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299|回复: 15

国内甲流感死亡病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9 13: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月3日,因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日体温曾一度高达40摄氏度。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将患者收治入院并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4日3时20分,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烦躁、意识不清、呼吸急促等危象,医院立即进行抢救,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
        “咳嗽、全身酸痛”是典型的太阴病,太阴病的特征就是痛满吐利,“咽痛”有可能是少阳病,但此处应该不是干痛,可能属于咳嗽多了引起的咽痛;“当日体温曾一度高达40摄氏度”说明当时病已经入厥阴了,厥阴经证是厥逆发热消渴吐泄,厥阴以风木主令,下为肾水之子,上为君火之母,病则水火不交,下寒上热。水胜则厥生,火复则热发,厥而阳绝则死,热而阳回则苏。其厥逆者,母气也,其发热者,子气也。厥为死机,热为生兆,厥热胜复之际,不可不察。病由太阴入厥阴,浑身发热乃是一线生机,“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不外是寒凉之药,高烧是退下了,生兆变为死机。
       《伤寒论》有云:
       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至在甚,厥不止者,死。
       “烦躁、意识不清”已经是厥阴病及其危急的时候,“呼吸急促”太阴已经衰败,“烦躁”乃是真阳不藏,不知患者当时是否有四肢发冷、下利等现象,这当真是把活人治死之典型。
       H1N1春夏为温疫,秋冬为寒疫,温疫传腑,热则营血内陷而不外发;寒疫传脏,脏寒则卫气内陷而不外发。故温疫营病,脏阴旺者多生,腑阳旺者多死;寒疫卫病,腑阳旺者多生,脏阴盛者多死。现代医学的搞法注定了秋冬之交H1N1的死亡率会大大提高!
发表于 2009/10/9 15: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rmbwu 于 2009/10/9 13:31 发表
10月3日,因咳嗽、咽痛、全身酸痛,到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就诊,当日体温曾一度高达40摄氏度。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将患者收治入院并给予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4日3时20分,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烦躁、 ...
此种证候,若是中医应当如何处方用药?用简单流程表达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医 于 2009/10/9 15:19 发表
此种证候,若是中医应当如何处方用药?用简单流程表达一下。

=====================
也不知道说的对不,我试图说一下。
咳嗽、全身酸痛”,这是脾土与肺金的问题,则降肺气去脾土之湿,脾土之为病,必传肝木,还应加上升达木气之药;不过H1N1此类病,六经传导速度异常的快,“当日体温曾一度高达40摄氏度”说明病入厥阴了,需要直接将葵(找不到字)水直接化气,这时候只需升达木气助其一臂之力,用药当升达木气且用药收敛肾精;“烦躁、意识不清、呼吸急促”,扁鹊见蔡桓公,有多远躲多远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医应该知道,我不是医生,只是爱好学中医而已,用药半点经验也无,看见这条消息出来,网上谈者寥寥,我就试图解其病理,草其治病之要,如有错误,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9/10/9 18: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报道中没有“厥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10/9 18: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崇景 于 2009/10/9 18:35 发表
好像报道中没有“厥逆”啊

确实报道中没有,只是我推测一通抢救后估计已经“厥逆”了,但是没有见诸报章,所以我也拿不稳,只是觉得十有八九厥逆了。
发表于 2009/10/14 10: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纸上谈兵之嫌,想当然只会害了中医,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发表于 2009/10/14 20:3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甲流诊疗方案第3版发布 按重症优先原则住院

发表于 2009/10/14 2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基本方药: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苔厚腻加广藿香、佩兰;

咳嗽重加杏仁、枇杷叶;

腹泻加川黄连、广木香;

咽痛重加锦灯笼。

常用中成药:疏风清热类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香菊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藿香正气、葛根芩连类制剂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解毒

基本方药:炙麻黄3g 杏仁10g 生甘草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5g 黄芩15g 柴胡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持续高热加青蒿、丹皮。

常用中成药:清肺解毒类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发表于 2009/10/14 2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重症与危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热毒壅肺

主症:高热,咳嗽咯痰、痰黄,喘促气短;或心悸,躁扰不安,口唇紫暗。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灰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泻肺,解毒散瘀

基本方药:炙麻黄5g 生石膏(先煎)30g 杏仁10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金荞麦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10g 丹皮10g 青蒿15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持续高热,神昏谵语加安宫牛黄丸;

抽搐加羚羊角、僵蚕、广地龙等;

腹胀便结加枳实、元明粉。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痰热清、清开灵注射液。

2.气营两燔

主症:高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者神昏谵语,咳嗽或咯血,胸闷憋气气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营

基本方药:水牛角30g 生地15g 赤芍10g 银花15g

丹参12g 连翘15g 麦冬10g 竹叶6g

瓜蒌30g 生石膏(先煎)30g 栀子12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

高热肢体抽搐加羚羊角粉。

常用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血必净、醒脑静注射液等。

注:以上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剂量供参考,儿童剂量酌减;有并发症、慢性基础病史的患者,随证施治。若见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在应用西医治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随证施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7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