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第三章 再说五行——太极图与五行之气的周期性运动——从运动特性破译五行

已有 568 次阅读2009/9/19 04:31 |个人分类:原生态中医

第三章  再说五行——太极图与五行之气的周期性运动——从运动特性破译五行

§1、五行(xing)对应着五种运动着的气——阴阳为体,五行为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从之。

上面已经说过五行对应的五脏是五个系统。若深入地理解,实际上还对应着五种不断运动着的气,而人体的这五种气又分别与天地之间的五种运动着的气相对应。本来五行的“行”字在这儿该念“xing”,“行走”义。《六祖坛经》说:“道宜通流。”

中医认为:

肝属木,方位在东,旺于春,属少阳之气,温,主升。

心属火,方位在南,旺于夏,属老阳之气。热,到顶。

肺属金,方位在西,旺于秋,属少阴之气,凉,主降。

肾属水,方位在北,旺于冬,属老阴之气。更凉,主藏。

脾属土,位居中土,旺于四季,属中和之气,其它的四种气都靠脾土之气从中斡旋方能调和。《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中气在狭义上指的是脾土之气。

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中土”作何解释?愚以为,中土,非“东西南北中”分居之“中”,而是融入于“东西南北‘之中’”的“中”。

设如五行各居一方,从何谈脾土斡旋其中耶?是以脾土必以融入其间,方能斡旋其中矣!

又从脉象分析,中医把脉虽见仁见智、各执一说,但是,有一点在各家脉书上都是彼此雷同而无有异议的,就是说脉象必须同时具备“胃神根”三者方佳。指的是在脉象之中凡是显示出一种悠悠扬扬、缓和舒展之景象,就叫做“得胃脉”。病家虽稍有凶险,但意味着预后良好。但是这个“胃脉”指的是脉的总体之象,而绝不是仅仅指“右关”部位啊!这就意味着这个“胃脉”是贯穿全身总体、融合五脏六腑四肢百脉的脉象!而这个恰恰就凸显出脾胃中土之气调和斡旋于上下一身之妙用。

在任何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的书上都可以看到一张人体五行与自然界五行的对应表,或称为五行属性归类表。[1]

如果结合太极图看就更加形象。这种对五行的认识是古人长期观察,通过有机论的归纳法获得的,不能从逻辑思维分析推理获得。与西方科学的机械论的分析法是两种认识论上的方法。

晨,太阳在东方上升,属少阳之气,体内肝气的上升趋势占主导,肝气是一种温温的上升之气,有较强的活动力散发力。中午太阳升到顶,温度最高,故心火旺。

阳极而生阴,过了正午之后太阳开始下降,人的气机也随之下降。傍晚太阳降到西方,肺气的下降趋势占主导,肺气是一种凉凉的下降之气,有较强的下降收敛力。子夜太阳降到底,温度最低,对应于阳气收敛藏闭于肾,肾气旺。

阴极而生阳,子时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在一天之中人的气机就是这样随着天地太阳的运转而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运动。

在一年之中,肝旺于春,春天肝气会占主导地位,故气机升发活动占主导地位。肺旺于秋,秋天肺气占主导地位,故气机下降收敛占主导地位。肾气旺于冬天,故气机内收入骨入髓。故《内经》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亦从之。”

中医里面有“阴阳为体,五行为用”的说法,阴阳并非单独孤立地存在,而通过五行使用而具体化。


 



[1] 见①《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p18。《中医基础理论》21世纪课程教材,p34。②《黄帝内经·素问校释》,山东中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月第一版,p80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刻加入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9 1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