形质、功能、心理上存在着各自的特殊性,这种生理上的身心特性便称之体质。体质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以及发病过程中疾病发展的顷向性,进而还影响着治疗的反应性,从而使人体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带有明显的个别特异性。体质问题有助于分析疾病对诊断、治疗、预防及养生均有重要意义。

 

体质根据体质分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等制定的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起居调养,药膳食疗,情志调节,动静养生和经络俞穴按摩保健等。同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远用药物干预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

 

体质分型基本分为:和平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

 

一、平和质

 

平和质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属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之人。

 

⑴、表现为体形匀称健壮 ,面色红润有光泽,头发润泽而稠密有光泽,有弹性,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无口腔异味。舌头颜色呈淡红,舌苔薄而白,食欲、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脉和而有神不容易疲劳,精神充沛,寒热均有较好的 耐受力,平时患病少,肌肉结实,性格随和开朗、乐观积极;若得病也能较快恢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力均较强等特点。

 

⑵、发病倾向:平时患病少。

 

⑶、对于平和质的人群养生保健宜饮食调理而不宜药补,因为平和质的人阴阳平和,不需要药物纠正,阴阳之偏正盛哀,如果用药物反而容易破坏阴阳平衡。对于饮食调理首先要“谨和五味”。饮食应清淡,不宜有偏嗜。因五味偏嗜,会破坏身体的平衡状态。过酸伤脾,过咸伤心,过甜伤肾,过辛伤肝,过苦伤肺。其次,在维持自身阴阳平衡的同时,平和质人群还应注意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顺应此变化,以保持自身与自然界的整体阴阳平衡。再则,平和质人群还可酌量选食具有缓补阴阳作用的食物,以增强体质。这类食物常有:粳米、薏苡仁、豉豆、韭菜、甘薯、南瓜、银杏、核桃、龙眼、莲子、鸡、牛、羊等。平和质之人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之品以发散,而不宜食酸收之味。宜食韭菜、茼蒿、香菜、豆豉、萝卜、枣、猪肉等。夏日心火当令,宜多食辛味助肺以制心,且饮食宜清淡而不食肥甘厚味。宜食菠菜、黄瓜、丝瓜、冬瓜、桃、李、绿豆、鸡肉、鸭肉等。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宜食性润之品以生津液,而不宜食辛散之品。宜食银耳、杏、梨、白扁豆、蚕豆、鸭肉、猪肉等。冬季阳气衰微,故宜食温补之品,保护阳气,而不宜寒凉之品。宜食大白菜、板栗、黑豆、枣、刀豆、羊肉、猪肉等。

 

二、气虚体质养生法

 

气虚体质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的功能下降,进而导致脏腑功能减退。

 

⑴、发病倾向:平素体质虚弱,卫表不固易患感冒或病后抗病能力弱,易迁延不愈,易患内脏下垂,虚劳等病。

 

⑵、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痠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⑶、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⑷、饮食调养:气虚体质,膳食益气,有发生胃气,助消化,使气血生化有源可用生谷芽、生麦芽之类,去其皮为宜,补气用鲜生药;补血用龙眼肉;补心用莲子肉(去心);补肝肾用杞子;补脾用大枣(如腹满勿用大枣);补肺用百合;补肾健脑用核桃仁;利湿健脾用薏苡仁,冬瓜仁;行气化痰用山楂;养阴润燥用黑芝麻,柏子仁;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少佐陈皮;气血双调,五脏兼顾,注意尽量少吃油炸食物,少喝汤水,同时给本已虚弱的内脏太大压力。并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籼米、莜麦、马铃薯、大枣、胡萝卜、香菇、豆腐、鸡肉、鹅肉、兔肉、鹌鹑、牛肉、狗肉、青鱼、鲢鱼等之外,人参、黄芪、莲子、茯苓、等都有不错的效果。若气虚甚,也可选用“人参莲肉汤”补养。

 

⑸、药物养生:平素气虚之人宜常服金匮薯蓣丸。脾气虚,宜选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宜选补肺汤;肾气虚,多服肾气丸。

 

⑹、膏方:冬虫夏草10g、人参50g、高丽参50g、西洋参50g、太子参50g、山药50g、黄芪50g、山楂50g、麦芽50g、当归50g、党参50g,共为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三、阳虚体质养生法

 

阳虚体质是由人体阳气不足而导致的温煦,推动、蒸腾、气化的功能减弱,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⑴、体质特点: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毛发易落,面色柔白,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⑵、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

 

⑶、养生原则: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⑷、养生方法: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⑸、药物治疗:偏心阳虚者,宜用桂枝加附子汤;偏脾阳虚者,选理中汤;偏肾阳虚者,宜服金匮肾气丸。

 

⑹、膏方:用鹿茸15g、海马10g、海龙15g、巴戟天50g、补骨脂50g、菟丝子50g、仙灵脾50g、仙茅50g、锁阳50g、肉苁蓉50g、黄精50g、杞子50g、五味子50g、芦芭子50g,共为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⑺、饮食调养:对于阳虚体质来说,“补阳”又多从补肾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应该慢温、温补、缓缓调治,同时兼顾脾胃。然中医所谓“肾阳为根,脾阳为继”,说的是脾胃的健运,才能“化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适当多吃些温阳壮阳食物,以补脾阳气为主。多食有壮阳作用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麻雀肉、黄鳝、虾仁、刀豆、核桃、栗子、韭菜、茴香、鹿肉、鸡肉等。根据“春夏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每伏可食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平时少食生冷黏腻之品,盛夏不要过食寒凉。要多吃五香牛肉、五香羊肉、五香狗肉等都是非常好的作用,是以壮阳去寒温肾为法。

 

⑻、如果肾阳亏虚腰膝冷痛可用鹿茸泡酒服,如阳虚便秘可用温阳润肠通便的中药肉苁蓉。如果有阳虚症状而服用鹿茸酒特别是患有高血压患者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甚至脑出血,宜慎之。

 

四、阴虚体质养生法

 

阴阳是对立制约的,偏于阴虚者,由于阴不制阳而阳气易亢。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阴虚应多食滋补肾阴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

 

⑴、体质特点: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平素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眩晕耳鸣,目干涩,视物花,少眠、皮肤偏干,易生皱纹,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⑵、发病倾向:平素易患阴虚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阴亏症状。

 

⑶、养生原则: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⑷、养生方法: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⑸、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⑹、饮食调养:应用滋补肾阴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绿豆、龟、鳖、海参、乌贼鱼、牡蛎、蛤蜊、螃蟹、鸭肉、猪皮、豆腐、蔬菜、水果、银耳、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类等清淡食物。应注意少吃葱、姜、蒜、韭、薤、椒等辛辣之品。

 

⑺、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首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

 

⑻、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草、枸杞子亦可选用。

 

膏方:麦门冬、山萸肉、酸枣仁、黄精、明天麻、龟板、鳖甲、石斛、川贝母、天门冬、玉竹、菟丝子、枸杞子、鹿角胶各50g成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或干咳无痰可用川贝母和雪梨炖服,阴虚盗汗可用鳖甲汤以滋阴潜阳。但此类药物也容易碍脾滞胃,食用时宜加些山楂、陈皮、鸡内金等消食化滞之品。

 

五、血虚体质养生法

 

血虚体质就是人体血液质和量不足状态,人体血液不足,营养功能减退的一种表现。

 

、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肌肉不壮,指甲颜色淡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特别是下蹲起立时)、心悸失眠、手足发麻、易脱发或毛发易断等;舌质淡、脉细无力。

 

⑵、发病倾向:容易头晕,也比其他体质的人更容易患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⑶、养生方法:起居调摄:要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⑷、食物调养:是血不足的就要多吃补血和活血的食物,如可常食桑堪、芝麻、党参、黄芪、桂圆、生枣、粳米、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⑸、药物养生:可常服当归补血汤、四物汤、或归脾汤。若气血两虚,则须气血双补,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亦可改汤为丸长久服用。

 

⑹、膏方:当归50g、枸杞子50g、何首乌50g、熟地黄50g、阿胶50g、鹿角胶50g、龟板胶50g、龙眼肉50g、生黄芪50g、党参50g、白术50g、山药50g;共煎成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但此药物容易碍滞脾胃,所以使用时最好配用山楂、陈皮、鸡内金等消食化滞之品。

 

⑺、精神修养: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听一听音乐,欣赏一下戏剧,观赏一场幽默的相声或哑剧,能使精神振奋。

 

六、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导致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所致。

 

⑴、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面部皮肤油垢较多、多汗且粘。或生痤疮粉剌,眼睛红赤,口中粘腻或口干口苦或口甜,便溏、脉濡而滑、平素舌体胖大、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脸微浮,容易困倦,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⑵、发病倾向:易患浮肿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⑶、养生方法: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⑷、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赤小豆、冬瓜仁、苦杏仁、白豆蔻、蚕豆、包菜、粳米煮粥等调理体质。鲤鱼汤、冬瓜汤 和萝卜丝饼等美味调质也很好。饮食宜清淡,应适当多摄取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通利三焦的食物,如赤小豆、扁豆、蚕豆、花生、枇杷叶、文蛤、海蜇、胖头鱼、橄榄、萝卜、洋葱、冬瓜、紫菜、荸荠、竹笋等,还可配合药膳调养。

 

⑸、运动锻炼:痰湿之体质,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故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之肌肉。气功方面,以动桩功、保健功、长寿功为宜,加强运气功法。

 

⑹、药物养生: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苓桂术甘汤,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方选二陈汤;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方选六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若肾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者,当温阳化痰,方选金匮肾气丸。

 

 ⑺、膏方:黄芪50g、茯苓50g、白术50g、白蔻50g、川朴50g、苍术50g、莲子50g、芡实50g、薏苡仁50g、陈皮20g、杏仁20g、桑白皮20g、地骨皮20g、槟榔15g、桂枝10g、甘草10g上药成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七、湿热质

 

湿热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⑴、体质特点:形体偏胖或偏瘦,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剌,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体偏胖或偏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等。长期居住湿地,或长期饮酒的人也多数是湿热体质。

 

⑵、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

 

⑶、食物调养:在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尽量不吃辛辣油炸食物,尽量少吃一些大热大补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大蒜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酒等湿热食物也要少吃。宜食用清化利湿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茯芩、红小豆、蚕豆、绿豆、鸭肉、鲫鱼、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西瓜、白菜、芹菜、卷心菜、莲藕、空心菜等。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果蔬,能助保持大小便通畅、防止湿热郁积。

 

⑷、药物养生: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疮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萹蓄等。

 

⑸、膏方:生黄芪30g、枳壳30g、白术30g、茯苓30g、石莲子15g、山药30g、马鞭草30g、泽泻10g、薏苡仁30g、白茅根30g、川萆藓10g、猪苓30g、车前子20g、葛根50g,共成膏,蜂蜜,冰糖调味,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八、血瘀体质养生法

 

血瘀体质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的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并表现出一系列外在征象的体质状态。血瘀体质之人,宜疏通血气,忌固涩收敛。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

 

⑴、瘀血质发病倾向:易患出血、癥瘕、中风、胸痹等病。典型药物调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等。

 

⑵、体质特点:瘦人居多,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甲错,易出血,易有瘀斑,易患疼痛,心情急躁易怒,发易脱落,皮肤干燥,不耐风邪;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或结代。若病则上述特征加重,可有头、胸、胁、少腹或四肢等处刺痛。口唇青紫或有出血倾向、吐血、便黑等,或腹内有症瘕积块,妇女痛经、经闭、崩漏等。

 

⑶、养生方法。

 

运动锻炼: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均可实施,总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以助气血运行为原则。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02: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