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84|回复: 0

中医属性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1 09: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属性是指事物性质的归属或归类。中医属性自然也是指中医的性质归属或归类。中医是医学,医学是科学,其属性看似简单,但如果细细究之,则又非一言所能定论。故近年来每引致众多关注和热议,观点又每每大相径庭,有力主中医为科学者,有力主中医为人文者,竟还有认为中医为伪科学者。多数人所认同的观点是,中医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属性。此论虽较公允,但是却忽略了中医的形式属性,因此,此论亦非全面。
    中医属性无非有二,认识和讨论中医属性亦应从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实质属性,主要是回答“中医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实质问题;二是形式属性,主要指中医在形式表现上的种种特征。只有真正认识中医的这两大属性,才可能系统了解中医的本质归属和表现特征,从而避免出现不应有的视觉偏差。
    从实质属性而论,中医是自然的,又是人文的。首先,中医是自然的。中医的产生与存在以疾病防治和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中医学所面对的人和疾病都产生于天地之间,发生于四时之内,是自然的、真实的,都遵循自然的规律。中医正是不断观察、探究、认识人
的生理活动的现象与病理变化的特征,从而顺应这些自然变化的规律来解决疾病防治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通过精神内守、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劳逸适度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等措施来预防和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通过药物、针灸、推拿、砭石、熏洗等各种治疗手段来使某些疾病好转或康复。在这一过程中,中医同时又是一门具体的防病治病技术。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是技术,针灸推拿、手法正骨等尤为真实可见之技术。在中医学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解剖概念、器官概念、量化概念、时间概念以及对疾病的防控概念,而这些概念
都是医学的基本要素。因此,中医学的本质属性首先应当是医学自然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中医又是人文的。人具有真实的社会属性,人的健康与否、疾病的转归与预后除自然发展的规律之外,无不受到社会人文环境的深刻影响。因此,医学,包括西医在内,与其他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医学除追求自然的真知和理性之外,还追求灵性和情怀,追求
超越科学的人性光辉,这就使得医学自然地具有了人文的色彩。医学人文虽非中医所独有,但中医学由于根植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厚重久远,深受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因此,中医学的哲学人文属性较之西医学就显得更为厚重而
深沉,博大而广阔。
    从中医的形式属性而言,中医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中医的产生年代久远,发展源远流长,著作浩如烟海,典籍汗牛充栋,完整地记载了古代医学家的理论和经验。“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揭示了中医学古老的起源。学习中医文献,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味
中医深厚的学术积淀。中医之积淀深厚,含容宏富,精深博大,散发着古老而深沉的气息。岁月流转,随着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中医与西医两种医学在同一块土地上相遇。中医学发展到今天,不得不面对全新的科学环境和西医规定的疾病的防治任务,中医必须同时做好传承和创新,方能适应治疗目标转换与疾病谱变化的客观要求。这使得中医必须吸纳现代医学科学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而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正是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当前,中医的诊疗范围日渐扩大,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和深入,中医这棵古老的科学之树上不断绽放新的科技之花,结出新的科技之果,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中医又是现代的。这也再一次证明,真知可以纵贯千古,科学可以穿越时空。
    中医是宏观的,也是具体的。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天地人一体、四时一体、六气一体、万物一体,注重宏观调控,主张明标本、识异同、辨逆从、知邪正、权重轻,从整体上平衡阴阳、调理身心、却病延年、改善生命质量。中医同样注重微观识病。中医诊查和治疗无不先辨具体疾病、具体部位、具体病变、具体证候、具体舌象、具体脉象,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别施以相应治法,选择相应方药,从而使这些具体病证得以减轻或恢复。纵览古今医籍,载录了许多如消渴、痢疾、黄疽、鼓胀等具体病证的具体诊疗经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从中医的特征来说,所谓宏观,反映的是中医认知疾病的理念,所谓具体,体现的则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是理论的,也是经验的。中医理论以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与辨证学说、方剂药物学等为主要内容,以阴阳五行作为说理工具,架构起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理法方药,环环相扣,细密严谨。
    中医又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经验医学色彩。中医理论和实践是在经验积累中逐渐成熟,又在经验总结中不断完善的。不同的经验和体悟使中医诊疗显现出不同的特色与风格,从而鲜活灵动,色彩纷呈。没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就不可能领悟中医的科学精髓。中医
真正的精华其实往往蕴藏在临床医生的宝贵经验里,没有哪一门科学像中医学这样更为依赖和重视实践和经验的作用。
    中医是深奥的,也是浅显的。中医典籍如《内经》、《伤寒论》等著作,辞章华美,义理深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精气神理论等更是哲理深邃、语意抽象。而《药性赋》、《汤头歌诀》等著作则平朴浅显、简要明了、通俗易懂,易于阅读、易于记忆、易
于理解、易于应用;至于中医诊法之“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等更是白话、实话,浅显直白,易学易用。中医以精深的医理、诗化的语言,使深奥与浅显同在、典雅与朴素并行。
中医是经院的,也是民间的。半个世纪以来,中医院校教育蓬勃发展,众多的中医学硕士、博士毕业于高等学府,中医专家上得国际讲台,登得大雅之堂。高规格中医医疗机构、研究机构相继建立,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新理论不断涌现,新技术不断应用,新成果不断产生。专家学者,人才辈出,使中医学成为中国医学科学的重要学术体系。
    中医学又是民间的。它发端于民间,根植于民间,具有鲜明的民间属性。中医治疗,简便易行;经验学习,口传心授;单方验方,特殊疗法,简单实用,城镇社区与乡下农村尤宜为之,是真正意义上的平民医学。
只有深刻认识中医属性,我们方能感悟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洞察中医的缺陷与不足。特色保留之、优势发挥之、缺陷纠正之、不足完善之,这是我们一代中医人的责任。唯有如此,中医才能不断发展,蒸蒸日上,以崭新的面貌伫立于世界科技之林。

本文录自《中医随想录 临床家的科学思考》一书,作者:尹常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0 01: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