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立刻加入


yang965032 2013/6/4 09:25
老师,您说的太对了,我女儿今年五岁,她白天在幼儿园我并不自动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但是经常晚上会在梦里说,这个是我的,不能抢之类的话,她如果哪天白天生气了晚上必定要搓脚,而且会很严重,周五因为伤食发烧,我没有给用任何药物,推拿烧退了,昨天因为她和爸爸发生了口角,到了晚上十二点又是准时搓脚,很难受,并且止不住的哭啼,和我说,妈妈,我就是想哭,控制不了,脚也来回不停的动,一直到三点才停止,这期间一直断断续续的哭啼,搓脚,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吗。现在我们已经尽量不让她生气,可是又是她做的不对,我们不可能不管教
ywy711001 2013/4/27 20:14
谢谢批评!吴亮亮是寒瘟,非热瘟;甘露消毒丹、清瘟败毒散、神犀丹,适用于热瘟。
栖霞苹果 2013/2/24 17:28
相火司天: 谢谢你的信任,老师的称呼不敢当,我也是来贵网站学习的。
关于你母亲的视力问题,因叙述过简,无法判断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还是他因所致(尽管有CT片)。我猜测( ...
谢谢,去医院查过眼科,没有问题
栖霞苹果 2013/2/23 15:30
老师,您好,我妈十三年前脑血栓,现在恢复的还可以,二十天前又发病,视力模糊,没有其余的症状,拍片说是枕叶血栓,打了二十天吊瓶,,回复了有80%,但没有恢复到原来的视力,您有没有好办法帮帮我,谢谢  谢谢 谢谢谢谢。
fo2924541 2012/3/29 09:40
您好,请问如何调理气息,总觉得气不顺畅,腹部中下胀气,早上口中有痰 ,肠镜检查一切正常,盼早日答复,非常感谢!
aiqinghm 2012/3/14 09:47
相火司天: 上热下寒证。
得一证便是,不必悉俱。要以整体观来理解诸泻心汤,如仅把黄连理解成“苦寒',那是中药学的范畴.当然,我也是学生,请指正。
我更新了原帖的一些症状和舌头的照片,以利于辩证,希望您多关注!好人一生平安!
aiqinghm 2012/3/14 09:41
相火司天: 上热下寒证。
得一证便是,不必悉俱。要以整体观来理解诸泻心汤,如仅把黄连理解成“苦寒',那是中药学的范畴.当然,我也是学生,请指正。
多谢多谢关注!我不懂中医,偶尔看些养生书而已,学习了,
aiqinghm 2012/3/13 12:21
相火司天: 《伤寒论》178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谢谢关注,我没有呕吐啊,平时看着还基本正常,黄连,大寒的哦,我没有试过,您说我的毛病是啥病啊
相火司天 2012/3/8 08:55
《金匮.水气病脉证篇》:“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则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趺阳脉是何脉?如何诊趺阳脉?
相火司天 2012/3/5 13:55
王叔和只见过《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部分,而未见过杂病部分吗?
我读的有关《伤寒论》、《金匮》的文献不多。在我的印象中,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原著因战乱散失不全,经王叔和搜集整理编成《伤寒论》、《金匮》两书。
近读何任老《金匮要略新解》,何老在前言中说:“<伤寒杂病论>是由‘伤寒’和‘杂病’两大部分组成,原书早已亡失。根据医史考证,《伤寒杂病论》原系十六卷,晋代王叔和加以整理编次,成为<伤寒论》十卷。这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部分。其中‘杂病’部分,当时没有发现。到宋代林乙等校正《伤寒论》,编成《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从他的序文里可以看出<金匮》是从残简蠹遗中发现出来的,即《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照此说,王叔和只编次了《伤寒论》十卷,“杂病”部分他没见到,因&quot;当时没有发现”。
湖北中医学院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1979年版《伤寒论选读》称,张仲景“乃勤求古训,-----,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战争频繁,而使原书散佚不全。后经晋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整理成册,名为《伤寒论》。到宋代复经林亿等加以校正,------。至于原书的杂病部分后经整理为《金匮要略》。”根据“后经晋王叔和将原书的伤寒部分搜集整理成册”推测,王叔和见到了原书的杂病部分,只是没有像将伤寒部分那样搜集整理成册。
刘渡舟老在《《伤寒论》源流梗概》一文(陈明等《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2000年,1版,学苑出版社,p4)中说:“-----后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为之搜集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然书中的内容已有所增减,尚犹未失仲景之原貌。-----治平二年(1065年),高保衡、孙奇、林亿等儒臣奉命校正医书时,考虑到“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因此先校订《伤寒论》十卷,于平治三年正月中旬竣工而颁行于世。其后又校订了《金匮玉函要略方论》。-----从此,------就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书。”可见,王叔和搜集到的《伤寒杂病论>,既有伤寒部分,也有杂病部分,林亿等因&quot;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quot;,才先校订伤寒,后而金匮。
刘渡舟老与何任老都是《伤寒论》研究大家,有‘南何北刘’之称,可对《伤寒论》与《金匮》的成书经过,他们的见解为何不一致呢?
12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