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7271|回复: 64

小儿恶疮痒流黄脓长期无法愈合,经方显效(麻黄升麻汤,调胃承气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1 17: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2/21 09:58 编辑

详细处方分析思路请点击  只看该作者
经方辩证问诊单
性别:
年龄5
籍贯:佛山
身高: 105 CM
体重: 31
肤色(请描述皮肤是什么颜色):稍偏
主要症状小腿下端伤口长期无法愈合,伤口痒,特别是半夜,我个人认为是过敏性皮炎,这个症状严重。另,肚子上及侧腰有一些湿----这些确定是湿,因皮肤摸上去颗粒粗糙。手部也有些米粒尖大小的水泡样小子。湿疮往大腿漫延,就像大人湿气重时出现的那样。旧伤口有的会出黄水有脓。手背脚趾出现色素沉淀。但就是痒得利害,仍然抓得都是血。我现在早晚两次都要花一个多钟头清理涂抹伤口。
发病经过如下最早是入夏时被蚊咬,过敏起水泡后涂可的松软膏后好了。(从二岁半开始,一年严重过一年)但没过多久就又抓破,此后伤口就一直是稍有结疤迹象就痒就再抓破出血,三个月了无法俞合。(七月曾涂过自制紫草油,原只三四个小伤口,涂几天后反而小腿爆出大面积浅红色小块红晕,我用了艾炙与拔罐,第二天红斑退了,变成针眼一样的红色小点,再后来涂炉甘石洗液,无效,可能痒又抓,变成伤口越来越多,那时伤口结不了疤,只是伤口表面似乎污垢样一层。到处看医生,有说湿的,有说脓包疮的,后来是挂了四天瓶,是阿奇霉素与一种什么激素,外加中药外洗,口服扑尔敏与开瑞坦终于好了大部份。但吊瓶后隔日就发烧了,治脚的药就停了,烧治好了没两天,脚上的伤口有四个原已结疤的又抓破出血了现在按湿方法治,出血少的涂炉甘石,重的涂皮肤康(中药洗液---金银花、蒲公英、马齿苋、土茯苓、大黄、赤芍、蛇床子等成份),晚上再用药外洗。(蝉蜕,防风,透骨草,荆芥),都还没好。(819日做过天炙,天炙后咳嗽加剧)

是否长期用过激素:两岁半起有蚊咬过敏就涂可的松软膏,但那时几天就好

是否大量用过消炎药:
现在是否艾灸:
是否接种过什么疫苗?何年何月何日接种的?

国家规定的免费类疫苗
最初发病的年份月份(请一定认真填写):20089
病情加重的年份月份(请一定认真填写)20107:

发病时的典型症状:剧痒

西医病名:过敏性皮炎,湿

发病季节:夏天
出汗情况(有,无,少汗,多汗,白天汗,醒时出汗,睡后出汗,出汗时伴发热?活动时出汗?):
部位(全身,头汗,手足心汗,心汗,半身汗):
头,颈,背出汗利害
(红,肿,痛,青,黄,血丝,瘀斑,黑点,干涩,昏花,眩晕,流泪,左,右,眼下颜色):
3、请选择与下列项目对应的身体状况——
(多,少,喜冷饮,喜热饮喜温,喜酸,喜辣,喜苦,喜咸,喜甜):
,少,喜米,喜面,喜粥,喜油腻,厌油腻):
睡眠(多,少,平时是否易困倦?是否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时时惊醒?醒后入睡是否容易或困难?):
一天12小时左右,睡不安稳,睡不实,磨牙利害
大便次数:两三天一次,干,湿,粘,腻,便秘,失禁,颜色,溏泻,是否成形?解时肛门有无灼热?有不消化食物,有无虫卵?有无脓血?是否感觉总欲大便,但便出不爽?):  
小便(次数,量多,少,不畅,不禁,颜色,频数,有无血尿?有无浑浊?有无灼热感?小便时有无疼痛?通畅否?气味有无异常?尿后遗沥不尽?夜尿繁多?): 次数多,量不大,有时量很小

皮肤情况(有无斑疮,斑疮颜色?皮肤颜色?有无肿胀,肿块?质地,疮疖,局部颜色,否?痛否?肤温?冷?):

4、请回答身体有如下哪些症状(属于自己的用红体字标注
发热,出汗,怕冷,怕风,怕热,哮,喘,咳(一两声),气短,有痰,打嗝,呕逆,恶心,腹泻,便血,尿血,吐血,鼻血,牙龈出血,心烦,易恐,肢体震颤,肢体僵硬,乏力倦怠,头重脚轻,少气懒言,嗜卧,不喜卧,半身不遂,时冷时热,长期低烧,左耳后淋巴节肿大,胸骨刺痛,站立觉累,静脉曲张,骨发空,骨发热,梦遗,早泄,阳痿,不孕。
5、七情何者为重
(喜悦,愤怒,忧郁,思虑,悲伤,恐惧,惊悸) :爱哭闹
6、过去曾服过的药物及疗效。

腿部皮炎挂了四天瓶,是阿奇霉素与一种什么激素,外加中药外洗,口服扑尔敏与开瑞坦终于好了大部份。因发烧而停药,现复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7: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0/27 12:47 编辑

以下是病人服药后的反馈
2010/09/13 1022
*****汤(经方合方)基本算是喝完了(小家伙说难喝,三付喝了四天)。现在情况:手与腰肚子的湿疹基本好了,小腿也好了六成,就是几个陈年伤口结疤特痒可能,还抓。另外,整天出汗利害,晚上睡着肩膀背后手都出汗。(天气不热也是)。有时听到有痰。昨晚睡前声音有点哑。这三天每天大便,量大色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好六成 001.jpg
好六成 002.jpg
好六成 003.jpg
好六成 0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7: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0/22 10:04 编辑

2010/09/19 08:32
早上好!先谢谢您! 小儿好九成了。大便可,偏黑,一点点清鼻涕,吃多点瓜果,夜里就会咳几声,请问接下来如何服药?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7: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0/10/22 10:05 编辑

处方不是猜谜语,请同道把处方理由叙述一下,所用皆是原方,处方范围《伤寒杂病论》

没有说明理由的全部删除,因为你的思路是供其他会员学习的。随便说一个方子,就是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也不符合经方方药学习讨论的版规


题目越来越难。按证索方的医案越来越少。必须对方药有深刻的理解。

患者所服用的是两首经方的合方
发表于 2010/10/21 18: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可以发帖啦
发表于 2010/10/21 1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义火 于 2010/10/21 21:19 编辑

我也学习下。先生提示患者所服用的是两首经方的合方,患者旧伤口有的会出黄水有脓,当用排脓散,患者肚子上及侧腰有一些湿疮----这些确定是湿疮,因皮肤摸上去颗粒粗糙。手部也有些米粒尖大小的水泡样小疮子。湿疮往大腿漫延,就像大人湿气重时出现的那样。这个就是肌肤甲错了。书上说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当用大黄书虫丸。况且大黄书虫丸也可以通大便。所以应当是大黄庶虫丸合排脓散。
发表于 2010/10/21 19: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湿疮往大腿漫延,就像大人湿气重时出现的那样。旧伤口有的会出黄水有脓。”内有水湿,处苓桂术甘汤,“左耳后淋巴节肿大”,少阳有邪,处小柴胡汤。
        不过本人觉得本症少阳有邪,内有水饮,是否单处柴胡桂枝干姜汤也可?
发表于 2010/10/21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 这小孩  胃强脾弱  阳明胃强故 多食 怕热 汗出  
太阴脾弱故  不消谷。     土弱不治水   水停体表 又与热混结。
方:胃强脾弱   麻子仁丸
       体表湿热互结  麻黄连翘赤小豆
发表于 2010/10/21 22: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皆凡人 于 2010/10/23 16:17 编辑

小便(次数多,量不大,有时量很小)自调。能食但大便干,故病位在大肠,未至膀胱。大肠之痈为热因,实热上蒸,故时时发表热,自汗出,实里热于内,营卫不畅,正邪相争。
《金匮》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病人喜饮温喜甜,故素体虚寒,醇甘厚味酿生湿热郁结肌肤所致。故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大黄牡丹汤与之,建清热解毒利湿,消痈排脓,逐淤攻下之功。

发表于 2010/10/21 22: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小子也有类似症状,疮口不愈,一圈圈烂开。后经医院儿科诊断:脓胞疮。用医院自制的西药氧化锌涂擦好。
但隔了几星期出现眨眼、咽部不适等症状,疑似抽动症。正在烦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0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