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364|回复: 36

三个月学好中医之第一天:从哪里入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 16: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决心要学中医的人,
第一天肯定会迷惑:中医的经典著作如此之多,究竟要怎样开始呢?
《黄帝内经》?好是好,但是这本书放在第一位来学,还是太吃力。
《伤寒杂病论》,很多人建议从这本书开始,我也认为必须从这本书开始。
但是我的方法,却是前人所没有尝试过的。
如果从背诵这本书开始,我只能说精神可嘉,但这样的话光这本书就不可能在三个月内学会。
逐条逐条地学习,也不可取。
我的经验是结合《伤寒名医验案精选》来学习伤寒论。
原因如下:
1,伤寒论方剂的使用范围远大于条辩所包含的范围,如果单用条辩来学习伤寒论,那太侮辱伤寒论了,也太侮辱传说中的《汤液经》了。难怪历代伤寒大家都说伤寒论条辩过于简洁。伤寒论的精髓在于方剂,而不在于条辩。我们可以这么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使用《汤液经》方剂的第一本医案。只不过这本医案包含了太多的神韵,直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人超过这本医案对医学的影响。而西医,用哲学来看,只不过是玩笑罢了。
2,通过伤寒名家活用伤寒方剂的经历,同时结合伤寒论原文的条辩,可以更加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用,为什么结果会这样好?这本书激发你的问题越多,你从这本书里得到的答案就越多.
3,这本医案里,大多数是三剂以内病情就会有明显好转。如果三剂就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这种情况下这个方剂的使用就可以视为非常正确,也可以视为这个病情下的绝对处方。这更加会鼓舞我们的信心,同时也会引起思考,为什么今天没有人有这样的水平?
4,这本书是刘渡舟大师编写的,书中方剂的编排顺序由简入难,层层相扣,饱含深意。从这本书的顺序也可以看出刘渡舟老师不愧是一代大家。而同时,刘老在书中对方剂的点评以及结合他自身的使用心得进行的扩充,也是恰如其分。(同时结合刘老的经历及其他著作,他在那么迷信科学和权力的年代里仍然坚持运气学说,这也只有一代宗师能够做到。)
5,中医强调的是悟性,这本书是最贴近临床,最贴近医圣方剂神韵的一本书。如果能完全看懂这本书,那么你也就会明白伤寒论所有方剂在体内的运行过程了。也就基本上明白了伤寒论的精神了。
6,有人怀疑,没有一点中药学基础,直接学方剂是否合适,可以这么说,如果直接学植物学,几百味草药,反而会吓倒一大批人,况且归经理论本身就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伤寒论里中药不过几十味,而最核心的中药也不过只有25味,所以可以直接学这本书。我个人经验,直接学这本书,药性反而会学得更快。
7,《伤寒名医验案精选》这本书是免费的,网上可以下载到。至于怎么下载,自己找吧。如果不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完这本书,并领悟到这本书的精髓,我就不能保证你能在三个月内自学好中医。如果有人邀请我讲这本书,可以一试.
发表于 2011/3/4 21: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学中医难

楼主肯定聪明过人,我上民间中医网有2年多了,看了些中医书,但终究觉得古文底子薄,中医的门也没摸到。
发表于 2011/3/5 19: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不聪明,再与勤奋。一天一篇古文,底子就不会薄了。
发表于 2011/3/5 20: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5 20:31 编辑

个人认为:即使天生慧根有多高,若机缘成熟,还是以师徒礼真心供养一师父较好,这毕竟可少走很多冤枉路,有些东西是书本上和网上较难学得到。这是本人想法,也是愿望,不知各位同好可认同?
发表于 2011/3/5 20: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师徒相受当然好,但是这是非常少的机缘的人有这缘分。像张仲景这样的师父只能是理想状态了吧。像在张仲景时代不止一个有这样医术的吧,,大多都藏于密室而不宣,,伤寒论都是到宋才广布天下。。。
发表于 2011/3/6 06: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自学各有利弊。师承难免先入为主,学有所偏;自学唯恐暗中摸索,不知所措。能兴利祛弊,需大智慧。
发表于 2011/3/6 07: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能给你指引明灯。
发表于 2011/3/6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1/3/6 09:37 编辑

为何认为礼拜供养师父好?原因很多,师父花了毕生或大半生心血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这些东西比书本上的东西珍贵很多,只要稍为指点,徒弟少走了很大弯路,而且可以直接吸收师父的经验,站在师父肩膀上看事,会看得更清楚。当然,作为徒弟也要有一定的品德和知识底子及基本的辨别能力,拜师是以诚意而求,礼师如父(父者亲也),供养师父,则师父可以真心将一生心得托付,相信没有师父愿意自己穷一生的经验付诸东流而后继无人,绝大多数是寻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但为徒若心怀不轨或立意不纯而求则例外,为师者亦是明人也会考试徒弟,如此一来缘分必断。当然社会的陷阱也很多,急于求成者也有相应的师傅(非师父也)来满足所需,比如培训班或托师父(实骗徒)一类,各取所需,又或师徒间有立意不纯师父化为师傅以致不尽各求。(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心态较多入渡上此船。)以上一点体会,仅代表本人看法。天生聪慧、“生而知之”、等上根之人或有例外,不在此论。
发表于 2011/3/6 13: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及师承教育,想起京剧界一典故。当年袁世海先生拜郝寿成先生为师,时袁先生业已是一名角。郝先生问曰:“你已经是名角了,现在还拜我为师,是把你揉碎了成我呢,还是把我揉碎了成你?”答曰:“我拜您为师,当然是把我揉碎了变成您。”郝先生正色曰:“不对,把你揉碎了变成我,你不过从袁世海变成了郝世海,你应该把我揉碎了变成你。不仅包括我,而且你应把其他的那些师傅揉碎了变成你,这才能形成你袁世海。”我们业中医的也应作如是观!
发表于 2011/3/30 12: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楼主,与我自学的方法差不多。内经我就听过讲座,伤寒也是听讲座视频。
然后就学习了许多经方运用的书。方证相对居然也能治好顽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4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