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53|回复: 0

台上坐不下的还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4 17: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佟彤


我做实习医生的时候,跟过一个中医老师抄方子。他叫“×达仁”,人倒是脾气很好,但是琐碎,没什么章法,自己的看病思绪经常被同样没有主心骨的病人牵出好几里去。他的医术也和人一般,平庸,不精专,非常喜欢开大方子。

一般的中医处方上是二十几味药,足以完成君、臣、佐、使的配伍,互相辅佐着实现辨证论治。但他的方子经常有三四十味药之多,以至于他最后的医生签名都会淹没在药名里。当时药房的人喜欢和他开玩笑,就对拿他方子的病人说:“回去告诉你们大夫,我们药房有杏仁、枣仁,还就是没有×达仁……”

一个出色的医生,用药肯定是精炼的,要能在诊断清晰后直奔主题,以少胜多。那种靠“围追堵截”、“四面包抄”的治疗方法,像沙子枪打鸟,就算治好了,也很难说不是撞上的,很难说不是庸医。

流传百年的中医经典方子,用药其实都很简单:能回阳救逆的“四逆汤”一方,只有附子、干姜、甘草三味,却能使脉微欲绝者重振阳气。能让人复苏的“生脉饮”,只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因为能抗休克,现在已经西化成了急救时的静脉制剂。至于能起死回生的“独参汤”更是仅仅靠一根人参救命……就像朱耷的“孤禽图”,柳宗元的“江雪”,简约却能达意,他们的留白之处,未竟之音,同样是画和诗,这才是大师的功力。

“低投入高产出”,“少花钱多办事”,在任何领域都是值得称道的事,这其实是种能力,需要有浓缩的智慧做底。非此就要出现药浮于病、人浮于事的问题。只是因为行事者人心不轨,才情又不足,为求经济,只能在偷工减料上打主意,这两个概念才有了贪婪和敷衍的歧义。

我参加过一个学术会,来的领导比专家还多,会议组织者不管怎么摆,主席台上的领导席位仍旧不够坐。没办法,只好让副职,或者次要一点的,坐到台下第一排去。

大会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主持人按惯例开场:“现在,隆重介绍今天拨冗参加我们大会的各位领导,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马局长,朱局长,杨局长……”

趁着鼓掌之余,主持人扫了一眼议程,他有些慌乱地发现,因为领导太多,居然还有没介绍完的领导是坐在台下的,而他的余光分明看到台下第一排的,已经准备欠身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的诸位副职!情急之下,主持人灵机一动,以同样响亮的声音郑重宣布:“台上坐不下的还有:牛副局长,于副局长……”


来源:北京晨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5 04: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