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第一方面:功能性高血压与《黄帝内经·素问》的“脉萎”与“筋萎”

热度 1已有 1027 次阅读2009/9/19 04:25 |个人分类:原生态中医

○第一方面:功能性高血压与《黄帝内经·素问》的“脉萎”与“筋萎”

⑴血管动力学分析——笔者认为弦脉直接对应着血管的紧张僵直化[1][2]:心脏是依靠不断交替地收缩与舒张的搏动来推动血液运行的,心脏处于收缩状态和舒张状态时所测得的血压分别对应收缩压与舒张压。我们想象一个富于弹性的血管系统,一定是柔软的,具有适度的弹力与张力。当心脏收缩时,血管一定会相应地有所舒张;而当心脏舒张时,血管一定会相应地收缩,也就是说,一个富于弹性的血管系统的舒张与收缩这种脉动,恰恰与心脏的舒张与收缩的脉动是反相的。血管系统与心脏的反相运动,在心脏收缩时会抵消收缩压;而当心脏舒张时会通过血管的弹性效应,而迅速释放先前心脏收缩时所传递给循环系统的弹性能量贮备,即以血压为标志的能量。亦即弹性的血管系统对血压起到缓冲作用。当血管处于紧张僵直缺乏弹性的状态时,因会血管缺乏弹性,造成不能相应于心脏的脉动而反相脉动,缓冲作用降低,是造成血压提升的一个极其的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素问·痿论篇第四十四》:“黄帝问曰:五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脉应象:肝脉弦。”就是说肝郁所对应的脉象是“弦脉”,一种摁上去像琴弦一样绷紧的脉,这意味着一种内在的“紧张与僵直”。这种紧张虽然是在手腕处的动脉被发现的,但必然会从大血管遍及到全身所有的微循环,乃至一切与血循环相关的系统。紧张就必然缺乏弹性,从而直接会导致舒张压与收缩压的升高,而且对舒张压的影响更大。

 

笔者在给患者服用具有疏肝成份的中药后,消退了部分弦脉,就可以明显地降低舒张压,而对收缩压的调整效果开始并不明显。(参考本文病例华某服药前后血压的测量值,服药后舒张压从90mmHg较快地降到70mmHg,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说明影响到收缩压的增高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因素,这在下文中即将讨论。

弦脉所导致的血管僵硬是功能性的,故服药消除弦脉就能明显地降低收缩压。

 

笔者2007年从雪域高原回内地沿途考察中,发现在众多的老年朋友中,高血压病(也包括“三高症”)极其广泛地存在,极大地威胁着这个人群的健康及存活质量,于是就开始着手研究相关问题。而此前笔者以纯粹中医的立场为出发点,多年来已持续性系统地研究了肝郁所引发的一系列亚健康状态,以此为基础而转入到对三高症的研究,并很快地得出三高症与肝郁存在着直接相关的认识。

 

这个相关逻辑链条是这样推导并建立的:

①按照传统的中医基本理论,肝郁在脉象方面就是对应弦脉,已如上述,中医从《黄帝内经·素问》以来就被认可。而从切脉对于血管状态的直接感知,弦脉就是对应于一种沿着血管纵向张力增加的脉象,而血管张力增加就意味着其弹性的降低,僵直度的增高。(不能与“血管硬化”的概念等同。)

②按中医从传统《难经》“独取寸口”到现代所公认的切脉方式,是在两手腕桡动脉处切脉。

③再按全息理论,或者从肝藏血,而血管亦为藏血之器。既然寸口表现的脉象是“弦脉”,也能推出凡有血管之处,全身所有的大小血管一概都处于弦脉状态。

④因而心脑等处的周边毛细血管和微循环同样处于弦脉状态,也就是弹性的缺损。而周边血管弹性的缺损必然会促使血压的升高。

⑤于是笔者开始思考,中医的“弦脉”的概念,将会对应于西医的一个什么概念?我很快猜测到,西医极有可能会将这种状态认为是“痉挛”。于是笔者立即开始查阅西医的资料,不出所料,在西医的相关资料中,的确是称之为“痉挛”,相关文献资料已给出在本条脚注之中。

然而,这个“痉挛”的概念绝非西医的专利。正如上文所引《素问·萎论》所述:“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其实就对应着《内经》中的“脉萎”与“筋萎”的一种综合症。而“筋急而挛”这话,其实就是说的“筋膜绷得太紧时,就会发生痉挛”,而血管仅看其管壁的组织结构特点而言,不就是“筋膜”样的组织吗?

⑥再返回中医立场,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治疗高血压的核心问题于是就归结到如何解除肝郁,从而解除弦脉产生的根源。而从西医的角度理解,就是消除血管的痉挛状态。但是相比较之下,中医解肝郁的理论完善,处方药物手段等非常之多,具有可逆性强,容易见效,效果稳定,且无副作用等项优势;而西医的解痉挛的手段与药物就比较缺乏,一般还都存在着药物毒性。中医对西医而言,存在着极大的优势。

⑦笔者进而推测解肝郁对降低舒张压的作用应当比较明显,后来在给患者服药后,已被实测血压的数值所证实。舒张压明显地可从90mmHg降到70mmHg

⑧由于中医的肝郁概念是个可逆性的概念,有肝郁的存在就有解除肝郁的理论与方法。从中医理论看,肝郁是发生在气分的问题,解除肝郁就要从气分的调治入手,气分问题的解决,相对于血分问题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就更具有明显的可逆性,故笔者把该因素列入到“功能性高血压”的范围。

⑨再参考1964修订后的高血压标准,完全以收缩压作为衡量的标准,故控制与降低舒张压就成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第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到此为止,这个关键正好可以通过中医的肝郁理论予以完善妥善的解决。

无疑,这是高血压病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的突破!所剩余的问题就是增加临床病例的服药观察试验。

⑵红血球的弹性降低:肝郁所引发的紧张遍及整个血循环系统。除了血管,还直接影响到红血球的弹性变形能力。红血球随着血液流动时,在大血管中呈现圆饼形状,而在红血球通过微循环时,这个圆饼必须要卷成圆筒状才能通过。在肝郁导致弦脉时,一方面会引发微循环的血管弹性降低,另一方面则造成红血球细胞膜的紧张僵硬状态,从而导致其弹性变形能力降低,这就使红血球通过微循环的困难大大加剧,而被堵塞在微循环之中的危险性激增。

⑶肝郁会引发肝阳上亢,“气为血之帅”,上亢的肝气能直接拉动血压上升。

 



[1] 《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 陈新谦,金有豫。20033月第15版,p364:“一般认为,在安静休息时,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kpa90mmHg)就是高血压……其共同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2] 《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上海第一医学院编,1979年第12p768:“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1964年高血压及心血管内科学术会议据全国各地多年来血压普查的资料,修订了高血压的标准,认为,舒张压持续超过90毫米汞柱,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舒张压持续在85~90毫米汞柱,列为高血压可疑。”p769发病机理:“本病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血压的形成与①心脏的收缩力与排血量;动脉管壁的弹性与血液的粘稠性;③全身各部细、小动脉的阻力等有关。以上任何环节的变化,都可导致血压的变动,在本病的发病方面,则以细、小动脉的改变为主。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引起周围阻力增高而心脏排血量并无明显改变,因而导致血压增高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sclztjh 2011/4/21 22:56
受教了,很有见地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08: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