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986|回复: 7

(转)从《运气学》谈历代名医用药之偏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2 10: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运气学》谈历代名医用药之偏1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4626

从《运气学》谈历代名医用药之偏2
清末民初医家张锡纯
  
  
  张锡纯活跃于清末民初,正值大司天七十七甲子---上元阳明燥金少阴君火.<参西录>第四期数卷为药物学讲义.首论生石膏.兼述白虎汤,人参白虎汤在临床中每派上用场.验案凿凿.此诚与当时气候大环境相吻合.
  
  
  又,发明赭石之功用,畅述其镇逆顺降凉血之妙用,仍以大量验案证之. 发明升陷汤以治大气下陷并论与李氏补中益气汤之区别.作<驳方书贵阳抑阴论>应是与丹溪名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仿佛.
  
  
  以余意观之,张师所用药,最常用者大致可分二大类型:一是清降肺胃(应主要是降肺气)药如生石膏,麦冬,知母,花粉,黄芩,沙参,赭石粉,栝蒌等方如白虎汤,白虎人参汤等.一是升肝脾(应主要是肝)如黄芪,柴胡,萸肉,续断,桂枝类补肝体肝用之不足;龙胆草,连翘,茵陈,白芍,石决明,赭石等治肝气之有余.其余如生熟二地玄参当归天冬之属是与丹溪同辙.蒲黄,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三七,丹参与王清任法同源.
  
  于是可得:燥火主令之时,  滋阴远远多于扶阳.燥火气盛(最宜白虎西方金神),水木易虚,滋阴同时,木气不及,法当升补木气.唯木中寄火,又木火同气,木宜清凉者亦复不少.
  
  至于张师与人论天体运动处,此诚为时代所囿,视若不见可矣.
  
  清初医家傅青主陈士铎
  
  
  傅陈医法,原是一脉.傅长陈二十.皆可谓(以傅师为主)活跃于第七十三甲子上元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624---1684年)风火主令之时重用白芍当归熟地生地(兼伍柴胡),诚有源头,余如六味四君,及气血论(异于前人补血汤芪倍于归之论,并理血多加有桑叶),再如重用常用麦冬.总不肝之治,滋肝阴以配其阳,清其火抑其用;或以助金平木法,要之,滋养肝肾,扶脾清肺是其大旨.外经中所论,尤重真水,以人身中水少而火多,水需灌溉各脏腑,似与丹溪同法,与钱仲阳(论中有天师仲圣孙真人,并有钱真人,并多处引以六味地黄丸)同旨.
  
  从著中,并考古,可知傅所处大司天略晚于李东恒,而稍早于朱丹溪(此早晚二字,当从大司天周期性来看).故论中多有与二人医法同旨之处.
  
  可知陈氏所述,应是当时数位大贤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其所处司天大环境与今极为类似,  故其书为今日临床不可不读之本.
  
  
  
  清朝医家黄元御
  
  黄元御,字坤载,清朝乾隆年间名医.虽未得高年,然著作甚丰.足见自视甚高.<四圣心源>为代表作,其中天魂地魄等方名亦足以征之.持论以扶阳配阴为宗,大非滋阴熄火之陋习.深得仲圣理中四逆辈之精义.因黄师(1705~1758年),正值大司天第七十五甲子中元太阴湿土太阳寒水中的太阴湿土之令(1744---1774年为太阴湿土主令).黄师在<中气解>言"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唯黄师的暖水燥土不同于李氏的补中益气.故在<医方解>中批刘河间朱丹溪陶节庵等之时,仍批李氏"以升麻柴胡升胆胃之阳,谬矣."
  
  张锡纯先生在<参西录>中言,黄氏(元御)陈氏(修园)用药恒偏于温,即是此意(寒湿令中宜于此法).  天时大气候不同之故.用古方以治今病,能不加减化裁否?
  
  
  究之,黄师心法似较郑老爷子的更全面更系统.也是彭子益先生著作的雏形.然,医之道,何其大,黄师各书当与温病学各家心法互参.<四圣心源>尤当与<外经微言>相参阅.
  
  
  明末医家李中梓
  
  
  李中梓(1588~1655年),后世医家有不少推重李氏医旨的.因李氏与金元明时代的其他医家相较,最讲中庸之道.作<水火阴阳论>:阴阳并重,而更认为养阳在滋阴之上,补气在补血之先.
  
  李氏重脾肾,法多尚温补,略似张景岳(1563~1640年),因1564---1624年为中元甲子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624---1684年为下元甲子厥阴风木少阳相火.二人皆经历过太阴湿土厥阴风木之主气.英雄略同也.  
  
  唯医案多有十数剂,数十剂病乃愈之病例."远不若经方快捷",为后人所讥,此实为后人误解李师(伤寒论治外感,多易速效,李师治多内伤,或外感染杂成内伤,原难速愈). 又作四大家论,  误将仲圣与后贤并列,确有失公允. 另为庸工设法(以温补君子品试药),为后贤所批,尤以程国彭为典型.  ---程氏以丰富的临床心得批其用温补药之过.  仍是不离大司天运气之范围.程氏一生主要生活在1684---1744年的上元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之令.几近与李师相反.  医法不同,诚为各有所本。
  
  
  清医家程国彭
  
  
  程国彭  程师生卒之年不可确考,但可确定程师一生主要生活在1684---1744年上元少阴君火阳明燥金之令.程师虽无医案传世,但不难看出一生临症甚多.<医学心悟>首卷所言,皆贴切于实用,字字句句都从阅历中来.<火字解>可知程师一生用药大旨矣.实程师所重者,仲圣之下,丹溪,东恒,河间数人.而宗丹溪河间又最多.尤可知大司天之于医家心法.<医门八法>归纳治要,不惜笔墨反复辨解.数十年心血之凝结,学者不可忽之.
  
  唯程师所言"吕祖师人参果"之事,本人多方考究,不得其意.敬请阅此文高贤,赐教解惑 .
  
   
 
  清医家程杏轩
  
  
  医家程杏轩  考程师医案,可知程师活跃于1804---1864年下元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令.滋水柔木,潜阳清肝等法最为常见,尤以续编中最为显然,如辨证语"內風乘虛上升潛陽熄風,靜以製動雖云火熾之相煎,實由水虧之莫濟 水足則木暢而筋柔 肝陽上升,沖心為煩,沖肺為咳 木失水涵,以致肝陽內熾肝為剛臟,須和柔濟之腎元下虛,水不生木,肝風鴟張"最为多见.
  
  观程师医案,除却特定人事乖违病例.大致最常选用下列药物:当归,白芍,阿胶,菊花,勾藤,桑叶,生地,熟地,丹皮,石决明,赤芍,黄芩,牡蛎,女贞子,羚羊角,栀子,沙参,麦冬,人参,石斛等.而案中病例,多与今之民病相仿佛.可知相火风木令中医家心法,于今人 参考师法价值极大.
  
  
  
  清朝医家王孟英 
  
  王孟英,名士雄(1808~1867年)清代著名医家.临床甚丰,尤以治湿热症见多,所著全集中于<王孟英医学全书>中,所言精当,议论有理,当属清代医家中集大成者.王师所处江折一带,地势地平,水道湖泊甚多,此其地理;而1804---1864年为下元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主事.<霍乱论>之作,诚有根缘.医案数卷中,亦可见湿热症甚伙.所用药品,几率最高者全属清利湿热之品.其中又以清肝之品最多.
  
  湿热在身,各种补法皆宜暂缓,故王师多以驱邪为首务.王师又推重魏柳洲,魏氏名方一贯煎是也,阅此亦可征大天时之于医家心得之隐意.
  
  
  自网上谈医来,目击"伪火神风"盛行,不得已又录出下一段,以醒有缘人.
  
  
  魏:"阴虚证,初投桂、附有小效,久服则阴竭而死,余目击数十矣。"雄按∶此真阅历见道之言。又徐洄溪曰∶大热大燥之药,杀人最烈。盖热药有毒,其性急暴,一入脏腑,则血涌气升。若其人之阴气本虚,或当天时酷暑,或其人伤暑伤热,一投热剂,两火相争,目赤便闷,舌燥齿干,口渴心烦,肌裂神躁,种种恶候,一时俱发。医者及病家俱不察,或云更宜引火归元,或云此是阴证,当加重剂热药而佐以大补之品,其人七窍流血,呼号宛转,状如服毒而死。病家全不以为咎,医者亦洋洋自得,以为病势当然。总之,愚人喜服热补,虽死不悔。
  
   
  清朝医家雷丰
  
  
  雷丰所著<时病论>.以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四时六气(伏气)为纲.逐条分析,辨析立法,成方讲解,验案证明,所述甚是明畅.观点中正无偏.个人认为,业医者,欲临床思路清晰而不茫然无措,必读此书. 前人医著中,确有不少医家"工于怒骂",而医术差强人意.雷师不沾染此恶习.
  
  

医家何廉臣编著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
  
  
  医家何廉臣编著的<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上集以六气为纲,选录了民国当时不少名家(如周小农,张锡纯,陈务斋,黄仲权,何拯华,袁桂生,萧琢如,孙少培,丁甘仁等名流).清医家雷丰言:"六气明而杂病少".此书以六气为纲,所录又是全国各地名医佳案,诚如序中所言"一卷可抵万卷".下篇所集是传染性疾病,非典之类正可仿效而治(当时全国恐慌,世少良医可知).由此可知,今世风日下,中医远不如以前.怪不得乡里老人家谈及治病往事,欣赏之情每盎然脸上.
  
  读是书可知,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原由.总缘于辨证施治.执成方以治病,不通之论.世之执"秘方"以自矜者,厚颜之徒也.今之习医者,可以此书为自测题,理论择取之于临床究竟如何,立可扪心自问.
  
   
  
   清朝医家李冠仙
  
  
  李冠仙行道于1804---1864年下元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甲子.著有<仿寓意草><知医必辨>等.李师重视喻嘉言心法,敬重之意溢于字里行间.观李师医案及<知医必辨>中所阐述的观点,十有九与费伯雄,程杏轩,曹仁伯同法.常用药物几尽相同.同时代英雄所见如此如此.哪似当今众说纷纭
  
   李师喜用生地之外,尤发明黑芝麻为药中妙品."肾不养肝,阴虚火盛滋肝清热"之类滋肝清肝之言出现频率最高.又常不惜笔墨批用热药温燥之害.余深以为然.
  
   <知医必辨>中议论诸贤,自是李师个人临症阅历而慨叹.不必多议.唯批<石室秘录>与<临证指南>太过.不必泥其所言.
  
  
  
  录数节以示李师心法大要:
  
  吐酸一症,有属热者,有属寒者。或乍感风寒,立即作酸作吐,此化热不及,得不谓之寒乎?或并未受寒,而肝火犯胃,因而吐酸,得不谓之热乎?大约此症出于胃,则属寒有之;由肝犯胃,则属热有之。且果属寒,脉必沉滞;果属热,脉必弦数。乃二名家不分肝胃,不论脉象,惟主热者执见无寒,主寒者执见无热,殊不可解。予诊病四十余年,所见吐酸之症,不可胜数,大约属寒少而属热多,而妇人则尤多属热,盖十妇九肝气也。书曰∶曲直作酸。《素问》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注:此言热多寒少,而肝气肝热尤多.效叶霖语来一句"风火之令有宜然者   
  
  
  偶闻王九峰先生治李姓气冲于上,用金匮肾气汤一药而愈,以为得有秘法,每遇气逆上冲治之不愈,即投以肾气汤,往往一药而死。后李姓有妇人吐血,气逆不下,伊芳连用肾气汤七剂,致狂吐不止,血尽而亡。又有刘颂芬之夫人气逆不下,伊芳久治无效,亦用肾气汤一服而亡。此何以故?盖方名肾气汤,并非肝气汤。肾为至阴之脏,阴不潜阳,虚阳上冲,故用归、附引火归原,用六味纳气归肾,自有奇效。至某医所治者,皆肝气也。肝为阴中之阳脏,气至上中不下,其火必甚,非滋水养肝以平之不可,而反投以桂、附,火上添油,有不伤人性命者哉?
  
  注:此节所言,与钱仲阳化裁仲圣方而作六味地黄之旨完全吻合.
  
   
  
  乾隆年间,扬州盐商;不知所延何医,制有再造丸,药味夹杂五十余味,多用香燥,以为可以通络开窍,全不思类中多由精血不足,肝失所养,虚风鼓动,经络空虚,焦燥太过,转伤阴血,何能熄风乎
  
  
  注:乾隆年间制有此药,寒湿运中宜此类.时过境迁,不可再泥囿于这.
  
  
  
  治肝竟有十法焉。心为肝之子,实则泻其子,一法也;肾为肝之母,虚则补其母,二法也;肺为气之主,肝气上逆,清金降肺以平之,三法也;胆在肝叶之下,肝气上逆,必挟胆火而来,其犯胃也,呕吐夹酸、夹苦酸者,肝火苦,则胆火宜用温胆法,平其胆火,则肝气亦随之而平,所谓平甲木以和乙木者,四法也;肝阳太旺,养阴以潜之,不应,则用牡蛎、玄武版介类以潜之,所谓介以潜阳,五法也;肝病实脾,则仲景之老法,六法也;亦有肝有实火,轻则用左金丸,重则用龙胆泻肝汤,亦应手而愈,七法也。合之《内经》三法
  
  五脏之病,肝气居多,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气,则思过半矣。
  
  注:此与王旭高先生所言相仿佛.李师与王旭高先生真正的同代医家.
  
   
  
清朝医家曹仁伯
  
  
  曹仁伯(1767—1834年),曹师济世救人之时应属于1804至1864年的下元甲子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中的前半截.读曹师医案,实则比读天士指南更难,仅能会其大意,得其大概.故不能深述其意.唯作如下寻章摘句之事(寻章摘句,诚也不假,然明眼人从这寻章摘句中也能读出真意)
  
  摘录曹师医案中辨证语:
  
  營血本虧,陰火又旺 素稟濕熱,又挾陰虛之症內耗陰精,則臟腑榮衛常有春夏之情,而無秋冬之氣,無怪乎其亥年之氣風火相煽,耳苦於鳴肝經之火、督脈之陽亦從而犯上衛逆於脅,變出一番火氣者,肝火也,肝氣也。氣火之橫逆,不外腎虛,無以涵木,肺與大腸相為表裡,二金同受火刑,皮膚燥脫無陰則陽無以化
  
  肝居人左,全賴血以濡之,又為剛藏根,憑水以涵之。 左升太過,右降不及乙運之歲金不及,亥年之風木偏淫。不惟木寡於畏,反侮其金亥屬厥陰,風淫所勝,風火相煽 痰祟附於肝經,擾亂不寧肝陽化風,習習內動幼時瘦弱,已昭陰氣之虛;痘後頭疼更著,肝家之旺,不論外感何邪,頭必痛者,陰虛肝旺容易上升也
  脈細而數,數則為熱,細則陰虧
  脈形細數,尚未見促,陰火雖旺,陰液未竭
  
  弦主乎肝,細小無神又主乎真陰不足。惟以不足之真陰,難以涵養肝木,肝木順乘土中,尤為易事 發渴發干,陰分必傷
  
  第七十三甲子,厥陰司天,少陽在泉,風火用事之時。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最佳类书.吴谦被誉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奉旨修订此著本.费当时大量人力物力而集成.清初以前各医家观点大致均有采录."择其善者而录之".伤寒心法,金匮要略,名医方论,四诊要诀,运气要诀,儿科女科外科一并到齐.意为后世之"金鉴",诚为不可多得的好医著.唯在清初,寒温医学格局轮廓尚未显然,编中暑湿温热等治法不如清中期清后期医家观点明朗清晰,治法自然也就远远不如了.
  
 
  
  费伯雄
  
  费伯雄老先生医著粗略读过,感受到费老最重肝脾.案中遣药组方最常用生熟二地,白芍,栀子,当归,阿胶,丹皮,桑叶,菊花,羚角,女贞,青黛,石斛,牡蛎,蒺藜子; 茅根,沙参,蒌皮,花粉,麦冬(此数味以助金平木),橘饼,法下等.因费老正行道于1804---1864年下元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令.  特别是后半之厥阴风木,以肝为重,兼及于脾,于肾,于肺, 实皆不离于肝之治.  晚年为阳明燥金司气.
  
  医家沈绍九
  
  
  沈老行道于二十世纪中前期的成都.有着四十余年临床阅历,对历代各家有着清晰正确的认识---"河间善泻热,东垣喜扶脾,子和主攻病,丹溪重养阴,与所处时代及所治病人,有很大关系,均有独到之处,皆须阅读."老先生遗留下来的手稿不多,从所留存的来看,用滋润法约十之五,清凉法十之二,温补法十之二(此类案多由人事之因).可以说仍是完全符合大司天用药法则.  
  
  同样是在四川,与郑氏一门咋就差别如此之大? 不由得有些纳闷. 近仿佛有感:郑钦安老爷子理法受其师影响甚大.囿于师说.未能超越.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解说明了. 声明:没有不尊重郑老之意,纯为学术见解,也不是凭空瞎说.
  
   成都张子培
   
  寒温异治,显而易明,奈何邪说多多,误人误已. 请以张氏此言简意赅篇救之.
  
  
  
  "温为病 虽分类 当顾名 思其义
  
  仲景书 发凡例 后之医 仍寒治
  
  方药杂 死亡继 伤心目 三字诀
  
  何谓温 温是热 与伤寒 殊悬绝
  
  初起时 口渴别 不恶寒 反发热
  
  麻杏汤 有神效 或银翘 或桑菊
  
  以辛凉 解表剂 误辛温 变重病
  
  小迁延 大殒命 口大渴 津液伤
  
  或白虎 承气汤 虽热饮 亦属阳
  
  治之法 急下良 若谵语 舌红黄
  
  在包络 非胃肠 用紫雪 清宫汤
  
  与至宝 及牛黄 至病久 气液损
  
  宜甘寒 补而润 即下利 二甲症
  
  变纷更 此大概 知寒温 能涵盖
  
  一切病 迎及解 "
  
  
  辛凉而透,清润而滋.苦寒退热---此张氏治春温心法大旨. 前时见有人论火神派心法,言四川一带湿重民多嗜辛热辛辣.能耐附之热毒,以致火神心法大行. 今以沈绍九,唐容川,张子培三家医法观之,  此说虽似有理,终嫌其理由不足.
  
  
  几本当代医著
  
  
  <中医运气学>------杨 力  著.内容详实,可见作者费力不少,所持观点足以让人深思.  唯大体看去,内容是罗列的情况多,提升提纯的味道不强.
  
  
  
  <当代名医临床秘诀>主编者是医学博士 张 昱.集录了蒲辅周,施今墨,董建华,王绵之,刘渡舟,赵绍琴,关幼波等名家临床验案.按现代医学分类法归类整理,尚有可读性,远胜一些抄书教授"著作" 只知罗列药方的医书.
  
  
  <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 权依经 著   内容系统周详,虽不如杨力教授的宏博,但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权依经老先生所述中正可信.唯在运用古方以治六气之邪时(分析立法可取,药方不可拘泥),宜再行化裁.
  

  
  四大家
  
  
  四大家之书,张锡纯,费伯雄,李冠仙等诸多名家有评述,读这些医家医著,自可知如何取舍.亦不论.
  
  
  以上所言,是为本人前半生所读医著(后世医著,灵素本草经不在此例),也是临床中效法最多的医家心法. 究竟而言以上所有医家心法,又皆难出王冰王太仆<天元玉册>之范畴.
  
  以期习医者得此,潜心数年,渐入医之正途.
  

[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2/12 11:44 编辑 ]
发表于 2010/2/12 11: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医者先不抱成见,而能适度的用药。实在是难。
发表于 2010/2/19 12: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真正精于运气术数之道之高明多多发表高论

运气与术数是中医的核心内容,望真正精于运气黄帝内经术数之道之高明多多发表高论,以启迪后学。
手头有一本方药中所著《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一直没空拜读,还不知其实用性如何?
所说:治肝竟有十法,可谓善矣。但还不是尽善矣。仲景四逆法,四逆散与当归四逆汤结合十法用之,更相得益彰。
关于火神派的评论,愚甚有同感。愚亲睹,其伤人者,十有八九,受益者少见一二。
居然有给人服用生附子者,受害者向愚描述其从死亡濒危状况中复生的经历,令人不寒而栗!
另外,望转帖者发表原著的姓名、地域等背景资料。从其所述来看,很可能是彼岸的同道。
发表于 2010/3/10 19: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一些值得学习的东东
发表于 2010/4/30 16: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人,时时参详之,方不失偏颇
发表于 2010/5/7 17: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火神派的评论,愚甚有同感。愚亲睹,其伤人者,十有八九,受益者少见一二。
居然有给人服用生附子者,受害者向愚描述其从死亡濒危状况中复生的经历,令人不寒而栗!"

三年前在此论坛抨击那些"狂吹扶阳的伪火神"时, 常受到"伪火神的追随者"和不明真相的群众 -----这样一些人的攻击.    喜看今日歪风邪气不再笼罩论坛.


   一楼所言乃在下拙作.随心信手,略述心中所悟.发表在一些中医论坛上.后整理于http://laiba.tianya.cn/laiba/Community?cmm=17752此处.  再后,又集中归类于此处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686782912_2_1.html


   文章公布后,稍有反响.今得版主转贴公示,又多造福有缘人. 实是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11/1/25 02: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与事理契合,目前傅青主方确实效果好。
发表于 2013/5/20 19: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7 13: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