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21|回复: 0

为医者的课外书之十六--《再造病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2 15: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造病人》

  杨念群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内容介绍:
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晚清以来的中国人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又如何在近代被当做“病人”来加以观察、改造和治疗的漫长历史。“东亚病夫”的称谓既是中国人被欺凌的隐喻,也是自身产生民族主义式社会变革的动力,在这个意义上,“治病”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过程,而是变成了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聚焦的对象,个体的治病行为也由此变成了群体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另一个历史侧面。在这些场景中活动的人物既有西医传教……

作者简介:
  杨念群,曾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和清史研究所,1991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空间·记忆·社会转型——“新社会史”研究论文精选集》(主编,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主编,2004),《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当代史学的反思与阐释》(2005)等。主要的学术兴趣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并致力于探究打通中国近代思想与政治社会关系的解释途径。

  杨念群十年磨一剑,交出这本43万字的沉甸甸巨著。

  这些年来,杨念群一直试图打通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界限,用知识考古、政治社会学等最新西方理论来重新阐释中国问题。而医疗史正是他选中的切入点。

  医疗一直是社会系统和社会保障中最重要的一环。作者选择的时间段是从鸦片战争前后一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这一百余年里,中国民众的医疗方式伴随着政治体制巨变,同样发生着巨变。更重要的是,中医遭受了西方现代医学的冲击。不仅是医疗体制在变,医学理念也在变,这一切构成中国人在接受现代医学时的基本进路。

  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医疗理念和医疗体制是密切相关的。传统的“巫医”、“接生婆”、“吉祥姥姥”的活动都有着相应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秩序。而巫术和传统中医的逐渐消亡,也正是由于医疗制度改革而突然发生的。现代医疗体制在“瘟疫”的考验下,体现出国家的动员和控制能力,给我们理解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有益的视角。(梁捷)


相关信息:

 中西医瞧病各有“门道”

  《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杨念群著

  学者杨念群这次探讨的,是中国人如何在近代被当作“病人”来加以观察,如何从“常态”变成“病态”。作者通过几十幅相互衔接的场景,再现了中国社会变迁波澜壮阔的历史侧面。从这里,你看到的是西医传教士、助产士和社会改革者、活跃着的坐堂中医、顶香看病者和东方行医者,还有各类政治家和赤脚医生的身影。作者试图展示近现代政治与传统医疗因素之间复杂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4 0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